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辰  周倩儒 《科技信息》2010,(10):I0064-I0064
群体是社会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当虚拟的网络社会因为人们的交互作用而生存,又反过来提供给人们新的交互空间与环境时,网络社会的参与人群随之凸现出来。以人口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网络社会的参与群体,不仅为社会学研究社会群体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对于会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文轩 《科技资讯》2007,(5):140-140
本文将人类的奉献需要界定为人们为维护社会、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自觉地让渡、舍弃自身利益等高尚品格的需要。具体论述了奉献需要与人类理想、社会经济、人本管理、以德治国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指出通过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逐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升人类的奉献需要,为实施以德治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人们幸福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手中的金钱也多了,可是人们却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了。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忽视了道德对幸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将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智能产品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智能家居将形成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以及其他智能终端保持互联,并最终实现与公共系统无缝连接,达到社会的智能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网恋及其对公民道德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恋是人们在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中相恋的社会现象,网恋又是人们以网络为平台编织、构筑恋情的一种行为.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坦言有过网恋的经历.虚拟世界中泛滥的主要以寻求性爱刺激和情欲满足为目的的所谓网恋,污染了网络环境,侵蚀了人们健康的心灵,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就与网恋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恋情社会危害性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影响到人们的道德实践,进而也影响到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活动。学校德育必须对这一影响到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变革作出自己应有的应答。  相似文献   

7.
按照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但又有恶的、缺陷的一面,因而人们需要在自然法的指导下,走出自然状态,达成契约,构建公民社会,并实行权力分立而分割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以实现"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克服其不好的一面。公民社会(国家)因此可能成为人们协议的产物,人们在国家内享有各种权利。这样,就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以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和平等为目的的良性生态回路,使公民在放弃中实现了索取。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研究的范围也很广,如何对集体主义内涵作科学规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以求得学界的指正。 我们知道,道德既不是上帝的创造物,也不是人们头脑的派生物,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产物。总之,道德不过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意识形式。所以,社会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智 《科技信息》2013,(25):211-211
设计是协调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关系的纽带,是为大众解决问题,以人为中心,促进社会与家庭和谐的人性化艺术。而新媒体在满足人们需求,调节人们日常生活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创造了消费,引导着社会的时尚潮流。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的"大设计"观无论是对大众素质的提升还是经济的发展都赋予了不可估量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为中心,为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环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科学技术活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唐勇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47-50
在《围城》中,钱钟书在人物命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特征上存在着某些背反的设计处理。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恶性背反,达到对现代社会中某一类人毫不容情、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通过对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中性背反,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情"的讽刺;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和人物性格命运的良性背反,更多的是对这类人寄予期盼和希望。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和精细缜密的人物塑造隐含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希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观念的变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先导。执政观念的变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变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全民认同的价值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子午谷》以子午谷为背景,着力渲染那里的人间百象、民情风俗、历史事件,借以描绘复杂社会造就的复杂人物。在情与欲、真与假、正义与邪恶的交织环境里,在相互利用、相互倾轧、相互纠缠、相互争斗的人生舞台上,一个个粉墨登场,呈现出乱相世道人性选择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是生长于乡土化的根基之上的,现今农村广大地区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仍带有强烈的乡土社会特征。试以《东井山庄》为蓝本,探讨乡土社会中有关人们生存现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本细读从最后家园的沦陷、平原的灵魂、平原的恶之源、平原的精神信仰以及高原在哪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张炜《你在高原》系列小说第九部《荒原纪事》的精神发展脉络.小说展示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的缺失.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荒原的沦落史,也是50后的精神史,更是当代人的精神沦落史.小说体现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蒙博涵 《科技信息》2011,(21):240-241
一直以来德莱赛的《嘉莉妹妹》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量的研究都通过对主人公嘉利悲剧命运的分析从而展现自然主义思想对这部小说创作的影响。20世纪初美国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乃至现代人生存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然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赫斯特伍德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其悲剧根源的探究也大都集中在自然主义思想框架内。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赫斯伍德的悲剧根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与其性格中的缺陷。通过这样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对《嘉莉妹妹》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全面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忠义观所蕴含的社会理想与墨学有相通之处,一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与墨家的“兼爱”;二是向往“快活”与墨家的“喜利恶害”;三是“以贤为能,纪律严明”与墨家尚贤、尚同;四是“替天行道”与墨家天志。但水泊梁山作为古代中国乌托邦的一种形式,同墨家兼爱社会一样都是虚幻的,在封建社会的汪洋大海中,只能在被八百里水泊隔开的孤岛中暂时地有限地存在。  相似文献   

19.
乔伊斯在其作品<阿拉比>中,描写了普通都柏林人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展示了各种人物同僵死和瘫痪的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他们失败之后痛苦不堪的精神感受.他运用的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感同身受.他以独创的"精神顿悟",展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转变,从而带给读者对那个时期、那个社会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涵秋是出身于旧社会、旧家庭的社会言情小说作家,他本人幼年的经历使他体会到了富贵人家从小康坠入困顿的痛苦。因此,在他的小说中,就表现出了对中下层家庭的同情和理解,感同身受的往事,也让他在成年后的写作生涯中,更多地关注普通平民的痛苦和面对黑暗社会的无奈。因此,他笔下的青年主人公,都是带有朴素阶级平等意识的,其小说中的平民意识,成了他进行启蒙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