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柠檬酸高产黑曲霉菌株选育与发酵新底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Aspergillus niger AS3.3928作为对照菌株以废弃苹果榨汁为底物,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在pH6,温度31℃,甲醇含量2%,发酵时间4d的最适条件下,黑曲霉的发酵最好。将土壤中分离培养获得的20株黑曲霉,选出菌株透明圈相对较大的A1、A2、A5、A11这4株。在最适条件下,根据4株菌发酵废弃苹果榨汁生产柠檬酸的情况来进行复筛,得到菌株A2;进而对A2进行鉴定,初步确定所得菌株为黑曲霉。在最适条件下,A2发酵废弃苹果榨汁其柠檬酸的产量为1.539 mg/mL,经对A2进行T21紫外诱变,筛选得到A2-1。结果表明A2-1菌株柠檬酸产量比其父本增加了36.6%,比对照菌株AS3.3928增加了38.53%。  相似文献   

2.
解磷微生物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筛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际高效解磷菌对于缓解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磷素受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南方红壤区不同林龄(2,4,10,15 a)杉木人工林下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初筛菌株、液体发酵复筛菌株和16S rDNA测序,筛选、鉴定高效根际解磷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效解磷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 15 a杉木根际土壤的解无机磷菌与解有机磷菌数量分别为3.64×10~5和2.14×10~5 cfu/g,均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且各林龄解磷菌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筛选出25株解无机磷菌和20株解有机磷菌,经平板初筛、液体发酵复筛和16S rDNA测序鉴定,分别得到一株解磷效果显著(p<0.05)的解无机磷菌株W1(溶磷量238.08μg/mL,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解有机磷菌株Y9(溶磷量15.04μg/mL,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3)优化后W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0%(质...  相似文献   

3.
从河南省周口市采集感染白粉病的凤仙花植株,对其进行白粉寄生孢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个单菌系,对该单菌系进行菌落和显微形态分析,初步证明该菌株为Ampelomyces quisqualis.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nter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78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发现与德国和美国白粉寄生孢IT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证明该分离菌株为A.quisqualis.  相似文献   

4.
用煤矸石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关键,是获得高质量的解磷微生物细菌.采用沙培法筛选培育出一株能够高效解离煤矸石中难溶磷的细菌,菌株鉴定为节杆菌,命名为GJ-6.通过对GJ-6菌株与采用液体培养筛选的解磷菌、巨大芽孢杆菌的解磷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J-6菌株解磷能力优于液体培养筛选的菌株和巨大芽孢杆菌.通过沙培法筛选的解磷菌株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株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解磷能力和解磷条件的优化,为解磷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良菌株和培养技术。【方法】实验选取一株从杨树根部分离的促生真菌菌株SH16,分别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和钒钼酸铵法测定其解磷能力,以磷酸钙为磷源,测定不同培养因素对解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SH16对磷酸钙、过磷酸钙、磷酸铝、植酸钙等4种磷源均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对磷酸钙溶解效果最好,7 d后可溶性磷浓度达660.9 mg/L,解磷效果可达45 U/L; 初始pH、碳源、温度及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SH16的解磷效果影响最大。设定初始pH为8,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温度为30 ℃,培养基中添加50 mg/L的水溶性磷时,该菌株的解磷效果最好。菌株对NaC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着NaCl质量分数升高,解磷量逐渐下降,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5%时,解磷量仍可达173.1 mg/L。【结论】菌株SH16对磷酸钙表现出较高的溶解活性,可以进一步开发为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6.
从南昌几处主要水域的沉积物中运用平板培养法筛选解磷菌,经过多次传代培养最终分离出2株可稳定保持解磷活性的有机磷解磷菌(命名为OP1和OP2),OP1的D/d值为5.5,OP2的D/d值为7.利用16srDNA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OP1和OP2菌均属于伯克霍尔德氏菌.采用钼蓝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OP1和OP2对有机磷的释放分别在96 h和48 h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的方法,从滨州沾化冬枣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解磷菌ZMM-3,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性质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落圆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杆菌,大多数理化性质呈阳性,培养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具有重要贡献,但关于滩涂农田土壤中促生菌解磷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从南通市和宁波市滩涂围垦区农田耕层土壤中分离出5株具有促生作用的细菌,并就其溶磷功能开展研究。经16S r RNA基因序列鉴定,所分离菌株分别为:Microbacterium flavescens(Mib.flavescens)、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s.chlororaphis)、Pseudomonas jessenii (Ps.jessenii)、Massilia varians (M.varians)和Brevundimonas nasdae(Brv.nasdae)。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摩尔比(C/N)、pH和温度下测定细菌解磷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ib.flavescens、Brv.nasdae在中性条件下解磷能力优越,解磷量保持在80.27~85.51 mg/L之间;较其他菌株而言,Ps.jessenii在4~37℃环境中的解磷能力显著,解磷量保持在13.59~81.94 mg/L之间。这3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肥料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昆明磷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无机磷的8株解磷细菌,通过平板初筛得到3株降解无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降解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D86.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德氏嗜酸菌(Acidovorax delafieldii).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采用广泛性筛选,用解离目标矿物复筛方法,寻找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解磷细菌。采用该方法,从贵州铜仁万山钾矿产区分离培育出一株解磷菌株,命名为TK.1。通过细菌生理生化测试,形态学观察,16S r DNA同源性分析,NCBI数据库对比分析研究,该菌属于节杆菌属。TK.1菌株与商业菌巨大芽孢杆菌解离煤矸石的对比研究表明:TK.1菌株解磷指标及效果优于巨大芽孢杆菌,是一株性能优异的解磷细菌。新型解磷细菌的开发,使煤矸石有可能成为生产微生物矿物肥料的原料,解决煤矸石污染问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天麻主产区蜜环菌的生物种及其地理分布.[方法]在代表性主产区采集蜜环菌样本,利用双抗培养基分离菌索或子实体;从液体培养的菌丝中提取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rDNAITS片段,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并送测序;利用Seq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并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从大方、德江等县分离到35株蜜环菌;得到DF1等17个菌株的rDNA-ITS完整序列,GenBank中蜜环菌rDNA-ITS序列比对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一致.[结论]17个rDNA-ITS序列分析的蜜环菌株中,4株属于生物种Armillaria gallica;8株属于Armillaria cepistipes;5株与Armillaria mellea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其同源种.贵州省内A.mellea,A.cepistipes的分布最广,其次是A.gallica.  相似文献   

