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胡宁 《科学通报》1978,23(3):129-129
对一个理论的评价和分析最重要的方面当然是理论和实验结果是否相符,但也不应忽视另一方面。层子模型的强子结构理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理论,当前不可能同时符合所有的实验,理论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内部矛盾,这说明理论是在不断的改造和探索的过程之中。在分析时,也就要对各种学派进行评论,对其成就进行评价,并权衡各种观点和看法的得失,考  相似文献   

2.
赵万云 《科学通报》1985,30(19):1535-1535
在有限温度场论中,层子禁闭(非禁闭相变)和手征对称性破缺(回复相变)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大量的格点近似计算已经表明这两种相变点的存在,但是这两种相变点是否重合?如不重合,哪个大?哪个小?这些问题还不清楚。有限温度场论的解析计算表明,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指出:由φ=(ss),J=(cc)和γ=(bb)之间的质量关系,可以推知层子s.c.b的有效质量遵从的简单关系,并且指出这个关系可能和标度变换相联系,讨论了标度变换和幺正变换相互关联对强子内部对称性的影响。本文从稍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能够在从三维空间表面上去观察吸引子时,我们会比较容易地理解数学的过程。尽管我们还不能真正视察到这些吸引子存在的所有维数,它们仍然会使我们一饱眼福。我们中间有些人能自如地把握住(或仅仅只能适当地把握住)数学程序被想象为空间过程的时刻,对于他们,混沌系统的图像绘制方法是作为一种令人欣慰的某些东西而出现的,它开拓了自笛卡儿时代以来对符号运算的逻辑学家已经失去的视觉颌地。混浊的代数用图像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背后的虚拟空间里结出了丰硕成果,共产生出为电子调色板的新艺术品鉴赏家所惊讶的混饨吸引子和分形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尺度介于几十纳米到几百微米之间的三维(3D)细微观结构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先进材料中形成具有特定几何拓扑的三维细微构造,可以使得宏观材料在声、光、热、力、电学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性.这种具备天然材料中不存在的超常物理特性的材料也被称为"超材料".由于超材料在各类微系统技术中的巨大应用前景,三维细微观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方法日益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除了3D打印这类较成熟的增材制造方法之外,应力控制的折叠方法和力学引导的组装方法也相继被提出,并因其在材料类型、几何拓扑、尺度范围等方面的优势,亦逐渐成为研究焦点.本文综述了这两类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设计原理、成形过程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IEEE802.16的安全机制,详细分析了安全机制中的认证过程,并指出了认证机制所存在的严重漏洞,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还对移动环境中的认发证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IEEE802.16的安全机制,详细分析了安全机制中的认证过程,并指出了认证机制所存在的严重漏洞,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还对移动环境中的认发证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吴田平 《自然杂志》1995,17(1):41-46
在受到神经网络和混沌理论的启发下,为了从本质上解释人类的意识现象,本文提出“意识子”假说。这一假说研究的对象是多维复杂系统的吸引子集以及吸引子之间的动态联系。并且认为正是神经系统中吸引子相互之间的动态联系产生了非条件反射,进而产生了人类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实验表明,π子可用来研究核的大小和形状的细节,从而有可能成为研究核结构的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工具。这种方法是,在π子-核子的(3,3)共振区(即量子数相当于角动量为3/2、同位旋为3/2的共振),比较正负π子的散射。负π子和中子、正π子和质子的共振振幅比负π子和质子、正π子和中子的共振振幅大三倍。于是通过振幅测量,有可能查明原子核各部分的中子和质子的相对数。  相似文献   

