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 ,并具有混合土壤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 3种生态类型 (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 )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 ,我们可以利用蚯蚓 ,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 ,我们可以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是新近开发的一项利用蚯蚓的新技术 ,它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蚯蚓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同时指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江平 《贵州科学》2000,18(2):116-133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并具有混合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3种生态类型(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我们可以利用蚯蚓,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是新近开发的一项利用蚯蚓的新技术,它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蚯蚓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蚯蚓与重金属污染治理及蚓粪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蚯蚓作为一种十分有益的腐殖性土壤动物 ,在土壤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探讨了蚯蚓能够通过生态链的放大作用富集重金属元素 ,在重金属污染区的土壤改造和生态恢复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并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区污染程度的监测生物 .进而提出了蚯蚓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蚓粪所具有的重要生态和经济利用价值 .并论述了国内外目前在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4.
A: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下大雨时,土壤中水分太多影响了蚯蚓的呼吸,所以它们需要跑到地面以躲避雨水浸泡。实际上,蚯蚓并不会溺水,因为雨水不会影响到它们的呼吸系统。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不同,蚯蚓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5.
从1993年—1994年7月,笔者对浙江省的杭州、桐庐、天目山、椒江、湖州、衢州、奉化、舟山等地区的蚯蚓进行了采集和观察,对全省蚯蚓常见种的种类和区系作了初步的总结,并首次用简图形式作了一个分类检索表,图示浙江陆栖寡毛类的种间主要形态的区别。同时,本文探讨了浙江省蚯蚓某些种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蚯蚓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浙江省药用蚯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6.
唐梅  龚明福  唐波 《科技资讯》2014,(29):247-247
峨眉山大蚯蚓是峨眉山特有种,对峨眉山林区残落物的分解和土壤改良有重要的作用。为揭示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态分布,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中的p H值范围、土壤湿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及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大蚯蚓适于在p H值为6.5~7.5范围内、含水量在40%左右、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中性土壤生长。从海拔高度来看,峨眉山大蚯蚓集中分布在600~1020 m的龙门洞到万年寺一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蚯蚓在不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中的生长与繁殖情况,发现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蚯蚓的存活率不断下降。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整体上高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对蚯蚓平均体重的影响低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率整体上比洗衣粉污水的要高。两种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增重和繁殖率都是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可为利用蚯蚓对生活污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其土壤蚯蚓数量(密度)及生物量时空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击法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样地土壤理化环境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森林群落类型显著影响蚯蚓密度(P=0.001)和生物量(P=0.006),各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云南松群落>桉树群落>疏林群落、云南松群落>疏林群落>桉树群落。②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时间变化总体上表现为:9月>10月>11月。垂直分布表现为:桉树群落与云南松群落蚯蚓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而疏林群落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③桉树群落土壤温度、pH及水解氮与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等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它们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云南松群落和疏林群落下蚯蚓密度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相关性不显著。【结论】3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样地土壤理化环境(温度、水分、pH、土壤氮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蚯蚓生物滤池是一种适用于分散式村镇污水污泥处理的生态型技术.填料是蚯蚓与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介质,对蚯蚓与微生物生理生态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可挥发性悬浮物质量浓度有机负荷为2.11kg·m~(-3)·d~(-1)的条件下,考察木珠、瓷球和鲍尔环3种填料对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工艺性能的影响.通过蚯蚓酶活性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填料作为蚯蚓生物滤池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种填料的蚯蚓生物滤池均满足有机物(VSS)的减量率大于40%的前提下,与瓷球和鲍尔环相比,木珠蚯蚓生物滤池内,蚯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最高,微生物的脱氢酶(INT-DHA)活性最高.表明蚯蚓在木珠填料的微环境中受到的胁迫最小,且微生物降解能力最高,因此,木珠填料利于蚯蚓生物滤池工艺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老化前后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选取了新制和老化聚乙烯(PE和APE)微塑料,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有无蚯蚓情况下土壤和孔隙水中阿特拉津浓度以及菌群结构对微塑料添加(0.2%和2%,质量比)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这两种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这两种微塑料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6~0.97);APE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lgKf=1.29)略高于PE(lgKf=1.27),与老化前后PE表面极性的变化有关;(2)蚯蚓是影响土壤菌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蚯蚓存在时微塑料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更显著;添加蚯蚓使土壤中阿特拉津优势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8%~171%,并且优势降解菌相对丰度的增幅与微塑料老化和添加量有关;(3)这两种微塑料通过吸附抑制土壤中阿特拉津释放到孔隙水中,从而降低了阿特拉津的消减率(降幅在10%~67%之间);相反,蚯蚓通过提高土壤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阿特拉津的消减(消减率的增幅...  相似文献   

