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3种术式对肝包虫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12年1月在重庆市开县中医院普外科收纳的肝包虫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1组:32例内囊摘除术;2组:35例实施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3组:31例实施外囊次全切除术.结果术后3组患者无手术死亡.与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组比,外囊完整剥除术组和外囊次全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原位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囊完整剥除术组比,外囊次全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较高;外囊完整剥除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不宜普及;外囊次全切除术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执行技术规范操作可同样达到根治肝包虫,并不易出现包虫复发、残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痂囊腔菌素是以3,10-二羟基-4,9-苝醌为母体的一类天然光敏剂,主要有痂囊腔菌素A(Elsinochrome A)、痂囊腔菌素B(Elsinochrome B)和痂囊腔菌素C(Elsinochrome C)等,具有三重态量子产率高、单重态氧量子产率高、光毒性高和从正常组织排出速率快等优点[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术前各项检查以及术中情况进行分组,传统的肝包虫内囊摘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组(68例)为甲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引流组(55例)为乙组.对两组的术后残腔并发症(胆瘘、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道并发症(胆道梗阻、狭窄、感染、胆漏、出血)、电解质紊乱、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患者的术后残腔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平均住院日都有所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引流术可避免传统的置"T"管所引起的并发证,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小儿颈部巨大淋巴瘤的患者采用先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肿瘤囊腔内注射。待肿瘤缩小及变硬后手术切除的方法,通过对治疗效果研究。探讨综合治疗小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的方法。结果:6例病例通过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囊腔内注射后,肿瘤都变硬。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缩小程度最大达约原肿瘤的1/2,手术中肿瘤边界比较清楚。出血少。结论:采用先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肿瘤囊腔内注射再手术彻底切除的方法,治疗小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具有出血少、手术操作容易、切除彻底等优点。可以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入CT肝包虫抽吸硬化治疗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导引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包虫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4例病人经CT增强扫描及介入CT导引穿刺活检证实为囊型肝包虫.进行CT导引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注入量以抽出囊液的1/3为宜,滞留5分钟吸出,反复2次最后根据囊肿大小以5~50ml无水乙醇保留囊腔内。结果:治疗后4~22个月追查,4例囊腔完全闭塞,10例示囊腔退行性改变,囊腔缩小50%~80%.结论:介入CT肝包虫抽吸硬化治疗安全、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残端外瘘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发生十二指肠外瘘是近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分析ll例十二指肠残端外瘘的资料,指出其发生原因多为残端止液循环障碍,以及技术错误和技术缺陷.一旦发生,早期诊断,及时地进行手术引流,直接与预后相关.治疗上主要采用输入输出袢侧侧吻合和残端引流,手术的关键在于引流的通畅,应用多余引流管配合负压吸引,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野生担子菌筛选抗肿瘤多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导了用黄贝芝,勺形囊孔,裂褶菌子实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除黄贝芝外,发现勺表囊孔和裂褶菌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抑瘤率62%以上勺形囊孔多糖的免疫实验表明,该多糖能培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凝胶电泳分析说明,该多糖具有促进血清球蛋白的增量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导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配合注入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48例,近期有效率100%,对治疗后一年以上的患者随访26例,治愈1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用此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强锦辉 《甘肃科技》2001,17(4):53-53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0月年间手术治疗82例肝包虫病,效果满意。我们认为在各种手术方式中,以内囊穿剌摘除术最安全,损伤最小。在残腔处理上,以外囊部分切除敞开法为佳,既简单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岁。病变发生在右半肝69例,左半肝13例。囊肿直径6-10cm16例,11-30cm66例,单发者64例,其中合并感染的11例,囊肿破入胆道并发梗阻性黄疸的10例。多发者10例。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2 治疗与结果行肝部分切除2例,占2.4%;肝包虫完整摘除5例,占6.1%;内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对腹部肿块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39例腹部肿块患进行穿刺诊治。结果:39例腹部肿块全部一次穿刺成功;半数脓肿和囊肿患一次穿刺后囊腔吸收、消失或缩小,经二次穿刺后均消失或明显缩小,总有效率100%。结论:介入性超声对腹部肿块穿刺诊断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准确,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36例(162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O者21眼(12.9%),≥0.5者117眼(72.3%)。术后散光轻,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之优点。  相似文献   

12.