10.
使原子核内部紧密结合的是强作用力,关于这个力的理论预言说,存在一些新奇的物质形式,它们被戏称为“胶子球”和“杂子”(“hybrids”)下述故事用事实说明了在科学中由于运用类比和反论从而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11.
α-螺旋跨膜蛋白的折叠和自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利民  康艳晶  罗施中 《科学通报》2010,55(15):1426-1437
膜蛋白参与细胞中的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复杂而特殊的生理功能,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药物标靶,因此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对于保持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α-螺旋跨膜蛋白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一类膜蛋白,本文综述了α-螺旋跨膜蛋白在折叠和自组装特性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跨膜过程中的两阶段模型;详细介绍了α-螺旋跨膜蛋白的跨膜性质及其跨膜的影响因素,包括跨膜序列的长度和疏水性、疏水性错配和界面锚固、极性残基和脯氨酸等;进一步总结了α-螺旋跨膜蛋白通过跨膜螺旋相互作用形成高度有序自组装体的结构基础;并介绍了研究α-螺旋跨膜蛋白折叠和自组装常用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构成宇宙的基本成分究竟是什么?是夸克、轻子,还是别的什么粒子?本期《夸克和轻子的结构》一文,比较详细地报道了近年来有关夸克、轻子结构研究的现状和动向,谅对有兴趣的读者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200多年前牛顿猜测过,物质结构深层的粒子愈小,“力效”即万有引力的作用则愈大。到1934年人们知道物质的最小粒子是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也知道万有引力以外的还有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根据电磁力必须通过电荷而作用这样一种模式,必然有引力荷、电荷、强荷、弱荷分别依附在四种粒子上。追随爱因斯坦关于引力荷同(惯性)质量等价的思路,可以进一步研究各种荷之间的同一,也即四种力,首先是电磁力和弱力之间的同一。今天,寻求一个这几种力之间的统一原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引力荷是四维时空曲率的表现,那么,其他三种荷是否也是四维时空结构以外更小维的表现呢?这是今天对物理学提出的深刻问题。本文原载英国New Scientist,vol.72,№.1031,1976年12月16日。作者Abdus Salam是英国皇家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4.
宋行长 《科学通报》1966,11(1):15-15
不出现中性轻子流是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一个久已熟知的重要性质。然而,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一般的弱相互作用理论中都将这一性质作为外加的假定而直接引入的。在本文中,我们将指出,如果假定轻子(例如,电子和电子中微子)构成一“同位旋”旋量l,则可证明,适当选取l中两粒子间的相对位相,CP不变性将保证轻子流j=τl在与W耦合中其中性分量j_0不出现。此处W=W_μ是同位旋矢量的中间矢量玻色子,它具有如下性质: CPW_μ(CP)~(-1)=(W_μ)~=η_μ(W_μ)~(1)其中表示厄米共轭,η_μ= 1(μ=1,2,3);-1(μ=4)。 CP变换的定义应保持同位旋群的李代数结构不变。若同位旋群的无穷小算子  相似文献   

15.
黄涛 《科学通报》1975,20(9):421-421
在层子模型中,所有强子(重子和介子)被看作是由层子组成的,描述强子内部结构的波函数在静止系中满足SU(6)对称性,其空间部分由Bethe-Salpeter方程给出。这些复合粒子的所有相互作用均通过层子进行。例如,对强子的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所用的唯象哈密顿量是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我国特有植物斑子麻黄的叶绿体matK和rbcL基因以及核糖体18S基因和ITS区的序列, 选取麻黄属15个物种的16个类群(含旧大陆8种和新大陆7种)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探讨斑子麻黄的系统位置. 基于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和最大似然法(ML)的独立与联合分析均表明斑子麻黄与木贼麻黄关系最近. 根据相对速率检验结果, 结合前人所建立的麻黄属rbcL基因进化速率估计斑子麻黄与木贼麻黄的分歧时间约为10.85±2.44 Ma.  相似文献   

17.
18.
何飚 《科学通报》1994,39(7):656-656
过去许多作者已经报道了几种酶在盐酸胍和脲变性时失活与构象变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先于以常规物理化学方法所监测到的构象变化;在同浓度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失活速度快于构象变化的速度.在大量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邹承鲁提出了酶的活性部位的柔性学说,并指出这种柔性是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最近,在肌酸激酶分子的活性部位标记了一个荧光探测基团,直接观察了在低浓度的盐酸胍溶液中,酶活性部位构象变化,为邹承鲁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证据.然而上述研究中所涉及的酶都是非金属酶,而对于金属  相似文献   

19.
Lauwerier吸引子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浑沌性质的奇怪吸引子(ACS)是非线性科学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按照文献[2]中横截环概念以及由此进行推广所得到的数学结果,我们在文献[3]和[4]中提出奇怪吸引子可能是无穷多双曲周期点的不稳定流形通过横截环而形成闭包。利用这个观点我们已经较好地解释了中心对称型浑沌和随机网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20.
黄泰临  陈学文 《科学通报》2024,(11):1385-1386
<正>共振荧光源自单个二能级系统与共振激光之间的相干相互作用,对量子光学的学科发展和现代光量子技术的应用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Mollow[1]在1969年首先对原子的共振荧光现象作了描述, Kimble和Mandel[2]在1976年给出了单原子共振荧光的全量子理论,开启了对单量子系统共振荧光相关物理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