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郁金香鳞茎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影响,取Apeldoorn品种周径8~10 cm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2℃、5℃、9℃冷藏箱和10~18℃室温下贮藏,在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14周8个时间段,测定鳞茎体积、水分、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间接揭示温度对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作用。试验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随贮藏时间延长鳞茎的体积减小,鲜重降低,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降低;干物质相对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伴随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解除休眠呈现规律性变化。试验得出,在2℃、5℃下的贮藏处理,有利于鳞茎水分和干物质保存,有利于延长鳞茎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2.
以三翅槭模式标本树上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基本形态和特性,并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和层积处理后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三翅槭为无胚乳种子;三翅槭种子在15~25℃昼夜变温下种子萌发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GA3、6-BA、IAA均能打破三翅槭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层积处理也能较好的提高三翅槭种子发芽率;三翅槭幼苗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叶片形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青钱柳种子次生休眠的发生及贮藏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低温吸胀的青钱柳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GA3浸种或GA3拌沙层积等措施进行处理后,对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成熟脱落后经历的冬季雨雪作用已部分或完全解除了它的初生休眠,人为地中断冷层积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种子进入次生休眠。酸蚀后在(23±2)℃条件下层积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0.3%,而酸蚀后又经GA3浸种和GA3拌沙低温层积的发芽率可提高到44.7%。结果还显示,层积过程中种子三大贮藏物质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各自的分解酶活性并不完全随着贮藏物质含量的降低而增强,尤其是脂肪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丹丹休眠与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培快繁山丹丹鳞茎为材料,在4℃分别冷藏处理15 d、30 d、45 d、60 d和冷藏处理45d+赤霉素200 mg/L、45d+烯效唑20 mg/L、45d+矮壮素800 mg/L,研究低温处理时间和赤霉素、烯效唑、矮壮素对鳞茎解除休眠与花期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时间越长,鳞茎解除休眠需要的时间越短;赤霉素处理有助于山丹丹鳞茎快速解除休眠,提前开花,而烯效唑、矮壮素则延缓山丹丹鳞茎解除休眠,延迟现蕾及花期。  相似文献   

5.
从枳椇种子的种皮结构和透性、离体胚萌发等方面开展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同时采取低温层积、浓硫酸处理、机械处理等方法研究枳椇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枳椇种子种皮结构致密,透水性差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PY)。低温层积75 d枳椇种子的发芽率达到72%,层积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76%,且发芽速度更快; 浓硫酸处理5~25 min,种子发芽率在76%~81%,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差异,但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种子明显产生伤害,发芽率仅为64%; 切除部分种皮的种子在置床后4 d开始萌发,发芽速度与层积90 d的发芽速度一致,置床16 d后萌发结束,发芽率为80%; 擦伤种子表面的种子置床后6 d开始萌发,发芽率为73%。  相似文献   

6.
以濒危植物千果榄仁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种子经过休眠破除处理和常温储藏后,不同外源激素(赤霉素、萘乙酸)和培养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储藏方式和培养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生长调节剂种类、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储藏方式;种子用相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萘乙酸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种子发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休眠破除处理变温培养、休眠破除处理恒温培养、常温储藏变温培养、常温储藏恒温培养;千果榄仁种子发芽最优条件是在种子采收后,低温4℃处理30 d,用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赤霉素浸种且在光照变温15~25℃培养箱内培养.  相似文献   

7.
钟萼木种子贮藏与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采集的钟萼木种子进行各种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钟萼木种胚、内种皮及胚乳内均含抑制物质且可引起种子休眠,但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和酶活性低所致。用ABT生根粉溶液浸种24h或低温(5℃)层积60d,可解除种子休眠,萌发率由28%可提高到80—90%。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25℃和20℃,其次是变量条件(昼30℃,夜20℃),将种子置于聚乙烯薄膜袋内低温(5℃)干藏85d,也可解除休眠,低温干藏85d后再层积20d,解除休眠的效果最佳,如此处理置床后第5d即开始发芽,15d完成萌发过程,萌发率达85%。  相似文献   

