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选学研究论文集》的主体部分,即关于《文选》五臣注之研究与《文选》钱氏学之研究,皆可谓作者的独得之见,为现代文选学研究开拓了新境。《论文集》运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并以大量的实证为支持,为正确解读《文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阶梯。  相似文献   

2.
吴晓峰的著作《〈文选〉所存六朝时语研究》针对《昭明文选》语言研究不足的现状,对《昭明文选》所存文献及其注中的六朝时语进行了系统的检索和深入的考察分析,拓展了文选学研究领域,深入发掘了《昭明文选》的语料价值,方法系统而严密。  相似文献   

3.
《文选》文体研究一直是《文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种类繁多,一直也是争议较多的一个领域。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文选》文体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总结,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一梳理与分析,希望对《文选》文体学研究起一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改革开放的浪潮滚滚向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在即将走完其十六年的历程之时,积多年办刊之经验,决定突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性的特点,从1995年起实行重大的改版措施.本期作为1995年改版的试刊,特别推出学习《邓小平文选》、自治法研究、瑶学研究、壮学研究、汉民族研究等专栏.1994年11月2日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一周年之际.《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二  相似文献   

5.
在明末清初讥评汉魏六朝骈体的浪潮中,陈维崧首倡文体平等观,编纂《今文选》为清初骈体文正名,极具导扬之功。其选文则具有“以人存文”“以文存史”之重要意义。《四大家文选》有选有评,在承继唐宋古文精神的基础上,以归有光为要枢,继述文统,赋予“文以载道”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反拨弊风之重要意义。两选体现了陈维崧对清初散文发展的思考之力与引领之功,是其文学反思与创作实践的另一种表达,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与文学、文体学批评意义,为清初文章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延嘉教授所著《文选学研究论文集》最见作者学术个性的是关于五臣注和《文选》钱氏学的论述。陈教授的五臣注研究对新时期以来重新认识五臣注价值起到先导作用;对《文选》钱氏学的研究则拓宽了选学研究的领域。通过本书还可见到陈教授在研究态度上的客观持平、在研究体系上的开放圆融、在研究路径上的沉潜博通。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 ,特别是改革开革后的新时期 ,《文选》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但选学史研究是其弱项。《现代〈文选〉学史》回顾、总结二十世纪选学研究的历史 ,具有开拓性 ;该史视野广阔 ,资料翔实 ,史论结合 ,时有创见 ,是一部全面研究《文选学》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9.
博大精深的《文选》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在音韵学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选》中的诗赋等都是有韵的,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所以以今音读之,很多地方已不能明其韵律。本文以《文选》诗为例,来探析《文选》诗中的音韵,以证《文选》诗中韵的和谐以及对以《诗经》为主的古音韵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诔碑》篇讲解中对《文选》“诔”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文选》学是钱钟书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终其一生的事业之一。正因为钱公对《文选》学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把选学推向一个新阶段 ,可称之为钱氏《文选》学。其内容特点有三 :全、深、新。  相似文献   

12.
《文选》注本的出现使白文本加速消亡,对昭明之旧的考察及版本演变造成了很大困难,敦煌白文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敦煌白文无注本《文选》不仅能够为考察《文选》正文的演化提供起点与参照,并以此确立一个《文选》白文演化的序列,而且也为考察从抄本到刻本的《文选》变化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语.泰伯》云:"天下有道者见,无道则隐。"《易.上系辞》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两种处世方式,即出仕和退隐。隐逸之士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隐逸者因为其清高的外表及高尚的情操往往使人产生崇拜之情。范晔《后汉书》中增设了一批新的类传传目,其中包括《逸民列传》。南朝梁.萧统也关注到了隐逸之士,在编纂《文选》时选取了范晔的《逸民传论》。我们试从《文选》所选《逸民传论》为出发点,结合东汉历史背景,探析范晔思想中的逸民观。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被誉为六朝文学双壁。《时序》篇可视为文学流变简史,“时义”观则是贯穿整部《文选》的核心思想。《文选》的选篇、定体、分类、编次等皆在“时义”观指导下进行的,由此确定选文要有时代内容、教化功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标准。“天人合一”为《文选》《文心》之哲学基础,其内涵广博,详略古今则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钱锺书对《文选》的研究虽无专门著作,但他有自己的理论、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对文选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标志着现代文选学研究的新阶段,故可称之为文选钱氏学。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对《文选》的研究虽无专门著作,但他有自己的理论、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对文选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标志着现代文选学研究的新阶段,故可称之为文选钱氏学。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南宋的三百余年间,中国各地陆陆续续地刻制和刊行的《李善注文选》,露骨而有意识地剽窃和利用了《五臣注文选》的很长的句子;同时这一盗用倾向,随着时代从北宋进入南宋,其频度亦有所增长。然两宋的所盗用之文例,决非是为了粉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有欠完备的剽窃行为,而是与那古文运动势力的增强和来代理学的勃兴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18.
苏轼正面接受《文选》现象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轼对《文选》恶评颇多,影响了《文选》的流布。人们大多放大了其批评《文选》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在创作中存在着的大量正面接受《文选》的现象。苏轼对《文选》既批评又借鉴,说明他对《文选》是相当重视的。这既是《文选》自身价值使然,同时也是《文选》在宋代教育与科举中的应用实际所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老学研究成果多为对《老子》文本的校勘、汇释与解析,国学大家陈柱的《老学八篇》则以全新的视角,研究八个主题:《老子之大略》《老子之别传》《老子之文学》《老子之学说》《庄子之老学》《韩非子之老学》《庄韩两家老学之比较》《新定老子章句》.其研究方法为庄韩对比、中西互鉴;研究旨趣在于融入救世救民之思;阐释特点为从...  相似文献   

20.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