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ZB8)产十一烷基灵菌红素(Red)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的优化研究,初步确定了促使Red产率提高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包括研究接种量、碳源、氮源、氨基酸、无机盐及初始pH等对Red合成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适培养基组组成.用该培养基培养Stre...  相似文献   

2.
适合能源甘蔗酒精发酵酵母生理及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蔗汁作为培养基,研究了酿酒酵母Y01的生理及酒精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发酵蔗汁产生酒精,蔗糖酶活性为237.84 μmol/min*mL.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 ℃,代时为1.8 h,最适发酵温度为32 ℃.可耐受体积分数为14%的酒精、质量分数为35%的糖.以质量分数为18%的甘蔗汁作为发酵培养基,发酵72 h后,发酵液中酒精体积分数可达10.63%.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Zymomonas mobilis 10225乙醇发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10225)为乙醇发酵菌种.在葡萄糖浓度为10%(w/V)的发酵培养基中,分别进行游离细胞,固定化细胞的乙醇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游离细胞乙醇发酵的产率系数为0.42,达到了理论值的82.4%,而固定化细胞乙醇发酵产率系数为0.51,达到了理论产率的100%.固定化技术对于提高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表现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油是国防和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日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耐高渗酵母发酵法制取甘油是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有希望的途径,而高产菌株选育是该途径的基础。我组1987年从广西自然环境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甘油的菌种GW-11。本文是通过对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的试验。以获得最佳发酵条件,并对其甘油生产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与原试验条件相比,该菌发酵甘油产率由原8%提高到14.0%,对糖转化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46.7%,GW—11是一株具有潜在工业生产价值的耐高渗的甘油发酵生产菌。  相似文献   

5.
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碳源与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枯草芽孢杆菌3226-5进行碳源、氮源的优化.分别选取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等7种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9种氮源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碳源、氮源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以25 g/L C2为碳源,12.5 g/L N1,7.5 g/L N2,5 g/L N5,8 g/L N酸为氮源的培养基,酶活比原培养基提高了2.73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戊糖发酵制备乙醇的产率,利用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研究了嗜单宁管囊酵母的驯化工艺和发酵条件对乙醇产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41.23%,乙醇得率提高了118.83%,戊糖和己糖利用率分别为89.55%和85.23%。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90g/L,初始pH5.5~6.0,接种量(体积分数)8%,发酵周期96h。在该发酵条件下,酒精得率可达0.346g/g。  相似文献   

7.
衣康酸小试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衣康酸产生菌(AspergillusTerreusNRRL1960)在不同条件下的小试发酵进行了探讨。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衣康酸最佳斜面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摇瓶培养72hr后,残糖可降至0.1%A右;产酸率平均为48.6g/L;对糖的转化率平均为54.9%。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纤维素在稀酸水解过程中各个因素对还原糖产率的影响,并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稀酸水解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针对我国辽宁沈阳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与能源需求现状,利用响应曲面设计试验方法(RSM),选择酸投加量、搅拌温度、水解时间作为试验因子,建立3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将还原糖产率作为响应值并进行曲面分析.结果 3个影响因子对还原糖产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所得回归方程R~2值为0.9021,P0.05,足够精度值为5.962,说明模型高度显著,可以在设计范围内对响应值进行预测.模型预测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8.21℃,水解时间2.86 h,稀酸投加量112.55 mL.利用最佳水解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溶液总体积为165 mL,经过试验验证:玉米秸秆稀酸水解的还原糖产率为60.45%,此时,水解液中还原糖质量浓度为0.015 g/mL.结论搅拌温度与水解时间两因素对还原糖产率影响较为明显,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出玉米秸秆纤维素稀酸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与还原糖产率.  相似文献   

9.
用酶异构和酵母发酵法从木糖生产酒精,是阔叶木和草类纤维原料半纤维素利用的一条可行途径。木糖溶液在异构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化为木酮糖。JⅠ和JⅡ这两个酵母菌种利用木酮糖生产酒精较有前途,其中JⅡ的酒精产率可达理论产率的85%以上。甘蔗渣预水解液通过净化、酶异构之后,用JⅠ、JⅡ、Rasse XⅡ和古巴Ⅱ酵母进行发酵,四个菌种都能产生酒精,JⅠ和JⅡ的酒精产量比Rasse XⅡ和古巴Ⅱ高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黑曲霉生产纤维二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研究了C源、N源、磷酸盐及吐温-80对纤维二糖酶产量的影响,并对温度、时间、pH值和培养基含水量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使黑曲霉生产纤维二糖酶的酶活量由343.1U/g增至908.2U/g,提高了165%。  相似文献   

