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地考察和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现象,将震害按照建筑的类型、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归类,指出建筑的不同结构形式、跨度以及粗糙的构造搭接方式等由于受力不均匀严重地影响了整体的刚性和抗震性能.不仅底框架结构以及简易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导致整体垮塌的现象严重,非承重体构件的震害也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调研日本震灾调查的体系和经验,认为建筑震害的研究应以系统全面的全数调查为依据,建立一定区域的建筑受灾程度的数据库,通过分门别类(结构类别、结构形式、层数等)的统计分析,导出针对性强的抗震性能与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2000余栋建筑的震害调研结果,综合考虑结构类型、设计规范体系和性能退化等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对该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统计都江堰市建筑构成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用途和不同建成年代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平均震害指数着重研究结构形式及龄期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由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影响,2000年后框架结构震害大于多层砌体和底框结构.研究可为评估城市不同龄期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了解城市整体的抗震设防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村镇房屋震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大地震中,砖混结构和生土建筑作为汉中市村镇房屋的主要建筑形式损坏严重。为了提高当地村镇房屋抗震性能,指导人民重建家园,对汶川地震中汉中市村镇砖混和生土房屋,从屋盖及楼盖、墙体、楼梯间和其他构件破坏等方面分析震害特征,针对倒塌、开裂等震害特征提出村镇房屋震害主要原因是由强度不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完善引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多发地震国家,村镇建筑由于技术、经济与人们的抗震意识薄弱等原因修建的房屋抗震能力差,震害严重。文中通过调查分析西部村镇的土坯房屋、砖木房屋、砌体房屋、底框房屋的常见建筑震害现状,得出结论:震害主要由于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设施不到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协调、以及施工和材料方面等原因造成,并对各类村镇建筑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改进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512汶川大地震震害调查为基础,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的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指出设置多道防线、合理刚度布置、增强整体性能、重视非结构构件等对于保证结构抗震安全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具备多道抗震防线的刚度可调型密肋复合墙新型抗震结构体系,探讨了其对于改善结构抗震性能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村镇建筑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给四川地区特别是村镇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介绍了四川村镇地区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及此次地震村镇建筑的震害特点,并对地震中村镇房屋的常见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村镇建筑抗震方面的建议.通过本次村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村镇建筑结构普遍缺乏必备的抗震构造措施,存在较大隐患,与村镇建筑相适应的实用抗震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村镇房屋建设还缺少完善的国家技术规范指导,村镇建筑抗震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继文  祁冰  夏树威 《河南科学》2009,27(12):1579-1582
从结构形式、抗震设防、建设年代及所在区域等方面,对汶川震后江油地区震害房屋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进而作出了总体评价.基于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震害情况,总结了它们的震害特征;结合设计、施工、管理相关规范及标准,分析了它们的震害原因;提出了增强震区房屋抗震性能的一些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建筑震害调查结果,对城市多龄期建筑楼梯间的典型震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楼梯间震害的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并按标准对都江堰市楼梯间的典型震害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市楼梯间的震害情况,同时从设计规范、施工水平和施工缝留置3个方面对汶川地震中楼梯间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都江堰市多层砌体结构建筑楼梯间震害较其他结构类型破坏严重,毁坏比例达7.6%;不同龄期建筑中,2000年后建成并按新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楼梯间震害较轻;由施工缝引起的楼梯间震害较为普遍,但正常施工的楼梯间震害较轻.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厂房各类结构构件的老化、破损程度的不断加剧,甚至受到外界高温、高湿、酸碱性气体等特殊环境的影响,这类工业厂房结构可靠性及安全性已严重降低。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中单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典型震害调查,讨论分析震害产生原因并提出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据都江堰市1876栋房子的震害调查资料,对多层砌体结构和底框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破坏机理作了分析,提出可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比较多层砌体结构与底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后者稍优于前者,但破坏都很严重.建议在烈度较高的地区,建筑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初步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汶川大地震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论文介绍了汶川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震后龙门山的地震安全期、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的地震安全性及龙门山地震对川西油气聚散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作者认为;(1)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彭灌断裂而非普遍认为的北川-映秀断裂,(2)成-德-绵经济带中心城市市区范围内发生灾难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城市的地震威胁依然主要来自龙门山,对来自龙泉山的地震威胁也应予以考虑;(3)地震可能造成了龙门山深层天然气的散失,但有利于川西坳陷裂缝性油气藏的形成;(4)龙门山的隆升演化与地震活动可能受制于西侧松潘-甘孜地块的推覆与东侧四川盆地的俯冲双向挤压力的作用.