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鹅在武汉地区的杂交效果,为肥肝鹅新配套系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朗德鹅、四川白鹅和豁眼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个杂交组合.分别对其繁殖力、后代仔鹅的增重性能和产肝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试验期内,朗德鹅×四川白鹅组合母本鹅只平产蛋数18.6,比朗德鹅×豁眼鹅组合母本鹅高30.07%,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白香蕉、无核紫、红马奶3个葡萄品种杂交后代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个别同工酶区带的遗传行为完全符合经典的孟德尔分离定律,证明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受单基因所控制。根据Px9和“二分体”状带的遗传行为,可以认为白香蕉的基因型为Aa和bb,无核紫为Aa和BB,红马奶为AA和Bb。  相似文献   

3.
瘤牛种(Bos indicus)的外貌、生理特性等均不同于普通牛种(Bos taurus)。瘤牛能适应普通牛所难以适应的热带和亚热带生态环境条件,耐炎热、耐粗饲,对蚊、蝇侵扰和血液寄生虫病的抵抗力强。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重视发展瘤牛。苏联是世界上繁育瘤牛的国家之一。苏联的瘤牛生产主要在南部的阿塞拜疆、土库曼、乌兹别克和塔吉克等共和国。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不同染色体倍性水平的细燕麦(Avena barbata,2n=28,AABB)(0030)、阿比西尼亚燕麦(A.abyssinica,2n=28,AABB)(0040)和六倍体普通栽培燕麦(A.sativa,2n=42,AACCDD)(0020)为材料,通过远缘杂交,结合杂种幼胚培养和杂种细胞遗传观察,探索其种间可杂交性和杂种后代细胞遗传、表型性状、育性等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阿比西尼亚燕麦与普通栽培燕麦,细燕麦与普通栽培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49%、9.09%.杂种F1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0030×0020”杂种F1平均每PMC有17.48个单价体,有17.52条染色体发生了联会,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每PMC染色体构型为:2n=35=17.48Ⅰ+8.52Ⅱ(8.26Ⅱrod+0.26Ⅱring)+0.16Ⅲ,Xta=9.10.“0040×0020”杂种F1平均每PMC有16.72个单价体,有18.28条染色体形成了联会,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平均每PMC染色体构型为: 2n=35=16.72Ⅰ+8.96Ⅱ(8.81Ⅱrod+0.15Ⅱring)+0.12Ⅲ(Xta=9.35).表明0020、0030、0040具有一个共同A染色体组,而其它染色体组B、C、D之间可能存在部分同源关系,染色体在系统进化中可能发生了一些结构变异,从而出现了较高频率的多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由此可见,细燕麦、阿比西尼亚燕麦和普通栽培燕麦之间可通过杂交、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交换,实现燕麦种间优良基因转移,获得新材料、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种类型薏苡杂交,F_2代在植株高度、生育期、果实性状等方面表现了广泛的性状分离,为选育薏苡新品种创造了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本文首次报道了薏苡柱头颜色的遗传表现为两对基因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树不同杂交组合苗期性状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T120×S3107等8个杂交组合及各组合内无性系间的苗高、胸径、分枝情况等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间和无性系间在各性状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异,苗高、胸径、侧枝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7.75%,52.64%,56.96%。各杂交组合苗高和胸径平均值均超过对照T120和I 69。I 69×S3244,I 69×I 63组合的苗高和胸径性状表现都较好。因此,从这批材料中选出优良无性系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500多对SSR标记对广陆矮4号、珍汕97B、佳辐占、明恢86和明恢63 5个籼稻亲本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佳辐占与明恢63、明恢86、珍汕97B和广陆矮4号之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78.1%、76.1%、72.8%和71.7%.相对而言,其相似系数越小,遗传距离越大,因此利用佳辐占与这些品种组配较有希望选育出品质优良、综合优势明显的新品系.同时研究表明,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 cM或小于10 cM时,分析所得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以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为材料,克隆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片段序列,再利用RACE法克隆其SPLUNC1基因3′端和5′端,测序后拼接获得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17 bp,5′非编码区(UTR)为84 bp,3′UTR为26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5.006,分子量26.57 kDa。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本研究克隆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后续深入研究该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品种和收获时期是燕麦饲草高产和高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了国内外20个主要饲用燕麦品种(7个裸燕麦Avena nuda L,13个皮燕麦Avenas sativa L)在河北坝上地区连续种植三个生长季(2017~2019)不同生育期饲草产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生育期燕麦的饲草品质.结果表明:(1)从孕穗期、抽穗...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纬度野生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选用了经初步筛选的20个短随机序列引物和2个长随机序列引物对5个不同纯度来源的野生大豆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其中有19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区获得70个RAPD多态性片段,平均每个引物3.68条,运用自编的计算机程序对扩增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薄壳山核桃为父本,山核桃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对F1代果实及苗木主要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杂交F1代果实与果核(种子)的大小、质量以及苗木的高、径生长与对照之间都存在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果高、果径分别比对照高291 %、72 %、110 %;单核质量、核高、核径分别比对照高309 %、813 %、124 %;3年生苗木平均高和地径比对照分别高181 %和197 %;造林2 a后苗木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比对照分别高292 %和3281 %。另外,杂交F1代双胚苗所占比率为10 %,是对照的5倍。研究表明,种间杂交对增大山核桃果体、改良山核桃性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利用SSR荧光标记技术筛选出的11对SSR荧光标记引物,构建了64个桂花品种的SSR指纹图谱。1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13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察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619 7、0.848 3、2.323 7、17.833 3和8.228 2。四季桂与秋桂(金桂、银桂和丹桂)的遗传距离较远。利用引物OF002、OF019、OSM63和OSM63中的任意2对可区分所有供试品种。64个桂花品种的SSR指纹图谱互不相同,可以作为各品种特定的图谱,为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桔皮粉、燕麦粉、脱脂奶粉、木糖醇混合调配,以桔皮燕麦膳食纤维代餐粉的感官评价作为指标,研究了桔皮燕麦膳食纤维代餐粉产品中各种主要原料及辅料的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评价数据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得到桔皮燕麦膳食纤维代餐粉的最优调制配方分别为桔皮粉添加量0. 1 g(0. 59%),燕麦粉添加量10 g(58. 48%),脱脂奶粉添加量4 g(23. 39%),木糖醇添加量为3 g(17. 54%);通过配方研制出的桔皮燕麦膳食纤维代餐粉的润湿下沉性及速溶型较好,结块率较低,产品的理化性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17.
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f.duhamelianum 2n=6x=42与通北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结实率36%。F_1代表现不一致,出现4种类型,主要类型结实基本正常,其他3个类型,有2个类型结实率约10%,有1个类型完全不结实;均表现为斯卑尔脱型,成熟期同通北野生燕麦,比斯卑尔脱小麦早熟10天。F_1植株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大多数染色体配对正常,单价体2—4个。F_2植株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大多数植株染色体配对正常,2n=42,少数植株染色体出现1—5个单价体。F_2分离很大,出现约10%容易脱粒不断穗节的普通小麦型,其中一部分综合抗病和综合丰产性均好,并出现超亲矮杆的普通小麦型植株,最矮的株高仅57厘米。株高80—90厘米的类型较多,籽粒饱满,千粒重最高的达到60克。可以直接育成多抗优质高产的新型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型植株大多数表现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  相似文献   

