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自然数n, m, i∈N,设Ki表示i个顶点的完全图,Kn表示Kn的补图,St(m) 表示m+1个顶点的星形树,Gr为有r条边的优美图,Pn为n个节点的路,P2∨Kn是P2与Kn联图。 给出了非连通图(P2∨Kn)(0,0,r1,0,…,0,rn)∪St(m)和(P2∨Kn)(r1+a,r2,0,…,0)∪Gr的定义,并论证了当n≥2时,这两类图都是优美图。  相似文献   

2.
近金属表面的Rydberg氢原子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空间分析方法和闭合轨道理论研究了近金属表面氢Rydberg原子的动力学性质. 由氢Rydberg原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Hamilton量, 通过坐标变换发现, 电子运动的相空间可以分为振动区和转动区, 从Poincaré截面和闭合轨道都能很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选取主量子数n = 20的氢原子, 其动力学行为敏感地依赖于原子与金属表面间的距离 d: 在d较大时, 原子与金属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经典的van der Waals力, 系统是可积的; d变小时, 存在一个临界值dc. 当d>dc时, 系统是近可积的, 接近于规则运动; d<dc时, 系统是不可积的, 运动是混沌的, 轨道是不稳定的, 电子有可能被金属表面俘获.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0.9T0.1)1.95 (T = Mn, Fe, Co, B, Al, Ga)合金中ⅢA族金属和过渡金属元素T替代Fe对晶体结构、磁致伸缩、内禀磁致伸缩、自旋重取向的影响. 结果发现, 不同金属T替代Fe, Tb0.3Dy0.7(Fe0.9T0.1)1.95合金具有相同的MgCu2型立方Laves相结构. ⅢA族金属B, Al, Ga替代使磁致伸缩λs下降幅度较大, 同时发现Al, Ga替代使磁致伸缩容易饱和, 表明Al, Ga替代可降低 Tb0.3Dy0.7(Fe1-xTx)1.95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 而过渡金属Mn, Co替代Fe使Tb0.3Dy0.7(Fe1-xTx)1.95合金磁致伸缩λs 下降幅度较小; 不同替代金属元素, 对内禀磁致伸缩l111有不同的影响. Mössbauer 效应表明, Al, Ga 替代使 Tb0.3Dy0.7(Fe0.9T0.1)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 即自旋重取向, B, Mn, Co替代未使易磁化轴发生明显转动.  相似文献   

4.
-F-残缺数据的辨识与恢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利用P-集合结构中的内P-集合与-F-元素删除集合,给出-F-残缺数据的概念,它是由(x)-F与(x)-构成的一个数据对((x)-F-,(x)-)。由F-残缺数据,给出-F-残缺数据的生成与-F-残缺度。利用这些结果,给出-F-残缺数据的关系定理,-F-残缺度定理,-F-残缺数据的辨识定理,-F-残缺数据的恢复定理,给出-F-残缺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著.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著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著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Thermo-Calc及JMatPro软件,对GH105合金在600~1 600℃的相图进行计算,并对C,Cr,Co,Mo,Zr,Ti,Al以及微量B对GH105合金主要析出相MC,M23C6,M3B2,μ,σγ''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C的增加提高了M23C6和MC相的析出量和M23C6相的析出温度,降低了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同时μ相的析出温度明显下降;Cr的增加显著提高了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Co的增加提高了μ相和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降低了M23C6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Mo的增加显著提高了μ相和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Zr的增加提高了σ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提高了MC相的析出量,降低了M23C6相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B的增加显著提高了M3B2相的析出量;Al,Ti和m(Al):m(Ti)的增加,提高了γ''相的析出量,其中Al和m(Al):m(Ti)相的增加还提高了γ''相的析出温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抑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表达对水牛单核巨噬细胞在内毒素(LPS)诱导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首先采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LBP基因shRNA重组质粒pSicoR-GFP-shLBP774.利用病毒颗粒感染水牛单核巨噬细胞,进行荧光定量qRT-PCR及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核巨噬细胞在用5×108 IU/mL滴度的LBP-shRNA774慢病毒颗粒,感染指数(MOI)为300、感染7 d的条件下,感染效率超过50%.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LPS对照组相比,shLBP774感染组可极显著抑制LBP基因的表达(p<0.01),CD14,TLR4,TNF-α,IL-1β,IL-8等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分泌的TNF-α,IL-1β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抑制LBP基因表达可以有效降低LPS诱导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LPS引发的炎症反应,提示可将LBP作为靶基因深入研究水牛单核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和LPS致炎信号传导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研究L-fuzzy闭包系统,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和范畴论的方法研究了确定L-fuzzy闭包系统的另一种方法.设X是集合,L是Hutton代数,首先介绍了L-fuzzy弱邻域算子和它们的L-fuzzy连续映射,然后设L-FCSS是L-fuzzy闭包系统空间和它们的L-fuzzy连续映射构成的范畴,L-FWNS是L-fuzzy弱邻域算子空间和它们的L-fuzzy连续映射构成的范畴,证明了L-FCSS和L-FWNS是同构的.  相似文献   

9.
