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近日,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一阵骚动。一些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对此纷纷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于事无补。去年9月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非致命武器时,也曾明确拒绝了乌克兰提出的提供致命武器援助要求。其实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内部、西方与乌克兰之间就向乌克兰提供何种类型武器一直争执不断。那么,何为非致  相似文献   

2.
耿海军 《科技潮》1999,(3):58-60
炮弹是一种硬杀伤武器,在以往的战争中可谓功绩卓著,因此,它与火炮一超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美誉。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炮弹的家族越来越大,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炮弹家族也已悄然跻身于现代信息化武器行列中,一批从单纯追求对目标的硬杀伤转向对目标的软杀伤、从对具体目标的毁伤转向对武器系统及整体作战能力破坏的新概念信息化弹药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正"人工智能地雷是将地雷与探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战斗武器,在未来战场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地雷既无腿也无翅,只是用于对付地面目标的一种防御性、被动性的杀伤武器。但是人工智能地雷却是一种"有腿地  相似文献   

4.
魏庆  史伟光 《科技潮》2006,(4):48-49
冷战结束后,低强度冲突、恐怖事件、贩毒活动频频发生,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并不亚于战争。对付上述情况,强杀伤性武器如飞机、坦克、大炮、机枪等往往派不上用场,而非致命性的软杀伤武器却大有用武之地。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开展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充工作,使非致命性武器(也叫失能武器)异军突起。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制的非致命武器功能各异,失能机理和作用对象也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有:化学失能剂、刺激剂、幻觉武器、次声波武器、低能激光致盲武器、全向照射武器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统筹兼顾”的理念在非致命武器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琦华 《山西科技》2010,25(5):40-41
非致命武器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由于起步时间晚,在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成熟,这就造成了非致命武器在研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矛盾。非致命武器要向前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这些矛盾。以"统筹兼顾"的理念分析非致命武器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非致命武器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致命电击武器效能评估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影响非致命电击武器效能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非致命电击武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将模糊评价法应用到非致命电击武器的效能评估中,确定了模糊评判矩阵,建立了评估模型.比较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非致命电击武器效能,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这年头,恐怖分子似乎越来越嚣张,还挺喜欢在繁华的城市里捣乱。要对付他们,用坦克大炮可不行,会误伤无辜。好在人们发明了很多种打不死人的武器,可以让他们束手就擒,还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些武器,我们叫它:“非致命武器”。非致命武器的任务就是让敌人或者突然变成瞎子、聋子,或者躺在地上不能动弹,总之让他们干不了坏事,却不至于要了他们的小命。让我们来见识几个“明星”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8.
非致命武器致伤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在武警部队执行"执勤"、"处突"与"反恐"等任务时,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非致命武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所以要提高非致命武器致伤效果,亟待加强非致命武器致伤机理研究的力度,才能提高以发展高技术含量武器来增强非致命武器对付犯罪分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香港《东方日报》曾报道,英国法恩博鲁国防研究署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能摧毁敌人电子设备而不杀伤人员的武器。这种武器由飞机或导弹发射,在空中爆炸,能烧毁某一区域内的电脑电路和电话线,爆炸时释放出的大规模无线电脉冲还能扰乱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人暂时失去知觉。这种无形杀手就是——微波武器。微波武器,是一种利用微波的能量产生高温、电离、辐射、声波等综合效应、以"束"的形式向一定方向发射,用以摧毁或损伤目标的武器。微波武器是正处于发展之中的新一代定向能束武器,它能直接利用强微波束的能量杀伤人员或破坏武  相似文献   

