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山西汾河中上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污染来源,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汞、镉污染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所有点位汞、砷、铜、锌、镍、铅、镉、铬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4 mg/kg、9.13 mg/kg、14.50 mg/kg、53.28 mg/kg、20.56 mg/kg、14.56 mg/kg、0.14 mg/kg、37.83 mg/kg,汞、镉2种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污染程度排序为:汞镉砷铅锌铬镍铜;S29点位均为最高值,最低值均在S1点位;汞、镉污染主要为流域煤企和化工排废及引黄汇口上游水质影响。  相似文献   

2.
镉是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具有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之一。已披露的资料表明,稻田土壤中镉含量大于0.87mg/kg,稻米中镉含量大于1.13mg/kg,长期通过食物链可导致人出现镉中毒病症。洞庭湖区浅层土壤中镉含量均值为0.36mg/kg,深层土壤中均值为0.14mg/kg;稻米中镉含量早稻均值为0.06mg/kg,晚稻均值为0.16mg/kg。洞庭湖区农田按现镉水平及种植的现水稻品种来看,稻米食品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稻田土壤镉还在累积,又种植富集镉强势的超级杂交稻,那么难免有一天会出现稻米食品不安全,因此不使现在水稻土壤有镉的累积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林小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973-6979
为研究南方典型区域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系统采集了江西省进贤县、金溪县、渝水区、高安市、安福县和兴国县等6个水稻主产区典型田块土壤、水稻和灌溉水,重点分析了土壤和水稻铅、镉、砷和汞含量及其土壤养分,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pH、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总均值分别为5.48、32.99 g/kg、2.06 g/kg、0.54 g/kg、16.04 g/kg、156.71 mg/kg、14.00 mg/kg和94.98 mg/kg。研究区土壤铅、镉、砷和汞含量总均值分别为35.46、0.18、7.21和0.17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56,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清洁;但渝水土壤镉含量为0.37 mg/kg,超过限量标准(0.30 mg/kg),土壤环境质量属于警戒状态。研究区糙米铅、镉、砷和汞的含量总均值分别为0.06、0.17、0.24和0.0086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77,糙米环境质量等级为警戒限;但兴国和渝水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22和0.35mg/kg,均超过限量标准(0.20 mg/kg),环境质量等级分别为警戒限和轻度污染。相关性表明,糙米镉与土壤镉和铅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砷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砷与土壤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总之,重金属镉是调查区域水稻安全性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元素,需重点关注兴国和渝水两地水稻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 cm)中砷全量为198~274 mg/kg,平均全量为237 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中砷全量为115~281 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 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针对镉、铅污染土壤种植的油菜和玉米存在食用安全性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土壤镉浓度梯度为0.3,2,3,25,50,75,100,125 mg/kg与铅浓度梯度为100,200,400,800,1 600,2 200 mg/kg的盆栽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条件下油菜籽镉含量最高为7.03 mg/kg,低于安全临界值18.33 mg/kg;但浓度为25~125 mg/kg的土壤镉污染可能会造成玉米籽粒镉超标。即使在铅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情况下,菜籽油的铅含量超标风险也较大;但浓度为100~2 200 mg/kg的土壤铅污染下,玉米籽粒的铅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2)油菜和玉米秸秆满足植物性饲料原料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上限分别为0.93,1.60 mg/kg;而满足有机肥料限量标准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临界值分别为2.53,3.05 mg/kg。要保证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主料的安全,种植油菜和玉米的土壤镉含量应分别低于0.61,1.31 mg/kg。(3)油菜和玉米秸秆的铅含量最低分别为54.77,101.29 mg/kg,最高分别为146.8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西藏沙棘果实的Vc含量及铅、砷含量等进行测定,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电位滴定法测定样品总酸度;阿贝折光仪测定样品的固形物含量;淀粉为指示液,碘滴定液测定Vc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含量.结果:西藏沙棘果汁中Vc含量为170mg/100g;总酸含量为2.82%;固形物含量为7.75%;铅含量为0.01mg/kg,砷含量为0.03mg/kg.结论:西藏沙棘果实中Vc含量≥170mg/100g.铅、砷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7.