设自然数n≥3,OInk是有限链[n]上的双边k型-保序严格部分一一变换半群.对任意的1≤kn-1,0≤rn-1,记OIn,rk={αOInk:|im(α)|≤r}为半群OInk的双边理想.通过对秩为r的元素和格林关系的分析,分别获得了半群OOIn,rk的极小生成集和秩.进一步确定了当0≤lr时,半群OIn,rk关于其理想OIn,lk的相关秩.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步水解法,通过控制不同水解时间制备系列Bi12O17Br2,对其晶相、氮吸脱附、光吸收及电化学特性进行鉴定与表征。将Bi12O17Br2用于可见光辐照下光催化固氮的结果表明,随制备时水解时间的延长,Bi12O17Br2对N2的化学吸附量增大,光催化固氮的活性增加,在不采用助剂、仅有N2和水的情况下,产NH+4的速率高达144 μmol/(L·g·h)。电化学测定结果显示,随制备时水解时间的延长,所得Bi12O17Br2的电化学阻抗降低、光电流响应增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一系列Y3+掺杂的LiV3-yYyO8 (y=0,0.01,0.03,0.05,0.1,0.2)正极材料.XRD结果表明,Y3+掺杂量不同对LiV3O8结构的影响不同.适量Y3+掺杂能保持LiV3O8的原有结构,增大其d100值,同时降低材料的结晶度.当Y3+掺杂过多时,样品中会产生YVO4杂相.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Y3+掺杂虽然降低了材料的初始容量,但适量的Y3+掺杂能稳定材料的循环性能.电池存放实验表明Y3+掺杂还能提高电池的存放性能.在高电压下存放15d后,掺杂样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4.2%,高于未掺杂样的88.2 %.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烧结技术将重金属污染的底泥固化稳定化,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FeCl3对固化体改性,研究改性固化体吸附去除水中磷的性能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免烧结固化之后,当水泥掺量质量分数为40%,养护龄期28 d,Cd,Cu与Pb稳定化率达到92.5%,91.8%,99.5%;Cd,Cu和Pb的浸出浓度分别为1.00×10-4 ,1.18×10-2和1.40×10-4 g·L-1;改性后底泥固化体的磷去除率由41.2%提升至98.7%,铁改性固化体较佳的铁含量配比为112.0 g·kg-1(Fe/固化体);在水体除磷应用中,当磷浓度为5.00×10-3 g·L-1,改性固化体投加比为10 g·L-1、pH为6、在9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选择屯溪、东湾及王快流域为典型流域,挑选合适的目标函数,采用单纯形法率定参数,研究流域分块对新安江模型SMCSCICG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域分块数增加:降雨资料均化程度减小,SM呈增大趋势,CS呈减小趋势,CICG基本保持不变;洪量、洪峰合格数及确定性系数均呈增大趋势,当子流域面积小于1 000 km2时模拟精度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简单的固相法和液相法,分别制备出石墨相氮化碳(g-C3N4)表面改性的商品化LiCoO2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的材料,发现g-C3N4都均匀地包裹在LiCoO2表面。两种g-C3N4-LiCoO2复合材料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固相法制得的g-C3N4-LiCoO2复合材料在0.2 C的倍率下充放电测试,首次比容量达167 mA·h·g-1,循环80次后,比容量仍达132 mA·h·g-1,高于未经g-C3N4包裹的纯LiCoO2(98 mA·h·g-1);液相法制得的Y-C3N4-LiCoO2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同类材料,循环80次后容量保持率均在95%以上。试验证实,g-C3N4表面改性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改性后,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g-C3N4的包裹处理,这不仅增强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稳定性,也抑制了锂离子嵌入/脱出电极材料时引起LiCoO2体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含杂质三量子位Heisenberg XXX链中的纠缠现象, 并给出了纠缠C的解析表达式. 结果发现对杂质格点与正常格点间的纠缠, C只存在于J1 > J(当J > 0时)和J1 > 0(当J < 0时)两个区域, 且在这两个区域内纠缠C和纠缠存在的临界温度Tc均随着J1的增大而增大; 当J1 >> | J |时, C = 0.5, Tc = 3.41448 J1. 对正常格点间的纠缠, C只存在于J > 0且-2 J < J1 < J, 在该区域内随着J1的增大, 纠缠C和纠缠存在的临界温度Tc均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为零, 当J1 = 0时它们分别达到最大值Cmax = (e4J/T - 3)/(e4J/T + 3)和Tcmax = 4J/ln3.