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生态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30份白菜型春油菜品种(Brassica campestris L)的一些质量性状进行了简单评比归类;对几个生理和数量性状用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进行了单一性状变异度分析,揭示了在这些性状上品种的生态型特性。并综合生理、数量和质量性状31项,用模糊聚类的分析方法将其生态型聚为四类。结果表明,聚类与品种地理分布、生育时期,株高和单株产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青海白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58份白菜型油菜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AFLP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特早熟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的资源创建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8.49%。遗传距离变幅在0.073~0.375,平均为0.224。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白菜型油菜资源可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群包含4份来源于青藏高原及印度的黄籽油菜;在遗传相似系数0.76处,B类群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第一、三亚类基本上为具有加拿大及欧洲遗传成分的品种(系),第二亚类只包含一个西藏品种,第四亚类大部分为青海省特早熟油菜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特早熟白菜型油菜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系统独立且遗传基础单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采自西藏不同地区49份野生油菜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的抗蚜性初步鉴定,结果显示:3份表现免疫,全部是芥菜型油菜,占9.52%;高抗22份,其中:芥菜型油菜16份,占芥菜型油菜的50%;白菜型油菜6份,占白菜型油菜的35.29%;中抗15份,其中:芥菜型油菜8份,占芥菜型油菜的25%;白菜型油菜7份,占白菜型油菜的41.18%;低抗4份,芥菜型和白菜型各2份,共占9.20%;感虫6份,芥菜型油菜4份,占芥菜型油菜的12.50%.说明在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中,芥菜型油菜的抗虫性和感虫性均较高.从经纬度来看,西藏野生油菜主要分布在北纬27°45′~31°42′,东经89°~92°,免疫品种主要在北纬7°45′~31°42′,并随着经纬度的增大免疫数量在减少,免疫的品种是野芥16、野芥22、野芥27.从海拔高度来看,免疫品种主要分布在3800 m以上;高抗品种在采集的所有海拔高度上均有分布,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高抗品种数量在增加.说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油菜的抗蚜性明显升高,可以推断随着海拔的升高,害虫的适应性减弱,种群数量的发生与海拔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白菜型油菜为材料,从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游离原生质体,在DPD培养基中作浅层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接种后48小时出现第一次分裂,6天后发生第二次分裂。此时,子叶原生质体停止发育,下胚轴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约一个月,形成大细胞团,转入固体培养基后可发育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农科院一连油菜组从1965年起开展了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先后用七星剑×成都矮油菜、川油八号×七星剑、川油八号×茂汶白菜、Ⅲ—35×天津青麻叶等,以及川油八号、501、3—74等品种(系),通过杂交→自交分离→兄妹交→回交的途径,至今已初步获得有希望的五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其中以871A、872A、873A 为较优不育系。近年来初步鉴定出八个较优的完全恢复系,但尚须改良。  相似文献   

