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软件漏洞检测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通常使用模糊测试(Fuzzing)技术。针对Fuzzing技术中存在大量冗余的测试样本,且样本探测异常的有效性较低的情况,提出一种面向软件漏洞检测的Fuzzing样本优化的方法。首先筛除随机样本中软件不接受的样本,并通过改进的动态规划算法获得初始样本的精简集,以减小初始样本的数量;然后在测试过程中跟踪污点传播路径,利用Simhash和海明距离的改进算法求解样本传播路径相似度,通过删除相似度较高的样本进一步降低样本冗余;最后对触发异常的样本进行遗传变异构建新的测试样本,以增加样本的有效性。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利用基于贪心算法和基于异常分布导向的方法,这里提出的方法有效减小了测试样本冗余,并且提升了测试样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项巧莲 《科技信息》2008,(11):14-15
Fuzzing是一种自动化发掘软件漏洞的技术。论文在介绍Fuzzing测试的基础上,结合MS Word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Fuzzing测试的MS WORD漏洞挖掘方法,并以MS06-027漏洞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在MS WORD漏洞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嵌入式设备的漏洞挖掘过程中,由于物理设备资源有限且运行环境封闭,导致由Fuzzing得到的异常无法得到及时确认和利用。以嵌入式固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污点跟踪的固件漏洞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快速定位异常位置,判定异常原理,评估利用方法。基于该方法,在路由器、IP摄像头等多款嵌入式设备上进行实验,成功利用了ARM、MIPS架构下多个0day漏洞,对嵌入式设备漏洞挖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进制程序文件处理漏洞的挖掘,目前业界主流自动化方案为基于文件变异的模糊测试,但该方法盲目性高、代码覆盖率低、效率低下。为研究具有高针对性的测试方法,该文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函数内存模糊测试技术。该技术利用动态污点分析的结果,获取目标程序中处理输入数据流的函数与指令。测试中基于二进制插桩,对上述函数构造循环执行结构,并针对内存中的污点数据进行变异。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该测试方法可有效用于栈溢出等漏洞类型的挖掘;相比传统模糊测试,消除了因数据盲目测试造成的执行路径中断瓶颈,且在执行效率上具有95%以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Fuzzing漏洞挖掘技术是针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挖掘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测试存在随机性和盲目性等问题.为此依据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特征策略,结合静态分析的控制流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漏洞挖掘技术,依据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特征设计出对应的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智能引导测试数据逻辑到漏洞程序的危险区域,使其快速命中缓冲区溢出漏洞.仿真实验表明,与模拟退火算法比较,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完备性.  相似文献   

6.
模糊测试(Fuzzing)技术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动化软件漏洞挖掘技术,将其运用到网络协议测试领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网络协议本身的特点,分析了对网络协议进行模糊测试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在传统模糊测试框架的基础上,在代码覆盖和目标监控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一个基于自动化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框架;同时,针对私有网络协议,特别是经过编码的私有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提出有效的测试思路,以减少在协议解析过程中,对加密例程进行逆向工程的艰难过程,提高漏洞挖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Peach的工业控制网络协议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测试技术是发现未公开漏洞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文基于Peach提出了工业控制网络协议的安全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变异策略,构造畸形网络数据包,发送给被测目标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监测被测目标工控网络协议的运行状况,发现网络异常并进行异常分析。该方法以一种公开的大范围使用的工业控制网络协议Modbus TCP为例分析了其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业控制网络协议的安全漏洞挖掘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智能模糊测试技术中整体测试所需时间较长以及生成单个测试用例漏洞触发能力较弱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并行化环境中的路径取反算法和一种加入随机数据的复合测试用例生成方式。该路径取反算法给每个测试用例赋予一个边界变量,利用该变量限定每个测试用例可进行取反操作的范围,同时在该范围中对多个条件进行取反。该复合测试用例生成方式借助传统模糊测试技术生成随机的漏洞触发数据,将该随机数据与混合符号执行生成用例相结合,从而生成复合化的测试用例。同时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并行化智能模糊测试系统———谛听,并利用该系统对3个应用软件进行了测试,共生成测试用例203 602个,触发软件漏洞2个,其中一个为首次被发现的零日(0-Day)漏洞。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该路径取反算法可有效应用于并行环境中,从而缩短整个测试所需时间并生成较多测试用例;同时该复合测试用例生成方式可有效提升测试用例漏洞触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攻击模型会因为描述的攻击参数不完备,导致实际应用价值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漏洞为基本粒度,基于时间Petri网的渗透测试攻击模型及构建方法. 该方法对已知漏洞列表构建单漏洞利用模型,通过整合形成渗透测试攻击模型,并提供快速和稳定的漏洞利用方案选择算法,获得相应攻击方案,以及完成一次渗透攻击所需最短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可以有效地描述攻击时间和攻击稳定性,可实际应用于渗透测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协同表达分类(CRC)算法因直接使用原始样本构造非传统字典,容易受到样本维度、光照和姿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文在协同表达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分块加权局部二值特征(LBP)直方图向量构造解析字典的协同表达人脸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分块加权方法优化LBP算子提取的纹理特征,然后采用解析字典学习方法将样本数据投影到稀疏系数空间,并使用协同表达方法重构测试样本,完成样本分类。与已有算法相比,该文算法的实验结果较好。ORL和LFW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安卓(Android)应用权限泄露漏洞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1种基于调用图的权限泄露检测方法。提取应用程序的公开接口,进而得到公开方法。提取程序中使用敏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敏感方法,然后构建程序方法间调用图。在公开方法和敏感方法间搜索权限泄露路径。以APKPure应用市场的286个应用程序包(APK)为实验对象进行验证。批量样本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多种接口的权限泄露漏洞。