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Mo-W-Co高温合金中Al2O3的含量,研究Al2O3对Mo-W-Co高温合金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球磨、压制成形和真空烧结等工艺制备Mo-W-Co-Al2O3高温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对制备好的合金的相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Al2O3能提高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当wAl2O3为5%时,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真空烧结时,Al2O3在合金中形成了γ-Al2O3相,是影响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键相.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碱土金属碳酸盐(CaCO3)进行非均相催化乙醇胺(MEA)-CO2吸收试验。催化剂质量为0.0~25.0 g,吸收剂浓度分别为1.0,3.0和5.0 M(mol/L)。在试验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开发MEA溶液吸收CO2动力学模型,验证催化剂的有效性。运用积分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0,1,2级反应速率方程。经验证,在胺转化率XA<0.80时,MEA-CO2反应符合1级反应速率方程。通过简要评估CaCO3的催化效果,发现其可将2级非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Z提高至原来的1.1~1.8倍。因此,CaCO3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MEA-CO2相互作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磷素流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分析,研究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土壤磷素的迁移流失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磷素以径流流失为主,渗漏流失极微,施肥对磷径流流失影响明显.在较低传统施肥水平下(102 kg&;#8226;hm-2&;#8226;a-1),农田磷年流失量为5.33 kg&;#8226;hm-2,占施肥量的3.59%.稻季磷素流失对水环境影响小,麦季施肥水平虽低,但施肥期排水磷浓度高,仍对水环境质量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9.
以牛磺酸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TBSSB)、5-溴水杨醛(BSA)、2,2''-联吡啶(bipy)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三核铜配合物[Cu3(TBSSB)2(BSA)2(bipy)2]·H2O (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光致发光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及分子轨道分析等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结晶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31(2)Å,b=11.480(2)Å,c=12.913(3)Å,α=73.13(3)°,β=78.58(3)°,γ=75.24(3)°,V=1363.6(5)Å3,Z=1,Mr=1533.30,Dc=1.867 g/cm3,F(000)=759,μ=4.236 mm-1,S=0.921,R1=0.0488,wR2=0.0471(I > 2σ(I)),R1=0.1812,wR2=0.0546。Cu (2)离子与来自于两个TBSSB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正方形配位构型。Cu (1)离子与来自于一个2,2''-bipy的两个氮原子,TBSSB配体的一个氧原子,以及BSA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形配位构型。该化合物分子通过O-H…Br分子内氢键和C-H…O分子间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发出蓝色荧光,它的带隙为2.19 eV。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进行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研究, 探讨是否存在金属硅化物的富勒烯和硅的富勒烯.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产物成分, 并且通过飞行质谱法进一步分析产物, 结果发现, 存在SiC69, YSi2C64, YSi2C78和Y3Si2C78这类结构的富勒烯的证据, 并存在类似(Y2C2)@C82结构的Y2Si2C90富勒烯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