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2000~2002年对冀东地区越冬菠菜主栽品种"唐山大叶"鲜重、干重的增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菠菜植株鲜重、干重随生长进程而增加。3月2日~4月10日,是植株鲜重、干重增长的主要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增长量的82.59%,65.06%。10月12日~3月21日,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绿叶,占同期植株总干重的83.71%~92.36%,根系中很少,仅占7.64%~16.29%;3月21日以后,植株向绿叶、根系分配的干物质比率明显下降,但收获时仍以绿叶最多、花茎次之,枯黄叶、根系很少,分别占植株总干重的63.45%,18.44%,10.38%,7.73%。  相似文献   

2.
对花生(花育16)地膜覆盖栽培、荚果产量在6 378.8 kg.hm-2水平下植株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鲜重、叶鲜重及干重、叶面积以出苗后41~60 d增长最快;根干重、茎枝鲜重及干重、茎枝长度、主茎高度、果针鲜重与干重、荚果鲜重、荚果数、全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出苗后61~80 d增长最快;荚果干重以出苗后81~100 d增长最快;出苗后1~80 d,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茎枝中,此后逐渐转入以荚果为主。  相似文献   

3.
冀东地区冬小麦京冬8号晚播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冀东地区冬小麦京冬8号晚播高产(8111.52kg/hm^2)水平下植株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苗后植株鲜重、干重不断增加,分别在开花后24d,成熟时达一生最大值。其中,植株鲜重以拔节至挑旗增长速度最快(占最大值的42.13%),干重以挑旗至开花增长速度最快(占最大值的36.73%)。开花后,子粒鲜重、干重开始逐渐增加,成熟时达最大值,期间,以开花后12-24d子粒鲜重、干重增长速度最快,分别占最大值的51.11%和50.48%;出苗至挑旗,植株干物质的分配以叶片、叶鞘为主;挑旗至开花后12d,植株干物质分配以茎秆为主;此后,干物质向子粒中的分配迅速增加,成熟时,植株积累的干物质主要贮存在籽粒、茎秆中,分别占植株总干物重的36.93%和36.86%。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克新l号)块茎产量在38718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植株需吸收Ca 1.739 kg,Mg1.195kg,S 0.504kg.比例为1.00:0.69:0.29。5月2日~5月16日(孕蕾~开花),是植株吸收Ca,Mg,S最多的时期.占各自总吸收量的36.31%.38.30%.33.62%。收获时.植株吸收的Ca,Mg主要贮存在叶中.S主要贮存在块茎中。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克新1号)地膜覆盖栽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克新1号)块茎产量在38718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植株需吸收N5.647kg,P2O51.172kg,K2O5.191kg,质量比为1.00:0.21:0.92。5月17日~5月31日,是植株吸收N,P205最多的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吸收量的31.55%,27.54%;5月2日~5月16日,是植株吸收K,O最多的时期,占总吸收量的28.63%。收获时,植株吸收的N,P2O5,K2O主要贮存在块茎中。  相似文献   

6.
对冀审薯 2 0 0 0 0 1块根产量 4890 0kg/hm2 水平下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冀审薯 2 0 0 0 0 1茎枝、叶片、叶柄的鲜重及干重 ,茎枝长度 ,叶面积均以栽秧后 5 5~ 81d增长最快 ;块根鲜重、干重以栽秧后 81~10 8d增长最快 ;栽秧后 1~ 81d ,植株干物质的分配以茎叶为主 ,此后转入以块根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植株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快繁效应,结果表明:连续培养3代试管苗株高、叶茎色、叶宽、单株叶片数、单株有效茎节数、单株根数、平均根长、植株鲜重和干重等生长参数均以植株中部外植体最高,基部外植体优于顶部;中部外植体的单株有效茎节数比基部和顶部分别多4.6和2.6个。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灯笼红萝卜鲜重、干重生长动态及氮、磷、钾、硫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出苗后36~80d是植株鲜重、干重增长的主要时期;肉质根产量在68633kg/hm2水平下,每生产1000kg肉质根植株需吸收N2.43kg,P2O51.69kg,K2O2.66kg,S0.74kg((比例为1.00∶0.70∶1.09∶0.30);植株吸收养分的主要时期在出苗后36~80d;植株吸收的各种养分收获时主要贮存在肉质根内。  相似文献   

9.
银杏雄株叶片类黄酮含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源枝类、部位及采叶期三因子试验设计,连续3a每年7-11月每隔30d采摘叶片滴定银杏雄株的单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银杏SLFW与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产在10月份了大值;长枝叶片的干物质含量及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中,短枝;1a生枝叶片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及单叶面积明显大于多年生枝;不同采叶期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枝类叶片在各个生长发育期的干物质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测定引种的15个外来杨树无性系和作为对照的本地响叶杨的干物质与鲜物质的比值,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6个参试品系的茎、枝、根及单株总和的干重/鲜重比值,在α=0.01的水平下,均差异显著;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根部干物质/鲜物质比和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比值为重复力相对较高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 ,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 ,通过实践证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20.
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总体消费的基础水平,而且影响到各阶层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式.虽然一个国家的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不等性的大小往往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来描述宏观收入的不等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宏观收入的不等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