6.
不结球白菜种质创新及资源信息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抗性育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克隆和转基因育种、遗传图谱和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种质资源信息管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不结球白菜种质创新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油菜抗旱评价指标,筛选抗旱油菜种质资源,本文以342份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中10份油菜种质资源设置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萌发期的12个指标变化,同时研究在PEG-6000(最佳胁迫浓度)胁迫下萌发期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差异及苗期油菜种质资源反复干旱后抗旱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与鉴定。结果表明:20%PEG-6000为油菜萌发期的最适干旱胁迫浓度,发芽指数可作为油菜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指标;通过研究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发现,甘蓝型油菜的抗干旱胁迫能力最强,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有青杂12R、伟杰、李帐878-879、AG5、青杂9号、徐88、浙双72,敏感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有徐59、徐247、徐95、四达、赵34-5和赵101-2;萌发期与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在大规模筛选抗旱品种时,可预先在萌发期初筛,之后利用苗期盆栽控水试验进一步确定。该结果可为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安顺地区野百合、通江百合和南川百合进行种质资源调查,观察其生长环境和生物学性状,并采集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带回种子进行保存。方法选用线路调查,在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调查路线,对安顺市各个地区进行调查。结果通江百合在安顺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几乎遍布安顺市的各个地方;且野百合只分布在镇宁和龙宫两个地区,分布较狭窄;而南川百合只有在紫云格凸河才有发现,可以说分布最少。结论由于现在的野生百合种类已经接近绝迹了,所以要寻找当地特色百合资源并对其种子进行收集与保护,以期能更有效地保护安顺地区的野生百合物种,使安顺地区的百合观赏事业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大黄、青油241和黄籽沙逊为亲本材料,配制成2个杂交组合的各6个世代群体,即P1、P2、F1、F2、B1、B2,研究了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不仅品种间自交亲和指数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内自交亲和指数变异幅度也较大,自交亲和品种中存在不亲和株,自交不亲和品种中存在高亲和株;自交不亲和性状和自交亲和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不亲和为显性性状,自交亲和为隐性性状,青海大黄和黄籽沙逊均为隐性纯合体(SCSC)。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拟南芥RAV类转录因子的序列,通过RACE方法获得白菜型油菜RAV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 306bp,其中包括5′-UTR109bp,3′-UTR171bp,开放阅读框1 026bp,编码34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8.03u,理论等电点为9.2,含有相对保守的AP2和B3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油菜RAV与拟南芥RAV1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为88.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油菜RAV基因受低温和盐胁迫的诱导,推测该基因在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大黄和黄籽沙逊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千粒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千粒重的广义遗传率为34.83%,狭义遗传率为8.43%。说明F2千粒重变异有34.83%是由于遗传差异引起的,8.43%是由基因的加性方差引起的,千粒重的狭义遗传率较低,在杂种早代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宽青海省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早熟甘蓝型油菜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浩油11号种间杂交,通过表型选择并结合细胞学染色体数目观察,获得54份新型白菜型油菜品系。对这些品系的生育期、品质、恢保关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比浩油11号晚0~10 d;获得5份低芥酸、5份低硫甙及1份双低材料;筛选出2份533A的保持系,回交转育出3份533A的恢复系;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白菜型油菜品系与天然白菜型油菜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 SSR 技术对 83 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 23 对引物中筛选出15 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分析,共检测到 148 个位点,每个 SSR 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 3~19 个,平均每对引物有9.8个扩增位点.83份种质的 Jaccard's 相似系数值最大为 0.989(2~7),最小...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从白菜型油菜细胞质不育系与保持系的Bulked-DNA中筛选出3个与白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DNA片段大小约为1300,1000和900bp.与不育基因之间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8 cm,24 cm,4 cm,LOD值为0.5,1 9,03.  相似文献   

16.
应用Bulked-DNA寻找白菜型油菜核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从白菜型油菜核不育两用系中筛选出了一个与白菜型 油菜育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该DNA片段大小约0.72kb,与育性基因之间的遗传连锁距离为6.08cM,LOD值为9.10。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减少蚕豆赤斑病对青海省蚕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自2016年至2019年,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对22份蚕豆种质资源在3个地点进行10次测试,调查划分蚕豆单株病害等级,获得该地点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为依据鉴定蚕豆抗赤斑病性,从而分析22份蚕豆资源的抗病情况.结果表明:22份种质资源中,6份蚕豆种质资源在10次测...  相似文献   

18.
以2个年度3个试点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全国10个省区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41份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这些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和病毒病、白粉病抗性水平。结果表明:41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2.039,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荚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质量性状中,花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成熟荚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聚类分析将41份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第I类群主要为矮秆、直立以及早熟资源,可作为育种优异亲本材料;第II类群主要是大籽粒材料,可作为改良绿豆籽粒大小的材料加以利用;第III类群主要是黑籽粒材料,可作为特色育种材料加以利用;第IV类群和第V类群主要为抗病材料,可作为挖掘病毒病和白粉病抗病基因的亲本材料。经病毒病抗性鉴定,从4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中抗资源9份,抗病资源4份;经白粉病抗性鉴定,从4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中抗资源11份,抗病资源4份,高抗资源1份。通过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5个主成分因子对表型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1.95%。  相似文献   

19.
白菜型油菜核育性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RAPD标记,所获得的与育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育性基因片段为与油菜小孢子发育早期BP4调控基因58%同源,并含有一MAPDS盒高度同源的保邓列。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为单拷贝基因。  相似文献   

20.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甘蔗遗传背景的复杂性,起源与演化的不清晰以及基因组学研究滞后等造成育种上无法最优化选择亲本材料,严重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甘蔗种质资源的保育、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产业化应用开发,综述了甘蔗种质资源的起源、系统分类和进化、国内外保育现状,以及甘蔗基因组学在解析甘蔗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