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各具自身特色的个性命题,分别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它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探索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有效途径,筑牢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政治和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这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哲学著作,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等作出了卓越的、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著作《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集中阐释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这与毛泽东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浅析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晓玉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200-201,204
主要论述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学中,并以民族团结为例。民族团结和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当前意义。尤其是在西藏动乱之际。如何保持国内的和平和稳定,为世界和平做出我们的贡献,在国际经济危机之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说无论怎样,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民族团结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恰此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的精神之一便是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所以,如何在教学中贯穿民族问题和民族团结的作用,是我的课堂所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水莲  李宝山 《奇闻怪事》2010,(2):56-59,53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不断推动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创新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企业克服“马太效应”,实现后发优势的三大法宝。管理创新的中国化倡导计算机一体化系统与企业形象设计系统的双轨齐下,统筹兼顾科学与艺术。管理创新的时代化要求以创新为考核评估的重点,主动出击,统筹兼顾员工利益与企业价值;管理创新的大众化以大道至简为要旨,将管理控制系统简单易行的加以实现,统筹兼顾岗位与流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中国化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现阶段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永恒主题。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含义,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在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以来,影响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最大的理论因素,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目前,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文关怀的多层面、多维度来看,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已不能完全满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诉求,中国社会固有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必须真正把握中国问题的实质来发掘。因此,转变民族思维方式,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此探寻并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这一理论既适合中国社会发展与实践需要,又符合中国人认知习惯、思维定式以及文化心理状况,更能真切地解决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拓展了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理念;廓清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会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科学把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系统阐明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准确把握全会的主题,才能贯彻落实好全会的精神,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总结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的缘由、方式以及功能上作了详细研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活动主要以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发表社论、开辟专栏的形式进行,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对两次会议进行比较研究,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次会议分别是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水岭;其次,分别是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系兴亡成败的转折点;再次,两次会议对人的处理都持慎重态度;最后,两次会议分别对第一代、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核心开始确立,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看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新的发展观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划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四个划清"并不是排斥国际经验,也不是忽视国际责任,更不是否定其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即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大期间的物质利益问题凸显、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系统研究,以及十七大以来对各种利益问题的具体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焦点上:利益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与当代中国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若干不足,即缺乏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西方利益理论的比较研究,缺乏利益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系统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利益伦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主政西南局时期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为更好地联系群众,邓小平丰富联系群众的途径——发挥代表会议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邓小平这一时期对群众路线的实践,基本经验包括:处理好人民群众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9.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十七大以来学界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观点纷繁庞杂,众说纷纭,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目标、存在问题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从这些方面对学界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