18.
以楸树27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并对叶片N、P、K、Ca、Mg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N素含量随着生长季节而降低。27个楸树无性系叶片中,除全N、全K、Mg含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的差异外,P、Ca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无性系的生长与N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但是楸树对于N素的吸收利用又受P、Ca的影响,P有利于N吸收、而对Ca有一定的制约作用;Mg对于K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P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测定的5种营养元素中,楸树所需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分别为16.800、0.079、5.740、2.700、0.317 g/kg。  相似文献   

19.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一片15年生杉木第二代子代测定林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参试家系为238个)结果表明,参试的各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间的差异表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4088号家系等表现最好的33个家系,15年生时平均单株树高、胸径、材积值分别为1390m、1574cm、015485m3,遗传增益分别为158%、412%、和987%,平均现实遗传增益为2836%,这些优良家系适合在福建顺昌洋口周边II类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杂交子代的纯度直接影响到遗传图谱的质量,因而在遗传图谱构建前要对杂交子代进行鉴定与选择。笔者从300对SSR标记中,筛选出11对能明确显示亲本来源的标记,利用这11对标记对380株美洲黑杨杂交子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有372个个体因同时具有亲本各1条等位基因而被认定为亲子代可用于图谱构建,其余8个个体因产生了非亲本来源或额外的等位基因,这些个体可能源于花粉污染或染色体异常,在作图过程中宜从作图群体中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