重庆道地金银花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重庆道地药材金银花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制定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含量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庆主产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金银花药材样品的铅、镉、铜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汞、砷含量(原子荧光法)进行分析.结果:铅的含量为0.158~1.564 mg/kg;镉的含量为0.009~0.069 mg/kg;汞的含量为0.010~0.078 mg/kg;铜的含量为0.162~0.364 mg/kg;砷的含量为0.457~2.172 mg/kg.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间铅和砷的差异性较大.结论:金银花药材基本上达到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相应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可进行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营养液培养技术,测定了镉污染状况下(Cd2+含量为5.0 mg/kg)11个乔木型柳树杂种158个无性系叶片和枝条的镉含量.结果显示:枝条镉含量在27.50~142.16 mg/kg之间,叶片镉含量在29.41~242.63 mg/kg之间;6个主要杂种间的无性系叶片及枝条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各杂种叶片和枝条的镉含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多数无性系的叶片镉含量高于枝条的镉含量,比值平均为1.2.因此,可以通过无性系测定以选育枝条及叶片镉含量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针对喀斯特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村级氮含量以及影响因子研究比较缺乏的问题,文中以黔北喀斯特湄潭县抄乐乡为例,通过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测定总氮、扩散吸收法测定碱解氮及酸度计测定土壤pH的方法,研究其农田土壤总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抄乐乡土壤总氮的平均含量为2.10 g/kg,变异系数为17.50%;土壤碱解氮的平均含量为208.16 mg/kg,变异系数16.60%。(2)不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总氮,水稻土的总氮含量最高为2.20 g/kg,其次是石灰土和紫色土比较接近在2.07~2.10 g/kg波动,黄壤最小为2.01 g/kg。(3)影响土壤总氮的因子有土壤有机质、pH、年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海拔高度;土壤碱解氮受pH、年降水量、有效积温、海拔高度、坡度和总氮的影响。说明抄乐乡农田土壤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等相关措施增加农田氮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重庆道地产黄连、青蒿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这两味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所采集的重庆道地黄连、青蒿的铅、镉(原子吸收法)以及砷(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样品铅、镉、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208 1,0.072 1和0.951 6 mg/kg.青蒿样品铅、镉、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500 0,0.068 7和1.1980 mg/kg.结论:所测定黄连、青蒿药材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施用有机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青海省黄瓜种植的合理有机肥施用量,选用"沃土绿丰"牌生物有机肥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黄瓜生物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机质、全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为106 500 kg/hm~2,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产3 900 kg/hm~2,增产率为3.80%,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01.14 mg/kg,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8.78 mg/kg;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48%,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0.12%;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37 mg/kg,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0.05 mg/kg。收获后较定植前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0.06~0.54 g/kg,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增量最大为0.54 g/kg,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下降了0.34 g/kg;土壤全盐降低了0.30~0.76 g/kg,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减量最多为0.76 g/kg;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全盐增加了0.14 g/kg。说明3 750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该地区温室最合理的施用量,既能提高黄瓜产量,改善品质,又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高生物量、生长快速的植物应用于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能性,选取狼尾草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大田实验研究狼尾草在镉污染土壤中不同农艺措施影响下的生长特性和镉富集效果。结果表明,狼尾草在重污染土壤(Cd含量为5.42mg/kg)中能够良好生长,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镉主要分布在狼尾草的茎叶,并且单季度对镉的吸收量为0.237kg/hm~2,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潜力。通过施用氮肥和提高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缩短土壤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20尾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并首次对鱼肌肉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9.28%,脂肪为1.73%,灰分为1.25%,水分为78.38%。在测定的汞、砷、铜、锌、铅和镉6种微量元素中,汞的含量为0.123 4 mg/kg,砷为0.130 6 mg/kg,铜为0.255 mg/kg,锌为2.255 mg/kg,铅为3.485 mg/kg,镉为0.09 mg/kg。其中锌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规定标准将近7倍。  相似文献   

14.