10.
在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中,兵器专家们除研制那些硬杀性武器外,同时也热衷于使敌方人员和武器装备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的非杀性武器的研制。这种武器有人称为失能武器,有人也称作“温柔武器”。下面向读者朋友介绍几种失能武器。金属纤维弹这是一种装有金属导电材料的弹体,爆炸以后,金属纤维变为极细的纤维丝和金属粉尘烟云,它们飘落到敌方车辆的发动装置内,会造成电路短路,使发动机熄灭或发生其它故障,而瘫痪在那里,从而失去战斗力。如果金属纤维弹在敌方的发电厂上空爆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杀伤目标的可控性,提出了利用通过释放部分推进气体减小膛压的原理实现枪械变初速发射与定效非致命杀伤。根据利用瞄具判定的目标距离调节放气孔面积大小,控制膛内压力对弹头的加速过程,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射初速,实现对不同射击距离上目标的定效非致命杀伤。给出了采用减小膛压原理的变初速发射枪械结构图;建立了变初速发射的变质量热力学数学模型;以某型变初速定效非致命杀伤枪械为例,射击距离为10~120 m,两种等动能杀伤判据为终点比动能为10 J/cm2和终点动能为50 J,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其发射过程的参数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实现等动能杀伤所需的初速亦随之线性增加;在两种等动能杀伤判据下,最佳开孔距离为5 mm;对10 J/cm2的等动能杀伤判据,射击距离为10~40 m时,放气孔面积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在其他条件下,放气孔面积随射击距离的增加呈线性变化;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在两种等动能杀伤判据下流出放气孔的气体质量之差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少儿科技》2009,(12):8-9
喷火器又名火焰喷射器,是一种具有独特杀伤作用的单兵近战武器。它以喷射猛烈的高温火焰射流来攻击敌方坚固的火力点、杀伤隐蔽工事内的有生力量,烧毁易燃的物资器材和装备设施,具有相当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相似文献   

13.
杀人不见血的“杀手”: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或使目标丧失作战能力的武器,比我们知道的激光武器还要厉害。微波武器能在无声无息中消灭敌人。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那种求最大杀伤效应的军用弹药而言,非致命弹药显得更为人道。但如果其击打在人体上时同样可以致伤甚至致死。非致命性弹药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作用的有效范围和效应的准确控制,本文就对其非致命效应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在极短时间内通过高增益天线定向辐射高功率微波,使微波能量聚集在很窄的波束内,形成功率高、能量集中且具有方向性的微波射束,以极高的强度照射目标,干扰或损坏目标设备的电子元器件,使其失效或失能。长期以来,国际上习惯按照一类武器所采用的杀伤物质为其命名,如"化学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因此,人们也将以无线波束作为杀伤物质的一类武器简称为"波武器",其中包括微波武器、激光武器和声波武器。作为电子战的重要利器,波武器越来越受到军事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电子战、信息战、非致命武器特别是高功率微波以及军事革命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对高功率微波武器研制提出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恒量动能打击的防暴枪杀伤威力可调,可快速变化射程,终点效能可控,在处置非法大型集会、游行及暴骚乱事件时.能迅速有效地对危险分子实施恒量动能非致命打击,为武警官兵及时控制现场局面提供有效的武器支撑。论述介绍了国内外在·巨量动能打击防暴枪研制上的具体进展,为国内的相关防暴枪的研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程醉 《少儿科技》2020,(4):10-11
2019年末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以明初历史为背景,男主角朱瞻基第一次接触女主角孙若微,便发现孙若微藏着一支弩箭。作为远距离攻击的冷兵器,弩和弓一样吗?弩弩是古代一种重要的远距离杀伤武器,也是步兵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战国策·韩策一》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可见弩早在战国就有军事用途。  相似文献   

19.
动能打击类非致命武器是最广泛应用的反恐装备,研究非致命弹与目标的作用过程并剖析致伤机理,对提升打击效能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高速摄影等试验手段,研究球形橡皮弹对生物目标及复合模拟靶标的作用过程,通过成像结果分析目标/靶标受弹过程的瞬时大变形效应,提出了钝击作用过程的水波效应、皮肤拉伸效应协同作用是造成生物目标皮损、苍白、红晕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构建解析模型建立了致伤物理参数与典型生物创伤机制的关联.试验结果及数学模型为揭示动能类打击弹药致痛机理与非致命装备效能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传统概念的武器,次声波武器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不污染环境和破坏设施等特点,从而被列为新概念武器家族的重要成员。因此,对次声波非致命武器进行研究,对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