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的含硫化合物CH3CSNH2/NH4OH溶液被用来钝化GaAs(100)表面.应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表征了该钝化液处理的GaAs(100)表面的成键特性和电子态.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GaAs(100)表面,能有效地消除Ga和As的氧化物,并且S既与As成键也与Ga成键,形成了S与GaAs的新界面,这标志着CH3CSNH2/NH4OH溶液对GaAs(100)表面具有明显的钝化作用.钝化表面退火处理后,As的硫化物不稳定,进一步与GaAs衬底反应,生成稳定的GaS钝化层,此种钝化液可直接应用于半导体器件钝化工艺对GaAs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索不同介质的PCVD涂层对结构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有机溶液((C3H7O)4Ti;(CH3)6SiN)对42CrMo钢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测量显微硬度及耐磨试验,得出以下结果:钛酸丙脂处理,其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均较好;而氮-硅烷处理,虽表面硬度较高,但耐磨性较差。这两种介质的表面处理都优于常规的离子渗氮  相似文献   

3.
根据含^32P复合新型材料应用于内辐射治疗肿瘤的设想,以非标P模拟^32P,用IR、接触角测定、复钙时间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a3(PO4)2和Ca5(PO4)3(OH)粉末的表面处理的效果,泄漏情况及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Ca3(PO4)2和Ca5(PO4)3(OH)粉末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后,表面形成偶联剂膜,有效提高粉末的疏水性,并明显降低P在水中的溶出量;同时可以提高粉末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以3,3-二甲基-(1H-1,2,4-三唑)-2-丁酮为配体(L)和不同铜盐反应,合成了六个Cu(Ⅱ)配合物CuL2Cl2、CuL2BT2、CuL3(BF4)2、CuL4(ClO4)2和CuL4SO4·4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CuL4(ClO4)2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典型的多面体碳烷系列体系C_4H_4、C_6H_6、C_8H_8、C_(10)H_(10)、C_(20)H_(20)、C_4(CH_3)4、C_8(CH_3)8、C_(10)(CH_3)_(10)和四面体碳烷系列体系C_4H_4、C_4Li_4、C_4Na4、C_4Cl_4、C4F_4、C_4(CH_3)、C_4(pH_3)_4、C_4(PCl_3)_4、C_4(PF_3)_4,本文用量子化学中的CNDO/2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对的电子结构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具有“给体行为和”受体行为的配体,有助于级解四面体碳骨架特有的紧凑张力,从而提高相应的四面体碳烷分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温度下处理了(NH4)2SO4-ZrO2,所得样品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73K以下处理(NH4)2SO4-ZrO2时,存在着(NH4)2SO4在ZrO2表面上自发分散的现象和一定程度的分解。分散中或分散后,游离的SO与表面Zr作用并转化为双齿键合状态,由此形成表面S-Zr配合物。NH3可以使表面S-Zr配合物分解,将双齿键合状态的SO转换回游离状态。在573K以上,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S-Zr配合物逐步分解。  相似文献   