1999~ 2 0 0 2年对广西永福县和临桂县两个罗汉果主产区进行 1999年以来罗汉果的土壤肥力状况与罗汉果产量和品质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罗汉果产区土壤全氮、全钾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6 5 g/ kg、17.9g/ kg、 89mg/ kg,属中等水平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4 5 g/ kg和 3.4 mg/ kg,属偏低水平。罗汉果的产量平均为 5 782 5 .0个 / hm2 ,单株产果量平均为 12 .9个 ;罗汉果鲜果的水溶性糖总量平均 6 .5 1% ,罗汉果鲜果的维生素 C含量平均 36 2 1.6 mg/ kg。罗汉果产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全磷成正相关 (Sig. <0 .0 5 )。在罗汉果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比例一定的情况下 ,水溶性糖总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相关。因子分析表明 ,影响罗汉果生产的主要因子有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的含量 ,其次土壤水分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有机肥料施用量 ,水溶性糖总量、维生素 C、土壤酸碱度等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优化肥料配比等 ,对改善罗汉果的营养状况及提高罗汉果产量 ,改善罗汉果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系统揭示长期耕作和施肥条件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黑钙土土壤肥力特征与演化。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采集76和77团场耕层土壤,检测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并入户调查油菜和小麦施肥量,再结合1980-2014年农四师土壤养分和肥料施用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89-2014年农四师施肥量逐年上升,2014年氮、磷、钾肥及复合肥的施肥总量分别为165、99、35、127 kg/hm~2,比1989年提高了3.1、3.4、84.6、3.5倍;1984-2015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下降,速效磷略有增加,速效钾2012年之前增加随后又降低。76和77团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70-73 g/kg),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中等(分别为121-130 mg/kg和13-19 mg/kg);速效钾含量丰富(389-481 mg/kg)。小麦平均施N和施P量分别为100-174 kg/hm~2和136-151 kg/hm~2,油菜平均施N和施P量分别为107-163 kg/hm~2和139-157 kg/hm~2,与当地平均水平相比,总体施N量偏低,施P量偏高,氮磷比例不平衡。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合理耕层构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的现状,搜集国内关于研究广西城区、非矿区土壤和矿区中镉含量的文献,共搜集到目标文献46篇,对这些文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广西城区土壤镉含量范围0.047~0.77mg/kg,均值0.332mg/kg,矿区土壤镉含量范围0.60~114.4mg/kg,均值14.644mg/kg,非矿区农用土壤镉含量范围0.04~4.11mg/kg,均值0.742mg/kg。矿区、城区和非矿区壤镉含量的均值分别是广西土壤镉背景值(0.0617mg/kg)的237.34倍、12.03倍、5.22倍,表明污染较严重区域主要是河池周边矿业发达的南丹县。文献调查中并没有涉及广西所有区域,仅根据所得数据建议对矿区多属地的武宣县、平南县、贺县等地区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为全面治理广西土壤镉污染问题提出合理性规划。  相似文献   

17.
选择既能修复镉污染菜地又能不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是当前土壤污染植物修复的重点工作。本文以两种不同甘蓝型油菜“苏油一号”和“绵新油68”作为供试植物,选取镉污染场地进行现场替代种植实验。结果表明:①两种油菜种植2个月,试验场地土壤镉含量从0.76 mg/kg~1.36 mg/kg下降到0.15mg/kg~0.48mg/kg。种植4个月,土壤镉含量下降至0.17mg/kg~0.34mg/kg,若不考虑获取油菜籽的经济价值,在油菜花期就可以收割,修复期可以缩短到3个月。②油菜镉含量茎>根>油菜籽,油菜地上部分镉含量为0.32-0.59mg/kg,地下部分镉含量为0.19-0.42mg/kg,菜籽镉含量为0.06~0.25mg/kg。③两种油菜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种甘蓝型油菜在富集镉的能力和转运镉的能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菜籽存在镉富集且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菜籽果实品质有明显关系,籽粒饱满度较好,吸收镉的机会比较大。④两种甘蓝型油菜具有能满足镉污染菜地修复的生物量,茎叶长度平均可达1米~1.5m,根系长度达到15-22cm,根系的地面覆盖率达到28-62%。油菜植株的间距和根系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R2=0.9843),20cm为油菜最佳种植间距,既能满足根系的覆盖率(大于50%),也可以满足最大生物量的要求。上述结论为甘蓝型油菜修复镉污染菜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陕西省汉中市山茱萸成品中汞、铅、砷三种元素的含量。所测四种产品的汞含量在0.04~0.06 mg/kg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4.14;铅的含量在0.151~0.190mg/kg之间,回收率为100.8,RSD为1.63;砷的含量在0.015~0.016mg/kg之间,回收率为100.4,RSD为1.14。山莱萸中汞、铅、砷含量有个体差异,但含量都远低于《药用植物及药用试剂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保证俄色药材的食用和药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俄色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及控制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农药残留,石墨炉法对铅、镉、砷含量的测定,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对铜、汞含量的测定.结果:没有检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铅,砷,汞,镉(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铜的含量也相对较小,仅为1.162 mg/kg.结论:俄色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表明俄色样品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和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云南部分地区木香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花甸坝药材场、银桥及中甸所产木香中镉、铅、砷、汞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3个地区木香中检测出的重金属镉≤0.011mg/kg、铅≤3.5mg/kg、砷≤0.11mg/kg、汞≤0.002 6mg/kg,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口绿色行业标准>限定值.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回收率为99.10%~102.20%,RSD<5%(n=6).结论:花甸坝药材场种植的木香重金属(除铅外)的含量较另外两个地区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