11.
酿酒酵母A364A菌悬液中加入0.1mol/L葡萄糖后立即出现酸化现象。乙醇抑制酵母酸化力作用受菌龄、温度及pH的影响。菌株A364A在含乙醇培养基中生长后对乙醇的耐受力变小,但在YNB培养基中能恢复。而放线菌酮抑制这种恢复作用说明乙醇耐受力的恢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冬虫夏草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试验法对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葡萄糖、乳精、马铃薯、蚕蛹、氨基酸、复合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因素,用L27(313)表安排正因素、三水平并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对上面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做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应该是:15%去皮马铃薯、2%葡萄糖、0.8%乳精、1%氨基酸复合粉、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运动发酵单胞菌生产乙醇的关键因素。本文报道了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下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连续发酵生产乙醇的情况,并计算了在稳定状态下的各种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糖浓度对生产乙醇不利。  相似文献   

14.
嗜热厌氧产乙醇杆菌乙醇代谢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乙醇产量和细胞密度的提高为目标,从碳源和氮源入手,对嗜热厌氧产乙醇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JW200的培养基作了初步优化以提高乙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的得率,便于提纯.葡萄糖浓度的提高对乙醇的产生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但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乙醇产量反而下降.酵母粉对乙醇产量没有促进作用,单纯提高酵母粉浓度对细胞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同时提高葡萄糖和酵母粉浓度至2.0%,OD600最高可达2.0.2%葡萄糖,0.5%酵母粉对单位细胞乙醇产量的诱导效果最佳.T.ethanolicusJW200粗酶液中未检测到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经亲和柱Cibacron Blue-3GA部分纯化,在NAD洗脱蛋白中检测到辅酶A依赖型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表明辅酶A依赖型乙醛脱氢酶是该菌乙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和乙醇脱氢酶共同作用,将乙酰辅酶A转化成乙醇.  相似文献   

15.
六水铝酸三钙(C3AH6)与CO2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述C3AH6与CO2反应的机理,应用X线衍射和pH酸度分析等方法,对C3AH6与CO2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过程及其产物进行研究:结合C3AH6和CO2在水体系中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规律,提出C3AH6与CO2在水中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和乙醇介质中,C3AH6与CO2的反应十分缓慢;但以水作为反应介质时,C3AH6与CO2的反应显著加快,其产物为CaCO3,Al(OH)3和H2O,且随着反应温度和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以及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率增加;在温度为75℃,CO2体积分数为100%的条件下反应80min,反应率可达到97.76%;C3AH6与CO2在反应初期主要取决于C3AH6的水化作用,而在反应后期主要取决于H2CO3的电离作用;在水介质中,通入CO2回收C3AH6中的氧化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乙醇/水介质中制备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g-PE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水介质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PEO-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g-PEO.研究了醇/水比、大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大单体和小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开始大单体的转化率大于小单体的,后期则相反;介质中乙醇的含量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产物提纯后用FT-IR1、H-NMR对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运动发酵单胞菌利用早籼米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29121为菌种,以早籼米糖化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该菌乙醇产率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5,初糖质量浓度为100g/L,接种量为10%,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达0.4 g乙醇/g葡萄糖,葡萄糖的转化率是80.1%.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的糖、甘油和乙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的糖、甘油和乙醇的方法.果酒样品用Sep-Pak-C18固相微萃取小柱预分离,以WatersSugar-PakⅠ钙型阳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0.05g/LEDTA钙钠水溶液为流动相,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一次进样测定果酒样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甘油和乙醇.最低检测限在微克级,相对标准偏差在0.92%~1.52%之间,标准回收率在97%~105%之间.方法用于果酒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对固定化酵母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用四因素三水平的 L_9(3~4)表安排实验,选择出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野生型甘蔗糖蜜发酵高产乙醇菌株MF1002及其糖分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的呼吸突变菌株MF15c在高糖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测定在高糖胁迫下菌株的生长速率、出芽率、乙醇产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结果】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5%、30%和40%的高糖培养基中,MF15c菌株生长和乙醇发酵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低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和40%时,MF15c的最大菌体数目、最高出芽率和乙醇发酵浓度等均显著高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时,两菌株胞内的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均显著上升。其中,MF15c的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在高糖胁迫下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MF1002。【结论】MF15c较MF1002具有更强的高糖耐受能力。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均参与了两菌株的高糖胁迫反应,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可能与MF15c菌株的高糖耐受能力有关,可作为进一步改造该菌株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