11.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 28 d后对蚯蚓体质量、 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 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 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将蚯蚓接种到污染土壤后, 其体质量减轻, 日增质量倍数为负值; 添加EM菌的污染土壤中蚯蚓的体质量减少量、 日增质量倍数和产茧量低于未加EM菌的对照组; 添加不同EM菌的土壤中有机质、 全氮、 全磷的质量比以及pH值低于未添加EM菌仅蚯蚓作用的土壤; 土壤中的铵态氮、 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12.
蚯蚓提取物(912)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邵承斌(渝州大学科研处,重庆,630033)蚯蚓提取物(912)是近年来从鲜蚯蚓中提取制备的抗肿瘤新药。该药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辐射增效剂和化学增效剂[1].它含有多肽、蛋白质类物质以及...  相似文献   

13.
蚯蚓又名蛐蟮,中药名地龙,是一种软体多汁、蛋白质含量达70%的弱体动物。蚯蚓能利用废物和农副产品不足料为食,不与其它动物争饲料,可改良土壤、改土造肥、处理垃圾、净化城市、改善卫生。蚯蚓还是猪、鸡、鱼以及各种动物和名贵珍稀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以48h、7d和14d为试验周期,研究重金属汞(Hg)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试验空白对照组和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生物没有死亡,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滤纸接触试验 结果表明Hg对蚯蚓经皮暴露的48h-LC50值大于1.0 m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暴露7d和14d时Hg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5.97 mg/kg和143. 67 mg/kg,且随Hg浓度升高蚯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蚯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重金属Hg污染进行定量表征的一种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蚯蚓生态功能的深度挖掘,近年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蚯蚓堆置处理技术.文章从蚯蚓生态型差异、土壤类型、重金属类型差异、pH 值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变化4个方面论述此技术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和对硫磷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毒死蜱和对硫磷这2种有机磷农药对蚯蚓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以赤子爱胜蚯蚓为受试生物,进行了蚯蚓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d-LC50为208.88 mg/kg(人工土壤,干重),95%置信限为[160.80,259.47];对硫磷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d-LC50为253.52 mg/kg(人工土壤,干重),95%置信限为[197.28,314.82]。两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都属于"低毒",因此在田间使用这2种农药对蚯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蚯蚓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有显著作用。取塑料花盆,分别在盆底部垫一层纱布,并分别装入1kg土样A和B,同时各做一组平行,之后在不同盆中分别以土壤干重和蚯蚓质量3:1的比例接种赤子爱胜蚓,盆上做好标记。将它们放在室内阴凉的暗处,盆上套上塑料袋,放于避光处培养。每4天取一次样测试土样的性质。试验在室温下进行16d。对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测定,测得基质土中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6.8%、55.44%、4.8%、35.4%、8.3%、9.7%,草坪土也呈现类似规律。总之,不论是基质土,还是取自草坪的样土,接种蚯蚓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由此可知,接种蚯蚓在提高土壤肥效,代替无机肥料上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厨余垃圾等生活垃圾除了可以"变身"成肥料之外,还有其他的处理方法吗?我们从书上获知,蚯蚓的主要食物是土壤中的腐殖质,而生活垃圾发酵后就会变成腐殖质。蚯蚓会不会吃生活垃圾呢?我们决定通过实验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9.
安徽峄山草场大型土壤动物生态分布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3月-8月,作者对0安徽省峄山草场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高校,共获土壤动物1425个,隶属于3门,7纲,16目,27类,其中蚯蚓类,鞘翅目为优势类群。通过5个样地的分析对比得出:不同生境草场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个体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微地貌,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土壤动物群落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反映了峄土草场大型土壤运行生态地理规律。  相似文献   

20.
赣南稀土尾矿的治理对于改善当地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蚯蚓粪种植桂牧1号象草来修复稀土尾矿土壤。通过在稀土尾矿土壤中添加0 kg/m2、7.5 kg/m2、15 kg/m2、30 kg/m2、60 kg/m2不同量的蚯蚓粪,用沼液浇灌,种植桂牧1号象草,检测添加不同量蚯蚓粪对桂牧1号象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测定施肥前、种草后土壤中有机质、N、P、K、铜、锌和总砷的含量,以评价稀土尾矿修复效果。结果显示:在稀土尾矿土壤中添加30 kg/m2蚯蚓粪种植牧草在产量(与对照组相比,牧草单株株高高了12.02 cm,重鲜高了0.35 g/株,总产量高了1 380 g/cm)和品质(总蛋白含量高了0.29%)方面都是最优,改善和修复稀土尾矿土壤效果也最佳(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最佳)。本研究结果对于赣南稀土尾矿土壤修复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