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猷定,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诗文在清初颇有影响。但其生卒年在学界颇有争议,其中生年有三说,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万历二十七年(1599)和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年有两说,即顺治十八年(1661)和康熙元年(1662)。现根据王猷定《四照堂文集》中多篇之文及相关材料,推定出王猷定当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康熙元年(1662)。  相似文献   

2.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阶段,管理思想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乏见新意.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有宋太祖、赵普、范仲淹、王安石、叶适、耶律楚材、张居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熙、雍正、龚自珍等.  相似文献   

3.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阶段,管理思想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乏见新意.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有宋太祖、赵普、范仲淹、王安石、叶适、耶律楚材、张居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熙、雍正、龚自珍等.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痛砭王学,提倡经学,对扭转晚明空疏学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阳明学说流行晚明中国社会近百年,顾炎武虽力矫阳明学之流弊,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不仅以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而享誉学林,而且由于其卓越的诗歌成就而留芳文坛。仅就诗歌创作而言,在清初诗坛上,他是遗民诗人中的佼佼者。今存顾炎武编年诗共计426首,是诗人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即诗人32岁时开始,迄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诗人逝世,在38年间创作的。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好象顾炎武是32岁以后才开始他的诗歌创作生涯的。有些论者将这一错觉作为根据,就使自己的论证走上谬误了。其实,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当时社会风气的薰染,顾炎武不仅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诗歌创作,而且作品数量也不算少了。  相似文献   

6.
<正> 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学者称亭林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一生多坎坷。后半生多在飘泊的旅途中度过,但未因辗转流离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日知录》是他的主要著作,内容“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顾炎武在研究学问上,特别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因而开创了有清一代朴学之  相似文献   

7.
刘过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过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受辛弃疾影响颇深,善于表现辛派词豪放恣肆的特色。其生活漂泊,终无所定。其思想坚决主战,所结交人物,大多为当时抗战派。勾勒其生平事迹,对进一步研究刘过诗文及其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水浒》中的宋江到底是什么阶级和什么倾向的代表?这有必要作一番仔细的分析。一一定的文学作品总是一定的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也是半个多世纪来具有很大影响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专著。书中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独到见解。本文试图就此略加述评,有解释不当之处,请各位史学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梁启超研究历史人物所持的历史观的核心是英雄史观。正如他指出的,“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问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  相似文献   

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名言,意思是指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每个平常普通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为何又称平常普通人为匹夫呢?匹,原指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匹;又言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两;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推动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对传统的政治思维和权力结构进行再认识。所以要认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就不能仅仅只从一个思想家入手,这样做很容易受文本语境的限制而误读其思想的真正内涵。本文通过对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政治思维命题的内涵分析,指出看待他们思想的时候,不能脱离中国具体的社会环境,同时更不能脱离由中国文化所传承和培养起来的知识世界,要看到深层的时代气息,在时代的呼唤下形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潮流。他们的政治反思思潮在传统话语的背后暗含的是个体精神的彰显,是对社会正当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治学广博,著述颇丰。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授受渊源。在书中,他列黄宗羲、顾炎武于卷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江藩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南宋大儒和政治家,汪玉山一生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为立身宗旨,以"体究涵养,躬行日用"为治学原则,以公正、至诚为修养境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学思想.他将这些理学思想贯彻至政治领域,提倡"反求诸己"的政治理念,具有针砭时弊的重大现实意义.无论是为人还是问学,汪玉山都对吕祖谦、朱熹等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愧郯录》是南宋学者岳珂的一部考证笔记,书中所记内容都是宋朝自建立起至宁宗时的史实,阐发先贤和朝廷所制定的典章制度。该书考证内容十分广博,涉及职官、舆服、礼仪、宗室、科举等制度,此外还保存了地理、宗教、经济、儒学、科技等方面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征引的文献亦相当丰富,除前代正史、杂史和笔记外,还有宋代官修史书和官方认可的私修史书以及大量私人撰述,有些文献今已散佚,《愧郯录》所记的内容则保存了这些文献的局部面貌。  相似文献   

15.
清初知名诗人颜光敏——王士禛选定的"金台十子"之一,著有诗集《乐圃集》。他的诗歌风格雅正,训辞深厚,曾得到顾炎武、王士禛等名家的高度评价。可以把颜光敏的咏怀抒情诗分成讴歌爱国人士、歌颂历史英雄、借用他物抒情、批判社会现实、怀念好友亲朋等五个方面,具体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朴学大家,在音韵和文字训诂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通过考察段氏文集及其家族文献,我们发现,作为学者的段玉裁在诗文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清代考据学者对于文学的普遍态度,其文学创作也体现出当时极其兴盛的经学研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7.
清诗以学问见长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清代繁盛学术的影响,二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清人在诗歌中不仅大量用事用典,而且引学术入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诗(论)家对诗歌学问化是“爱憎相半”。赞成者不仅重视以学育诗,而且创作时大量以学入诗;反对者也主张以学育诗,但不赞成创作时直接以学入诗。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界还没有认识到学问化是清诗的整体特征,对清诗“学问化”基本上持否定性意见。80年代中叶后.学界开始认识到学问化正是清诗不同于唐诗、宋诗的特征之一,改变了对清诗学问化一概否定的态度,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领域处于草昧广袤、人力未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着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努力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述的学术思想是顾颉刚疑古思想的重要来源 ,其间也存在日本疑古思想的外来影响 ,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 ,在 192 3年正式提出“层累说”以前 ,顾颉刚还没有见到日本那珂通世本《考信录》。其后 ,他整理编订《崔东壁遗书》 ,是以陈履和刻本为底本 ,并参考了那珂通世的研究成果。关于顾颉刚、崔述与日本学术思潮的关联 ,主要有 :1 胡适“极少数人欣赏 ,多数人不承认”说和钱穆“传矣而不广 ,存矣而不著”说 ;2 王煦华“质的变化”说和邵东方“根本差别”说 ;3 廖名春“可能接受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说 ;4 李庆“中日两国研究互动”说和钱婉约“共同源头”说 ;5 李学勤“疑古思潮在日本也有进步意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