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必峰 《科学通报》1989,34(13):1039-1039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RNA合成方法的研究,但收率甚微。本文报道一种快速、简便合成RNA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DNA模板和一特殊结构的引物,以核糖核苷3′-三磷酸作为底物,在大片段DNA聚合酶存在下,RNA链从引物3′端沿模板聚合,生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造DNA片段,创造出了多种基因工程植物或动物,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掌握生命的机会。"搭建生命积木的合成生物学"一文作者、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  相似文献   

3.
一个猪免疫球蛋白IgG H链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RT PCR方法从猪脾脏中分离到一段 1 42 5bp的DNA片段 ,该片段编码免疫球蛋白基因 .经全序列分析证明此片段与前人报道的序列有较高同源性 ,其C区属于猪Igγ链基因亚类 3.用EcoRⅠ和NsiⅠ切点将该片段切下插入pET 3b(NSEB) ( - )中 ,表达出约 5 2ku的蛋白质 ,表达量约为 2 1 % .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棉花生产方面的现状,简述了棉花种植的发展以及利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数量性状位点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对棉花DNA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5.
郭红媛 《科学之友》2007,(18):163-164
文章针对棉花生产方面的现状,简述了棉花种植的发展以及利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数量性状位点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对棉花DNA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6.
郭红媛 《科学之友》2007,(9B):163-164
文章针对棉花生产方面的现状,简述了棉花种植的发展以及利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数量性状位点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对棉花DNA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一种简单易行的重组方法——三引物PCR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朝阳  宋贵生  徐军望  朱祯 《科学通报》2002,47(16):1247-1249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重组DNA方法-三引物PCR法(TP-PCR),TP-PCR反应体系中有2种模板和3种引物,从而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产生一个重组DNA分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快速,高效且不依赖连接片段的限制酶位点,用这种方法已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基因-sck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核糖核酸片段,我们最近用核糖核酸联接酶(RNA ligase,以下简称联接酶),把一些特定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成功地联接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端的十二核糖核苷十一磷酸(Ⅰ)和十六核糖核苷十五磷酸(Ⅱ)。本联接法的特点是使用比较低的受体过量倍数;产物的产率较高;3′端未经保护的供体分子自身环化率比较低。这些特点在Ⅰ的合成中更为显著。以化学方法合成的C_pG_pG_pA为受体,以化学和酶促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向义和 《自然杂志》2011,33(4):231-238
笔者介绍了酶促DNA合成研究的进展。科恩伯格和他的同事经历了从合成核苷酸、核苷三磷酸到合成DNA的历程。他们分离并提纯了DNA聚合酶,弄清了合成DNA的最直接的前体,揭示了DNA合成的化学机理,合成了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ΦX174DNA。  相似文献   

10.
简便快速的DNA修复合成的液体闪烁计数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大英 《科学通报》1986,31(17):1347-1347
DNA是具有遗传特性的物质基础,其损伤后的修复合成功能与细胞的癌变、遗传性疾病、衰老都有密切关系。现已发展成为遗传医学的新领域,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971年Lieberman应用静止的无分裂能力的淋巴细胞研究DNA修复合成,有利于区别修复合成和半保留复制合成。随后Pero和Capelli等继续研究和应用于化学物致突变性检测。但目前此方法在推广应用上尚有困难。为此我们对Lieberman法进行了简化,应用简化的方法研究了化学致突物诱发淋巴细胞DNA修复合成,并首次测定了正常人群淋巴细胞DNA修复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简称UDS。  相似文献   

11.
张京利 《科学通报》1990,35(11):866-866
α-人心房肽具有强大的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为满足人们对其药理及生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验,我们用溶液法成功地合成了该28肽。但在文献[3]报道α-人心房肽带保护基的5个片段合成中,其中1个六肽片段(11—16)的总收率不够理想,这样将会影响到α-人心房肽的大量合成。为此,我们对该六肽片段的合成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按原路线改用N-羟基苯骈三唑活泼醋法进行缩合(合成路线见图1)。  相似文献   

