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615个休闲旅游点为例,按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呈主城区密集周边城区稀疏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4类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2)全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康娱游憩类主要沿传统商圈布局,文化休闲类在空间上分布较为稀疏,自然游憩类总体集聚度不高,专项休闲类具有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3)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不同;(4)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是城市旅游规划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基础.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从空间密度分布、空间集聚模式以及各类资源相关性等方面对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旅游行业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行业在空间密度上呈现出从市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同心圆趋势;空间集聚上,全局Moran’s I指数为0.2左右,说明上海市旅游资源在乡镇街道尺度上存在微弱聚集;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市中心到外环线以及外环线附近乡镇街道;此外,上海市旅游不同类型的设施和场所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上海市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现状,可为上海市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与数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创建A级旅游品牌,可以增加政府的旅游收入,发挥旅游功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可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展示地方形象,打造当地品牌.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358个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并选择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探讨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广州、梅州、惠州、韶关、清远、佛山和东莞等城市;②景区呈现中心集聚的不均衡特征,集聚在以珠三角和粤北为中心的纵轴上,粤东粤西分布密度不高;③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布有较明显差异;④社会经济、人口分布、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软件,采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案例地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山市人口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其中屯溪区是黄山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黄山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山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海拔、城镇化率、交通、旅游发展、政策等是影响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平衡指数等方法,对洪湖区域84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洪湖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聚类特征明显,总体呈现“一核二带多点”的集聚型分布格局,河流、湖泊、路网和镇区1 km缓冲区是集聚热点区,并在“新堤-滨湖”区域形成分布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秦巴山区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及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明显,形成了沿江河和山系分布的"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富集区,且人文类旅游资源多沿江河分布;秦巴山区旅游发展业绩与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为主;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经济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旅游资源滞后型、旅游经济滞后型均存在;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苏省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Arc GIS平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使用优越度指数、最近邻指数、交通连接度相关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在主城区分布较密,且资源等级较高;2)旅游资源间的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中下水平,交通回路性较差,通达度不高,且呈现"中心高,四周低"和"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异规律;3)南京市旅游资源可以从优化交通连接网络,确定旅游核心,明朗景区层级,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深度发展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构建集聚分区等方面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武陵源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依托型村庄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兴趣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了民宿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宿空间分布为集聚模式,与随机分布模式差异显著,且集聚程度不一;民宿空间分布为等级集聚模式,呈现多中心分布的空间形态;民宿主要集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和村内主干道附近;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产品定位和政策支持是乡村民宿选址与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对优化全域旅游业态布局,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OI数据,以洛阳市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叠置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对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布局及便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集聚、以“条带状”向县域拓展的特征,且主要集聚于洛龙、西工、涧西和老城区交界处附近;其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洛阳行政区划形状相吻合;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程度最高,旅游景点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住便捷的区域;便利度空间上呈沿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递减、县域块状分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周成  李悦铮  江海旭 《河南科学》2012,30(11):1676-1679
运用最近邻点指数、基尼系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为例,分析得出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特征;利用区域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论证了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形态及与省内道路交通的联系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旅游资源在省内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主要集中于晋北、中部、临运(临汾、运城)和晋东南四大区域,在11个地级市中呈集中分布;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省内道路交通布局联系密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完善旅游网络体系将是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海南省历年统计数据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及旅行社等旅游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选用Hefindahl指数、区位熵系数、最临近点指数、空间联系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对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海南旅游业总体、旅游要素、区域内部、城市集聚现状及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旅游业总体上呈集聚增长趋势;东部旅游集聚程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琼北经济圈及三亚旅游圈构成海南岛南北各具特色并具较强竞争力的两大旅游集聚区;三亚、海口为海南省大尺度的旅游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自身属性、区位条件、政府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海南省旅游空间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72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分别对乡村旅游特色村的空间分布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依照“推荐条件-文献梳理-模拟探测-定量分析”的思路,运用缓冲区分析、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乡村旅游特色村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平均最近邻指数为0.654,呈现集聚分布特征;豫北和豫南地区为“多核心”集聚分布,豫中和豫西地区为“链状”集聚分布;空间分布上具有“依山、傍水、沿路、环城、近景”的特点.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社会经济对乡村旅游特色村空间分布影响最强,自然环境次之,区位交通最弱;影响因素两两交互结果均为增强关系,其中海拔高度与旅游收入的交互影响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和sDNA模型,运用核密度、椭圆标准差等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句法分别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道路结构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显示:(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呈"东—西"走向,多核心均匀分布,与道路结构相关性最弱;(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依托局部可达中心形成三个集聚核心,与道路结构呈中等相关;(3)休闲娱乐旅游资源形成多个"抱团式"集聚核心,受道路结构影响最大,但存在服务半径受限的短板;(4)整体而言,旅游资源与道路结构呈较强相关性,且空间分布方向与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旅游资源一致,均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研究结果可为福州主城区的旅游空间规划和道路交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0-105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构建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模型,分析各省辖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降低;各省辖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豫西、豫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其他地区集聚水平较低.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902项非遗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宏观上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微观上具有邻近城市分布和邻近铁路、公路分布的特点,其中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进程、文化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非遗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创建Voronoi多边形图,分别从省域、区域、市域等3个尺度,定量分析广东省339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省域层面上,全省CV值为115.89%,空间分布类型属集聚型分布,集聚区域为珠三角地区;区域层面上,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均为集聚分布,以珠三角地区的景区分布密度最大;市域层面上,有13个属集聚分布, 7个属随机分布, 1个属均匀分布.其中,广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密度均居广东省首位.对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 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上与人口、经济、交通、水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左右江革命区为研究对象,以OTA信息为数据来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OTA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对广西左右江革命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探讨了广西左右江革命区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参与统计评价的广西左右江革命区旅游资源共134个,总体平均吸引力指数为0. 365,其中自然景观类吸引力最强,资源点数量也最多有63个,娱乐购物类和健康养生类旅游资源点均仅只有1个;广西左右江革命区旅游资源点集中分布在中部与西南部,西北部与东北部范围的旅游资源点分布较少;广西左右江革命区旅游吸引力较强的区域为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西北部—凤山南部、右江区中南部—田阳县北部、靖西县东南部—大新县西部—龙州县南部;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点主要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摘要:旅游资源吸引力; GIS;空间格局分析;网络信息;广西左右江革命区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183处工业旅游资源为研究样本,运用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工业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性分布,空间密度呈现“双核中心,次中心多点集聚”的格局,高密度区以淄博中部和德州西部地区为双核。(2)工业旅游资源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较为复杂,不均衡状态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3)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较为活跃,冷点区和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块状”结构。(4)政策支持、交通条件和旅游市场规模是影响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核心因素,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政策支持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洲 《河南科学》2011,29(6):754-756
使用近邻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集聚度进行分析,得出南京市总体上旅游资源为集聚型分布.同时使用SPSS工具中的Q型聚类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更好的分析了南京市旅游资源分区集聚程度.最后利用集聚度分析及SPSS聚类结果,对南京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以更科学有效的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