8.
对长白山野生百合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结果发现:百合的病害较多,大多数品种喜肥并需遮阴;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卷丹可利用腋球繁殖,有性繁殖种子需进行暖温处理.无性繁殖种球形成时间短,退化现象少于有性繁殖.培育基质为沙壤土.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野生百合在鳞茎的生长、观花、赏叶方面明显优于自然生长的野生百合.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百合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乌桕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桕种子的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乌桕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所以种皮透水性不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通过乌桕种子的离体胚发芽实验,证实乌桕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而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浸提物对种子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所以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存在发芽内源抑制物,这可能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另外,利用浓硫酸处理不能解除乌桕种子的休眠,直接低温层积也不能彻底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激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内源抑制物造成的种子休眠,且通过比对实验发现,先用500或1 000 mg/L赤霉素处理,再层积100 d能有效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赤霉素、浓硫酸、氢氧化钠、低温层积、机械划伤种皮等处理方法进行解除黄山花楸种子休眠试验,并对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电镜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种皮划伤处理和低温层积75~90 d种子萌发率均可达90 %以上,是打破黄山花楸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赤霉素浸种后低温层积处理也可打破种子休眠,但赤霉素各种浓度处理效果均不如直接层积的处理效果;其他处理未能解除黄山花楸种子休眠。层积处理过程中种子表皮扫描电镜和子叶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黄山花楸种子萌发率和休眠解除效果与种皮角质层破裂解体、子叶细胞结构变化及储藏物质降解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缺乏休眠性的谷物在收获时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穗发芽,受害籽粒部分营养和贮藏物质被分解、消耗,造成产量、品质大幅度降低.本研究通过探讨温度对不同基因型的青稞籽粒发芽和休眠性表达的影响,对筛选青稞抗穗发芽资源的温度条件进行探索,并初步分析了其休眠性表达的机理.在10 ℃,15 ℃,20 ℃,25 ℃,30 ℃的黑暗条件下,选用新收获的13个青稞品种为材料进行籽粒发芽实验,以加权发芽指数(WGI)和发芽率(PG)评价其休眠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其中温度不敏感品种,在各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很低的休眠性;而温度敏感品种,其休眠性表达受低温抑制,受高温诱导.15 ℃至25 ℃是进行青稞休眠性鉴定的较适宜的温度范围.通过凝胶扩散法检测供试材料的α-淀粉酶活性,发现温度对青稞种子的休眠性表达的影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对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温度,光照,酸、碱、盐胁迫等不同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不同温度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影响显著,20℃下发芽率最高;浓度25 mmol/L的Na2CO3处理和p H为5.0,5.4的低温层积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盐胁迫下种子能够萌发,但发芽率随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碱胁迫下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随着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10 mmol/L Na2CO3下发芽率最高达74%;酸胁迫下能够萌发,发芽率随p H的降低逐渐升高,在p H为4.6下发芽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叶木通种子休眠与发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种子处理试验,寻找三叶木通种子最优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种子有轻度的种皮障碍休眠和较明显的形态后熟作用,用10%的茶叶、草木灰液浸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通过14天5~12℃温度保鲜贮藏,能完成形态后熟作用,但在低温后熟过程中,种子再次干燥会导致后熟效应解除,很大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率;5~12℃温度下,三叶木通种子发芽率80%以上,持续发芽时间26~35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温度对沙棘种子发芽率和胚根生长量的影响,本实验在水、气、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在20℃2、5℃、30℃恒温条件和20~30℃变温条件对沙棘种子分组培养,记录始发芽天数和对应的胚芽长度,并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就根生长量来看,在20~30℃时,沙棘种子随温度的升高,胚根生长加快。本实验摸索出沙棘种子最佳发芽率及胚根生长长度与温度的关系,为生产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白魔芋实生种子分别进行4℃层积、室内常温层积和25℃层积处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内源激素的质量比,并结合发芽试验,探讨种子中内源激素质量比的变化与其休眠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种子经层积处理后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25℃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② 3种层积处理的种子中IAA,GA3,ZT质量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层积末期其质量比均高于对照,而ABA与之相反,ABA质量比呈现“V”型变化趋势;所有激素均在层积40~60 d时出现峰值.③ 3种处理的种子中ωIAA/ωABA,ωGA3/ωABA,ωZT/ωABA比值均呈倒“V”型变化趋势,可见,在层积处理40~60 d时,促进萌发的激素质量比较高,而抑制萌发的激素ABA质量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采收期的山楂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经过一个冬季后,测定层积与未层积种子的种壳、种皮对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楂种壳透气性差,能显著地抑制种子的呼吸。采收越晚,种壳的透气性越差,对呼吸的抑制越强,解除休眠越难。种皮对呼吸也有抑制作用。层积后,种壳、种皮对呼吸的抑制减弱,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就是利用卷丹的鳞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诱导、增殖和生根阶段不同培养基对比发现MS+BA1.0mg/L+NAA0.1mg/L,是最适合卷丹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培养基。在MS+NAA1.0mg/L的培养基中利于小鳞茎的生根,根系生长比较健壮,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百合鳞片不同部位的小鳞茎分化与激素调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小鳞茎常常在鳞片下部和中部分化出来,其分化频率分别为80%和10%,鳞片上部未分化出小鳞茎.对内源植物激素测定结果发现,鳞片上部含有较高的 ABA 及低的 CTK 和 GA3;鳞片中部 ABA 含量较上部明显降低,CTK 和 GA3则有所增加;而鳞片下部啥有更高的 GA3和 CTK 及低的ABA.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对百合鳞片分化小鳞茎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激素处理并不能改变鳞片上、中、下三部分分化小鳞茎能力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桂花种子成熟后胚有后熟作用,胚乳中可能含有抑制胚萌发的物质,使用赤霉素和3个月的层积处理也不能促使其萌发。将桂花种子进行3个月层积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5 mol/L BA,1.0 mol/L BA+0.5NAA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