12.
周口地区油菜核盘菌分离鉴定及侵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周口市采集感染菌核病的油菜,对菌核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个单菌系,对该单菌系进行了菌落和显微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系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nter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0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发现与部分S.sclerotiorum的ITS序列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鉴定该分离菌株为S.sclerotiorum.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系与来自意大利、日本及我国武汉地区的菌系聚为一支,说明周口菌系来源广泛.对该菌系侵染油菜叶片的细胞学和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该菌系对耐病和感病油菜品种的细胞反应相似,都没有H2O2积累,差别主要表现在耐病油菜上菌丝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土壤磷利用率及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不同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磷真菌.根据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的大小,从中筛选到3株分解无机磷较强的菌株WP-2、WP-5、WP-7;并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确定其中的WP-5菌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解磷能力达66.88 mg/L.经初步鉴定,WP-2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WP-5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 sp)、WP-7菌株属于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 sp)  相似文献   

14.
对从厦门地区2种受感染作物上采集的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分析,为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从厦门市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集受感染的植物样本,平板分离纯化菌株,提取菌株的总DNA,然后用ITS1和ITS4引物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并测序。在Genbank进行比对,采用Paul~*4.0构建进化树。从花生和草莓的地上部分采集到相似菌株,PCR扩增得到的ITS序列相同,Genbank比对与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该株菌与已报道的Poitrasia circinans菌株在ITS序列上存在较高相似性。本研究得到的感染花生和草莓的菌株为同一株菌,属于Poitrasia circinans,命名为Poitrasia circinans hxfq.1,这也是福建省首次报道Poitrasia circinans感染作物。  相似文献   

15.
从天津北运河沉积物中分离得到3株以亚硝酸氮(NO-2-N)为氮源的异养硝化菌HN4、HN5和HN6.对3菌株降解NO-2-N与总有机碳(TOC)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菌株富集培养期内降解NO-2-N与TOC效率均在60%以上,富集培养期间NO-2-N含量变化和TOC含量变化高度相关,3株异养硝化菌能在进行脱氮作用的同时利用有机碳.以细菌16S rDNA序列和真菌ITS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认定HN4为Shigella,HN5和HN6为Candida palmioleophila.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两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黄丝曲霉JS-Q和黑曲霉XK-L进行复合诱变,诱变混合菌株直接进行产酶培养,利用"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以酶活为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在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富集正突变株并逐步提高酶活,在挑选出正突变株的同时优化出适合高酶活正突变株的培养条件.最终从优化产酶培养基中挑选到菌株F17和F27,产酶能力比出发前菌株XK-L提高了64.9%和49.4%.用这两株菌分别发酵槐角苷,经测定其转化率分别为76%和78%,比出发菌株XK-L提高31.0%和34.5%.  相似文献   

17.
解磷细菌能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可有效减少土壤磷的固定和缓解磷肥在土壤中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为了获得有较强解磷性能的细菌,本研究通过平板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筛选出了一株具有较强解磷性能的细菌.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其16SrDNA基因序列的比对,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GS...  相似文献   

18.
一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结晶紫的脱色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州某印染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8株对结晶紫染料有脱色能力的菌株.对其中脱色效果最好1株菌F7进行了鉴定及脱色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nas maltophilia),在pH7.0、温度为35℃、盐度为0.5%、摇床转速为150 r/min条件下,其脱色效果最好,培养8 h对60 mg/L结晶紫溶液的脱色率达95.7%.  相似文献   

19.
从4个样品中筛选出一能够高效降解聚乙烯醇(PVA)的混合菌系,并对其驯化培养及分离纯化,得到了7株菌株,均能够降解聚乙烯醇.通过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考察了混合菌系与单菌株降解效果的比较.结果说明混合菌系的降解效率远远大于单菌株,48h降解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的筛选及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温条件下能够利用烃类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A2,经鉴定属于Petrobacter.该菌株对两种原油的降解、降黏和降凝结果表明:对孤岛油的降解率较高,为39.81%,对甘17油的降解率达22.60%;对孤岛油的降黏率可达37.95%,对甘17油的降黏率为25.00%;A2可将孤岛油和甘17油的凝固点降低2.5℃.通过菌株作用岩石表面,表明该菌株对玻璃试片作用后其接触角降低最为明显,高达72%,接近于对照菌样的5倍;石英和灰岩的接触角也分别降低了68%和24%.表明A2具有一定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的能力.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2菌在中一驱Ng3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9.3%.现场实施后取得了降水增油效果,试验区含水下降2.1%,累积增油0.36×104t,提高采收率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