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瑞  李俊杰 《科技信息》2009,(29):195-196
迁移在数学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可靠指标,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教师要把握好迁移的特征,引导学生迁移,在教育实施中帮助学生克服影响迁移的心理障碍,努力改进教学。将教育的质量和学习质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一切的学习都与迁移规律有关,田径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不倒外,“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技能的迁移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称之为正迁移,对运动技能起干扰作用称之为负迁移,运动技能的迁移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新知识、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已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些内在联系。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我们几乎不能想象有个问题是绝对的新颖,和我们以往已经解决过的问题都不相似,都无关系;但居然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它将是不可解的。事实上,当解决问题时,我们总是利用以前解决的问题,用其结果或用其方法,或利用  相似文献   

4.
迁移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各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学习的迁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相似文献   

5.
莫磊  万茹 《科技信息》2009,(30):I0387-I0388
动作技能学习是体育学习研究的中心课题,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们对运动康复和体育运动的关注,动作技能学习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在国内外动作技能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从心理机制、学习反馈、学习迁移、内隐学习等领域概述动作技能学习的有关研究和结论,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各种学科与各种技能之间 ,或同种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 ,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影响 ,称之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应用 ,是指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或解决生产、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而已获得的知识技能 ,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等应用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称之为正迁移 ;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 ,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 ,使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 ,称之为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学科与各种技能之间,或同种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影响,称之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应用,是指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或解决生产、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而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等应用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称之为正迁移;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称之为负迁移。  相似文献   

8.
付杰 《科技信息》2014,(6):173-174
为探讨运动技能迁移在内隐和外显学习方式中的作用以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技能迁移会加速内隐学习向外显学习的转变;运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采用内隐学习的方式会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最好采用外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森 《科技资讯》2012,(19):174-17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积极地参与认知事物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的成长心里,从分析体育的兴趣特点,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在实际教学中能够达到在趣味中学习,快速提高体育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梦梦 《科技信息》2010,(25):180-181
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影响这一现象。通过例证,江苏地区的徐州方言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在语音层次、词汇层次等方面有负迁移作用。希望以上分析对徐州地区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迁移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提出了基于相似度的神经网络多源迁移学习算法。该算法是以经典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分类器,利用梯度下降法对各个源领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学习和优化,把各个源领域的网络权重参数信息按照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程度迁移到目标域中,提高机器学习算法在目标域的分类性能。在UCI数据的Letter-recognition数据集以及20Newsgroups文本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MTL-SNN算法比传统的多源迁移学习算法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在分类准确率上有所提升,因此MTL-SNN算法有效地解决了"负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题式学习" 教学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对"基于问题式学习" 教学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校本培训中,应以行动研究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指导纲要、《一分钟经理人》等治理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效进行"主动式任务驱动培训"的探索与实践,把培训教师的重点由学校领导全盘安排逐渐转移到对教师学习品质与学习意志等的关注上来;重点培养教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并能将其应用于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的技能,带动教师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教师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主动式任务驱动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校本培训中,应以行动研究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指导纲要、《一分钟经理人》等治理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效进行"主动式任务驱动培训"的探索与实践,把培训教师的重点由学校领导全盘安排逐渐转移到对教师学习品质与学习意志等的关注上来;重点培养教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并能将其应用于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的技能,带动教师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教师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刘玉霞 《科技信息》2011,(12):281-281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运用了"接受性学习",几乎是"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导致研究性式学习失去了在教学中的应有地位。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与补充,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并能广泛地迁移到一切生活和学习领域之中去,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品质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几个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于问题式学习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忽视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X院校学生调研,发现课外拓展性学习状况不理想。课外拓展性学习较好的学生,自我报告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也较好。进一步分析发现开展课外拓展性学习需要一些条件,一是学生要有学习的积极性,要有一定的学习技能,特别是可迁移技能;二是需要一个优质的课外学习环境,而这环境应该由学院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创设。  相似文献   

18.
母语对外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双语学习"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这种影响被称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即便语言迁移不能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倘若不考虑语言迁移,就无法对任何一个方面予以准确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的迁移现象可分为正向迁移现象与负向迁移现象,基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与性质,母语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准确认识到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质,深刻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迁移影响,并从中得出应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指导方案,是帮助语言学习者快速掌握第二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1 导言在作者的文章[1]中研究了把关于有限代数分解的定理推广到局部有限代数上去的问题.本文是[1]的继续,并且是建立在[1]中之结果上.在这里研究相同的问题,即把那样的定理推广到无穷(维)代数(不一定是局部有限的了)上去.就作者所知已有四篇文章[2],[3],[12],[13],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将证明对交错代数,李  相似文献   

20.
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是近二十年来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从最初的对内隐学习定义为无意识这一特征,到许多专家学者发现内隐学习的无意识并不是那么的绝对。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以及用辩证逻辑的方法论证和阐述,得出所谓内隐学习无意识只是内隐学习这一现象正好处在意识的两个特殊时期,一种是对先前经过个体经验总结了并直接迁移的意识,所以从外在表现来看,好像是不经过意识而生成某种技能。另一种则是在意识被本体感知和形象描述之前的意识概念化阶段前,个体行为属于意识活动而由于层次较低而难以被言语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