7.
C4k∪C4k∪Cm的优美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4k∪C4k的优美性已被证明,本文研究C4k∪Ck∪Cm的优美性。给出了其为优美图的必要条件,同时给出了C4k∪Ck∪Ck-1,C4(3t+1)∪C(t+1)∪C4(2t+1)以及C4(3t+1)∪C(3t-1)∪Ct-1的优美标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多核Cu(Ⅱ)配合物(Cu(phen)(μ-4,4′-bpy)(ClO4)2)n.H2O(phen=1,10菲咯啉,4,4′bpy=4,4′联吡啶),于定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Ⅱ)的配位环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Cu(Ⅱ)通过4,4′联吡啶连接成锯齿状的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各种蔬菜:菠菜、芹菜、花菜、芦笋、土豆、大头菜、蒜苗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烫漂处理后其POD活力具有再生现象,于是确定在95°C下烫漂得到不同蔬菜的最佳烫漂时间分别为菠菜1min,蒜苗2.5min,芹菜3min,芦笋4min,青菜1.5min,大头菜1.5min,花菜2.5min,土豆3min;还进一步比较研究了添加柠檬酸、Na_2CO_3、CuSO_4等化学药品对蔬菜烫漂处理中POD活性的影响,结果用适宜浓度的Na_2CO_3(10 ̄(-5)M)或CuSO_4(4.0×10 ̄(-4)M)溶液烫漂处理具有护色和杀酶的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聚酸砜(PES)材料表面金属化的新方法─化学还原法.将CuCl2含量一定的PES薄膜于一定浓度的NaBH4水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即可制得表面电阻约为100~102Ω/□数量级的导电薄膜。通过XPS证实了表面确实为金属层覆盖。还研究了影响表面电阻的各种因素,探讨了表面金属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型蓝色光致发光材料Ca8Mg(SiO4)4Cl2:Ce(3+),并对其进行了光谱测试.分析了Ce(3+)在Ca8Mg(SiO4)4Cl2晶体中应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Ca8Mg(SiO4)4Cl2:Ce(3+)的发射光谱为一峰位在410nm~425nm之间的宽谱带,经分析确认作为发光中心的Ce(3+)占据Ca8Mg(SiO4)4Cl2晶体中多面体八配位的Ca(Ⅱ)格位.  相似文献   

12.
利用碳氟等离子体处理PET,用变角XPS和接触角进行了改性的表面分析,表明碳氟等离子体的处理可以改善PET表面的憎水性,而且CF4/CH4混合气体等离子体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恒温固定床吸附柱中,分别装填不同型号、粒径的大孔磺酸树脂(吸附剂),在氮气、C4(气相)、C4(液相)三种不同的介质中,对甲醇的动态吸附特性进行考察.采用色谱扰动-应答技术,对得到的吸附柱脉冲应答曲线,按矩量分析法进行处理,取得了与工业操作相类似的条件下,甲醇在上述各种情况下的吸附平衡常数和吸附速度常数.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吸附剂),在用于分离C4烃中的甲醇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几丁质对贮存期草莓中SOD活力和维生素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丁质衍生物对不同贮存期草莓中(4~8℃)超氧物歧化酶的活力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几丁质处理的草莓贮存15~20d时,其SOD活力比对照组高20.1%~53.4%。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组高78%~165%.几丁质溶液在草茬的表面形成一半透膜,阻止了微生物的侵染,抑制了草莓的呼吸作用,降低了物质分解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含有Cl-桥联配体的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ampy=α-氨基吡啶)和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bzac=苯甲酰丙酮).通过元素分析、IR、ESR和室温磁化率表征,测定了这两个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拟合很好;求得了交换积分,对于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J=-4.76Cm-2;对于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J=-4.72cm-2,表明两个配合物中Cu(Ⅱ)-Cu(Ⅱ)核间有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是改变碳纤维表面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碳纤维表面的组成变化、表面特征基因变化、表面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碳纤维表面性质与CF/PMR-15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焦磷酸根(P2O7^4-)为配体,二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氮气流速、P2O7^4-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烷基芳基不对称亚砜R1-C6H4-SO-R2(R1=CH3,C(CH3)3;R2=C2H5,C4H9,C6H13,CH2CH(C2H5)C4H9),并且以之为配体(L)和硝酸铀酰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硝酸铀酰配合物UO2L2(NO3)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配合物[UO2(TBSO)2(NO3)2]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10kW连续CO2激光束对熔敷在中碳钢表面上的Fe40Ni36Cr2Si8B14合金进行了表面非晶化处理,对已处理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衍射(EDP)的检测分析,发现无论在单条激光处理区,还是在多条处理的搭接区均获得了非晶结构,与之共存的还有微晶组织.处理中非金属无素的烧损是出现微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用研磨法制得的(NH4)2SO4-Fe2O3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其催化性能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时存在着(NH4)2SO4在Fe2O3表面上自发分散过程。同时在表面形成S-Fe配合物。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S-Fe配合物含量逐步增大,573K时达极大值。此时催化反应活性最大。超过573K,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表面S-Fe配合物分解,此时催化反应活性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