论文提出了从龙门山压缩应变能积聚与耗散均衡估算入手推算震后的地震安全期、利用油气生产井压力数据监测地应力变化、通过地震模拟计算定量评价成-德-绵经济带地震安全性等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之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发表于2006年的<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一文所用的可公度法,对该文中的原始地震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并与随机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震序列中蕴含的可公度频数较高(均值为50),而该文认为能够写出3组以上可公度式即可说明可公度性较好,根据是不足的;(2)本文对2000-2010年的11个年份进行可公度预测分析,其可公度频数统计(均值为43)显示,2008年(频数为44)并未表现出特殊性,而该文仅根据3个可公度式进行预测,是缺乏依据的;(3)将该地震序列与随机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该地震序列的可公度性并不强于(甚至弱于)随机序列,因而针对该地震序列进行的可公度预测是不可信的.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虽然该文的预测结论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巧合,但因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均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故所得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研发的迫切性,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最新研究进展和试验验证情况,明确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目标与预警方法,提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e success of the prediction of Haicheng earthquake and the failure of the prediction of Tangshan earthquake were both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What happened, why such a strong earthquake as occurred in Haicheng had been predicted successfully and with a small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y? Why a successively strong earthquake about a year later in a region not so further was failure in the imminent stage of prediction and there were so many fatalities and a great degree of property? The author addresses these points based on these true experiences including the first hand experiences leading up to, during, and following these two earthquarter. In addition, he also introduced some seimic phenomena which he had seen after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诱发了很多地震泥石流.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小沟泥石流沟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沟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原因是:(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山体滑坡,在四川省都江堰虹口乡小沟流域内大量滑坡体失去了原有稳定性但还没有滑动,(2)强降雨作用使滑坡体运动至沟道内,阻塞束窄沟道,后在洪水冲刷下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力系统大型变压器,对汶川地震震害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大型变压器的震害特征.并根据震害特点,提出了对大型变压器隔震的策略,设计了适合于大型变压器隔震的水平刚度小、低面压和满足竖向稳定性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应用于实际750 kV大型变压器的隔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750kV变压器弱轴向最大倾覆力矩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17%,弱轴向最大剪力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23%,变压器本体的加速度减小为未隔震的29.5%,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是继"5.12"汶川地震之后相隔约5年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作者在收集了遥感、DEM、地面地质及芦山震区人工地震剖面基础上,对网上公布的芦山地震震中数据、地震机制解、余震分布数据和地震的地表破裂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断引发芦山地震的断裂是盆地内西南侧地腹隐伏断裂或新生断裂。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进行了综合对比,认为2次地震均属构造地震,从构造动力学角度分析均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碰撞有关;但2次地震发震断裂和发震构造单元特征是不同的,应属2次独立地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和修订。我们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本文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中央断裂分段地震震级及强震复发周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发震构造带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关注,以定量的、概率性的评估强活动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也成为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长期地震预测的方向之一.作者以前人对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一北川断裂)活动构造的研究成果和汶川地震后地表特征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在对其进行活动分段的基础上,通过震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龙门山断裂带653个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精度均得到改善,没有了震源深度为0的地震,最小震源深度为0.8 km,10~20 km深度存在明显的发震层;重新定位后震源的测定误差在E-W方向平均为1.49 km,在N-S方向平均为1.41 km,在垂直方向平均为1.91 km。可见双差定位法的定位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用于计算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地震记录的震源距离和获取SH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