选取Drozer、AndroBugs和腾讯金刚审计系统作为对比工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公开接口检测时,该文方法检测范围最广、考虑的因素最多、漏报误报情况最少。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测试受真实硬件设备环境的制约而存在瓶颈,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虚拟化的CBTC系统测试方法.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物理硬件设备环境,构建CBTC系统虚拟化测试平台.基于该测试平台,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测试用例约简优排算法,可以在保证测试覆盖率的前提下,约简测试用例的数量,并通过优化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缩短系统的测试时间.该方法应用于深圳市地铁2号线CBTC系统测试,与传统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本测试方法可精简测试用例幅度约45%,测试时间缩短约33%,大幅提高了系统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NoC重用的测试方法由于受到channel等资源的限制,测试调度问题变的非常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测试调度方法,综合考虑时间和功耗因素,在所有核并行测试时间最短的前提下,选取总体测试代价最小的I/O端1:2位置和IP核调度顺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有效地降低了NoC的总体测试时间和功耗,提高了并行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4.
Android应用自动化测试是应用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传统Android应用自动化测试方法存在的自动化率和测试用例生成效率较低且应用异常发现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Android应用自动化测试方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Android,PSOA).PSOA方法主要分为3部分:控件信息获取、测试方法模块化、测试用例生成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测试数据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自动化测试方法相比,PSOA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异常发现能力、测试用例生成效率和自动化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同时解决目前SOC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三方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andom access scan架构的SOC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扫描单元的结构,减少了硬件开销,同时利用列地址信号来控制测试过程,减少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在ISCAS'89基准电路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串行扫描技术相比,平均数据压缩率可以达到55%,测试速度提升2倍以上,同时,其测试的平均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的软件漏洞可能会被病毒、木马利用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在所有的软件漏洞中,数据驱动型漏洞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漏洞之一.目前的检测工具往往不够深入,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数据驱动型漏洞的静态检测算法.该算法定义了漏洞的词法成分和语法成分,在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漏洞的语义层次检测.与传统的采用编译原理方法实现的静态检测工具相比,本算法实现了对数据驱动型漏洞更准确的检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静态检测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不平衡数据的应用中,少量的负样本(异常数据)往往是检测准确率低的重要原因,如在主机异常检测领域中,异常样本过少使得检测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改进了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使其更易于收敛和生成样本.再通过将改进的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用于入侵检测评测数据集ADFA-LD异常样本的训练,构造出更多的异常样本.最后,为验证生成样本的效果,以多种异常检测方法检测对上述增加样本后的平衡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发现新增加的异常样本能被全部检测出,而且已测出的异常样本无漏检,实现了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对比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小样本数据生成方法能有效解决某些数据不平衡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日益增加,软件漏洞挖掘技术正逐渐向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演变,该文从传统漏洞挖掘技术和基于学习的智能化漏洞挖掘技术两方面深入调研和分析了相关的研究进展。首先,从静态和动态挖掘技术2方面详细介绍了传统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涉及的技术包括模型检测、二进制比对、模糊测试、符号执行以及漏洞可利用性分析等,并分析了各项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的研究难点是实现漏洞挖掘全自动化。然后,介绍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漏洞挖掘领域的应用,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二进制函数识别、函数相似性检测、测试输入生成、路径约束求解等,并提出了其存在的机器学习算法不够健壮安全、算法选择依靠经验、数据样本不足、特征选择依赖专家知识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该围绕提高漏洞挖掘的精度和效率、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这2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软件统计测试的效率,使用较少的测试资源达到测试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Markov链使用模型的软件加速统计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均衡软件测试成本和软件投放后的失效风险,以软件平均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基于重要抽样技术的加速测试机理,采用交叉熵方法生成最优(或近优)测试剖面,同时给出了一种新的统计测试充分性判定准则,最后根据生成的最优测试剖面自动生成统计测试数据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统计测试方法,使用交叉熵方法的加速统计测试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软件总费用,显著增加关键操作的测试次数,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加速统计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漏洞签名是指触发程序漏洞的输入的集合,利用漏洞签名对程序输入进行过滤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漏洞程序的方法。该文主要研究漏洞签名的生成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污点分析和符号执行的漏洞签名生成方法,它通过污点信息传播定位输入中的与触发漏洞相关的字节,然后,通过符号执行得到路径约束,并通过约束求解得到最终的漏洞签名。基于开源项目Pin和Z3,该文构建了基于污点分析和符号执行的漏洞签名生成原型系统TASEVS,并对漏洞程序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ASEVS能有效地生成漏洞签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