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各具特色,但仍难以适应就业需要.按"士"字型培养模式构建的"士"字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不但能够满足当前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为后续就业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专业工程实践环节的培养质量,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构建新型工程实践模式.模式通过强化实景实训促进“具体经历”,强化合作互动促进“反思性观察”,强化思维训练促进“抽象概念化”,强化合理评价促进“积极实践”,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促进反思,形成知识体系和自我理论,在积极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实现工程能力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角度,论述了构建高职IT类专业课程体系“定向”、“定位”的几个前提条件,进而提出了在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IT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想,以及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土木工程行业建设事业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执业能力,通过借鉴美国创新型大学关于创新人才培齐的目标和标准,确定了工程管理创新人才“1个意识,4个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此目标,分析比较了美国“整合教育”的培养模式,对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进行构建,该系统由8个模块组成;同时为了保证系统模块的运行质量,我们提出了6项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服务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该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结合本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分析就业岗位的能力内涵入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优化组合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师范专业建设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坚持“学生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以适应新时代对数学师范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音乐学”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多层结构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的综合性学科。完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 ,并进行有效管理 ,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对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修订思路及管理措施 ,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 ,以更好的达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用CBE模式进行分析化学课程教改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BE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它以市场的需要为目的,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劳动者。在学校面临市场挑战的今天,值得引进和借鉴。化工中专的工业分析专业是一个培养目标明确,操作技能在能力领域中比重较大,职业能力范围比较容易描述...  相似文献   

10.
郝丽 《山西科技》2009,(5):29-30,27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知识和商务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总结过去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探讨21世纪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对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提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大学首先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是一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研究型,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又强于高职院校,这就构成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要求。通过探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方向的转型,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转型,教师队伍的转型和实践教学的更新和发展几个方面来构建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3.
立足地区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目标,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设计,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为导向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旅游本科教育"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旅游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本文在21世纪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双创”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并从旅游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个方面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15.
黄丽娃  高媛  王丽  韩杨  陈敏 《科技信息》2010,(9):207-208
通过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进行“模块式”教学体系改革,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框架,按照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毕业后就业方向为核心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形成“七个模块”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阳镇 《创新科技》2023,(1):14-24
面向“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体系的系统突破,如此方能有效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系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准确理解关键核心技术,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核心特征、关键主体以及相应的功能定位,构建适配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从知识基础观、技术组件或者技术部件视角、技术体系视角、技术类型视角与战略属性视角解构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认为需要从技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知识基础构成的综合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且需要从关键核心技术的价值性、竞争性、知识性以及创新过程视角综合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特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概念内涵的正本清源。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构成的多层次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共同发力,需要系统构建知识融合视角下的政产学研融通模式、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核心企业主导的知识生态系统涌现模式、产业链链主视角下链主牵引的大中小企业融通模式以及数字平台视角下的数字创新模式,进而实现异质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异质性创新主体的“需求—能力”匹配。构建分类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系需要处理好创新主体与创新主导...  相似文献   

17.
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出发,以食品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全程产学“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创新,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卓越计划”,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出更多具有食品工程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以多模态理论为框架,创设“四位一体”的教学环境,以“产出导向”驱动评价体系,构建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该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将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并推陈出新,使得二者长处得以彰显,把英语写作有机地分为课前知识内化、课中知识传递和课后知识巩固的三段式教学,为提升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多元识读能力、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优化“互联网+教育”时代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钱颖 《科技信息》2007,(34):167
高职教育的定义是:“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格。”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为  相似文献   

20.
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主要内涵,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载和实施。然而现有的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存在形式大于内涵、学历证书和X证书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文章以试点单位跨境电商专业为例,运用PGSD能力分析模型分析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结合“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以满足人才可持续发展、符合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标准,探索书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