12.
正精准医疗的概念是建立在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基因是生命的密码基因是DNA上的功能片段。根据生物科学的中心法则: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实现生命活动。基因是遗传物质,生物世代繁衍传递的是DNA,因此可以说,地球生物的繁荣,本质上是DNA的多姿多彩的演绎。通过研究各种生物基因组的序列,我们就能知道草履虫与人是在13亿年前分离的;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而来的;人类  相似文献   

13.
朱恃贵 《科学通报》1994,39(14):1336-1336
基因组DNA的递减杂交(genomic subtaction)是根据变性的DNA双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性(再结合)的特性设计的,是分离缺失或扩增DNA片段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Lamar等率先用来克隆了人Y染色体特异的基因探针.Kunkel等和Nussbaum等分别用该方法克隆了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和脉络膜缺损(choroidermia)座位的探针.二者都是利用了X染色体上这两种疾病座位的大片段缺失,但对于一些小范围的缺失,如小于100kb,单纯的递减杂交就难以有效地富集这种缺失的DNA.  相似文献   

14.
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大样地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系统学、生物多样性科学、医学检疫等学科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近些年国内外以森林大样地为平台,利用植物DNA条形码(即叶绿体基因片段rbcL,matK和trnH-psbA)在群落水平研究获得的若干重要进展.围绕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如何应用于大样地群落学研究这一主线,从基本原理出发,以研究案例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评述,提炼出以下4方面:(1)鉴别群落水平上的植物材料时,利用多个DNA条形码片段的组合能达到较高的物种鉴别率,而单个片段效果较好的为trnH-psbA,其次是matK和rbcL;(2)构建大样地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关系时,搭配使用不同进化速率的条形码片段,以超级矩阵(Supermatrix)方法排列DNA序列,在系统发育树构建软件上可获取较好的分支精度并得到较高的节点支持率;(3)DNA条形码系统发育关系与群落生态学研究结合时,能增强对群落共存机制和群落构建方式的探索和阐释能力;(4)DNA条形码系统发育关系应用于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时,能增强多样性指数的分辨能力和评估手段.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已在类群和群落水平上应用并得到较好的效果;建议与传统的Phylomatic等方法互补优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完善,如优化取样策略、增加具有更多信息量的核基因片段ITS等,提升DNA条形码技术的整体性能,使该技术在区域和全球水平上开展群落学研究时也能较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常用的DNA电泳技术能分离分子量不同的双链DNA片段,但不能将长度相同而碱基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分开。关于DNA变性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长度  相似文献   

16.
多吡啶配合物在大分子DNA中的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计亮年  张黔玲  巢晖 《科学通报》2001,46(6):451-460
近年内,由于手性配合物对不同构象DNA的选择性识别、DNA介导的长程电子转移以及新型钌抗癌药物等重大问题的发现,使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成为生物无机化学领域上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里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拆分方法,并介绍了紫外、荧光、核磁、电化学等一些常用的研究配合物和DNA作用机制的实验方法,对这些配合物在DNA中的功能及其应用前景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人工纳米孔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有希望应用到DNA检测中.我们报道了一个新技术利用锥形纳米孔来测定小片段的DNA.本方法利用目标DNA和与链霉亲和素结合的DNA探针自组装形成蛋白质二聚体,通过电阻脉冲法实现对二聚体的特异性检测本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变自组装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学历史悠久,而基因工程作为它的一个分支在近几十年才有了蓬勃的发展。基因工程的新分支——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将",却毫不逊色于两位"老前辈"。这一分支,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合成"二字,它把一个个有一定功能的DNA片段"拼接"成一个有具体功用的基因或序列,再送入所选择的生物体  相似文献   

19.
随机断裂模型对7Li离子致DNA链断裂碎片长度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随机断裂模型分析了重离子电离辐射致质粒DNA双链断裂(dsb)的片段长度分布, 随机断裂模型中的u为平均每个DNA上的双链断裂数, 并可直接由实验得到. 分析表明在低剂量时, 随机断裂模型都不能描述DNA的碎片分布. 在较高剂量时, 随机断裂模型可以较好地符合实验结果, 说明了在较大剂量情况下, 重离子诱发的DNA碎片的长度分布具有随机统计性质.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造DNA片段。创造出了多种基因工程植物或动物.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掌握生命的机会。“搭建生命积木的合成生物学”一文作者、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长期致力于改造生命体。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就这一领域的未来前景,《自然》杂志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