皮下间隙分离法在150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皮下操作空间预造的最佳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15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先用“膨胀液”皮下注射辅助,再用皮下分离棒穿刺皮下分离胸前皮瓣,然后在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补充分离完成皮下空间的制造。结果:皮下手术操作空间的平均制造时间为14.5min,制造手术空间平均失血量约5mL,术后胸前皮瓣平坦美观,除有5例切口位于胸骨前正中疤痕增生明显外,其余病人对外观均较满意。结论:该种皮下间隙分离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损伤、减少CO2的吸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应用Na:YAG激光在现代白内障手术前做晶体前囊膜切开术394例417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65眼,外伤性白内障26眼,并发性白内障19眼,先天性白内障7眼。术中玻璃体脱出18眼占4.3%,前房出血12眼又占2.9%,瞳孔移位79眼占18.9%,全部病例术中瞳孔区透明无残余皮质,而且术后角膜内皮水肿轻、恢复快、矫正视力理想。与传统截囊方式比较:裁囊充分,简化手术程序,并发症少,并就激光晶体前囊膜切开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进行探讨,提示在白内障术前1~2小时内做激光晶体前囊膜切开术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301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复明临床分析祁明江,魏志诚(定西地区医院眼科,743000)白内障是我国常见眼病和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性白内障占致盲的首位。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由囊外摘除转为囊内摘除术,又由于手术设备、器械的...  相似文献   

15.
经鼻内镜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鼻内窥镜Na:YAG激光对24例慢性泪囊炎患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2,3例,治愈率95.8%,无效1例。造孔处上皮化平均时间:2个月内18例,2.5个月内5例,3个月1例。结论:经鼻内镜Na: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治愈率高、面部无疤痕、出血少、进路直接、泪囊定位准确等优点,同时为传统手术失败提供了再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泾阳县泾干兽医院实习期间,处理了18例小猪腹部赫尔尼亚。其中先天性天然孔扩大占61.1%(11/18),阉割不当引起33.3%(6/18),先天性天然孔扩大和后天性机械损伤引起并存者占5.6%(1/18)。这些病例中,有的为非箝闭性赫尔尼亚;有的疝内容物与周围组织或疝内容物自身发生粘连,形成箝闭;有的疝囊因长期与地面摩擦破溃,肠管穿孔形成粪瘘;有的因外科感脓而出现眼肿。以上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4.4%。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术虽趋于完善,但在我省大部分县级医院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弱,手术量偏少等诸多原因,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合并膀胱阴道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8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8例子宫全切术后遗留膀胱阴道瘘患者进行手术修补,并分析其发病机理、防治方法。结果:解剖层次不清,手术操作不当,是并发膀胱阴道瘘的主要原因。经手术修补后半年和1年随访,甲级愈合35例,乙级愈合3例,手术治愈率92.11%。结论:阴道残端高位膀胱瘘,采用经腹腹膜外膀胱外进行修补,是比较合理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野生担子菌筛选抗肿瘤多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导了黄贝芝、勺形囊孔、裂褶菌子实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除黄贝芝外,发现勺形囊孔和裂褶菌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抑瘤率在62%以上.勺形囊孔多糖的免疫实验表明,该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凝胶电泳分析说明,该多糖具有促进血清球蛋白的增量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膝伸直位强直五例,疗效满意。有效率为100%,优良率为80%。对手术主改进步骤作了综述;进一步钭深筋膜的利用,龟胶膜在关陈腔的衬垫,关节束松解后的处理,切口的加强缝合,硬膜外麻醉管的保留及利用,以及膝关节术扣的固定及锻炼等六点改进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