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薄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放射虫与硅薄在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薄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最后的夜色随地球的自转被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抽丝剥茧,人类探索自然的目光将落向何处?在脚下这颗星球之外凝视我们的家园,会发现21世纪曙光照耀最多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昼夜不停转动的地球宛若玲拢剔透的水晶球。烟波浩荡的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o当我们漫步在曲折的海岸线陶醉于水中的星月辉光,你可曾想过:海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体积达13.7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具有造物主巨手轻挥掘土为洋?目前,关于海洋起源的假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认为大洋是原生构造,在地…  相似文献   

3.
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次物种大灭绝,当时海洋中大约90%、陆地上大约70%的物种消失殆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曾经推测的原因是:当时,全球气候严重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现在高得多,因此海洋循环非常缓慢,海水极度缺氧;在这种情况下,海洋微生物只好代谢硫,而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在海水中累积并最终进入大气层,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年龄     
翁文波 《科学通报》1965,10(9):783-783
地球的起源、年龄、演变是地球史中的重大问题,其中地球的年龄又是地球史中最具体的时间尺度。随着核物理的发展,地球年龄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核物理发展以前,人们没有很好的方法来精确地计算地球的年龄。1899年,乔里(Joly)建议用海水中含盐量来计算海洋的年龄。他假定原始海水是淡的,并假定每年由江河的流水带进海洋的盐份接近常数,这样就可以把今日全部海水内的含盐量被除于每年流入量,求得海水达到今日碱度的年数。据估计,每年有1.5×10~(14)克的钠流入海洋,  相似文献   

5.
<正>辽阔的海洋,一望无垠,深不可测,占地球表面近四分之三的面积,拥有地球总水量96.53%的海水。可见,海水是地球水的主体。那么,这么多的海水从哪里来的呢?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的"水行星",这个名称的来由是地球的海。那么它是何时形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太阳。太阳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天体之一,更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可以说,太阳既是人类的朋友,同时也是人类的敌人。本刊特分两期介绍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本期介绍太阳为什么是人类的朋友。空气我们呼吸的是什么?谁给植物接花粉?谁赶着云彩四处漂荡?谁在水面掀起波浪?空气,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空气是地球上的生命必不可少的,而太阳就是驱动空气的力量。风——空气的流动,是由太阳引起的。太阳加热海洋,海洋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  相似文献   

7.
蓝色宝库     
海洋的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有3.6亿平方千米,体积达13.7亿立方千米。海洋蕴藏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大都是陆地上同类资源不能望其项背的。 海盐及稀少元素 海水是咸的,咸味来自溶存在水中的盐。盐大约占海水的3.5%。其中氯化钠(食盐)含量最高,占海水的2.95%。如果真有张羽,把海水煮干,海水中的盐全部铺在地球表面,铺成的盐层有153米  相似文献   

8.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发现海水有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每天大约涨落两次。海水这种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就是海洋潮汐现象。古人把海水白天的上涨叫作“潮”,晚上的上涨叫做“汐”,合称为“潮汐”。海洋中发生的潮汐现象被称为海洋潮汐。这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各处引力的不同造成海水有规律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相似文献   

9.
广阔、深邃的海洋,水势浩渺,一望无际;忽而碧波万顷,忽而惊涛骇浪;千百年来,唤起人类多少迷恋的遐想,多少美好的憧憬。覆盖近2/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公里,仅太平洋面积就超过所有大陆的总和。海洋平均深3730米,最深处可达11000米,深度超出6000米的地方约占2%。海水总容积为13.5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九成左右。海水中99%的盐由钠、钙、氯、镁、钾和硫等6种元素组成。虽然一定范围内,盐水构成比例会略有差异,但因各大洋存在30亿年来,至少流动并充分混和了100万次以上,故不论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10.
<正>距今35亿年,太古宙,原始海洋阳光流火般照耀着地球,原始海洋在阳光下接受着洗礼。浪花翻着跟头卷向泛古陆的沙滩,除了海水的哗啦声,一片静寂,只有海面上的蓝藻细胞飘飘荡荡,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在蓝藻细胞微小的身体里,藻蓝素和叶绿素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将来自太阳的光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起来化作细胞的动力,支持它的整个生命。距今20亿年,元古宙,原始海洋日落时分,太阳的影子在海面上浮浮沉沉。一个已经成形的变形虫状原核细胞,正随着海水的流动逐渐接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地球并不是生命的伊甸园,没有清澈湛蓝的海水,没有动物和植物,那么,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呢?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 放射虫与硅藻在季风盛行期增加, 在季风转变期减少. 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 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 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增加. 放射虫通量与有机碳通量、表层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的变化一致. 高的放射虫通量对应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 1994~1995年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突然增加与这个时期发生的ElNi(n)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中部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放射虫与硅藻在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季风驱动的海流变化,促进不同海区的海水流动,为海洋表层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增加.放射虫通量与有机碳通量、表层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的变化一致.高的放射虫通量对应于高的表层初级生产力.1994~1995年放射虫与硅藻通量的突然增加与这个时期发生的 EI Nin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从宇宙飞船上俯视地球,地球就像一个瑰丽多彩的蓝色星体,在迷濛的天际中缓慢旋转.为什么呈蓝色?因为人类居住的这个文明星球,表面的70%是被一片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 碧波万顷的海洋,给予了人类多少美好的印象啊!浩瀚的胸怀,缤纷的景象,无尽的财富,坦荡的航道……人们简直不敢想象,要是离开了海洋,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要是没有海洋,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5.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2,24(2):87-91
温差和潮汐力引起的地球流体与固体的差异旋转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得到加强 ,信风、台风、风暴潮、海流环陆运动和异常大潮是明显可见的实例 .认真研究微小能量逐渐积累和增强的机制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面认识大有帮助 .海洋的能量积累和科里奥利力的放大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在海洋下面几英里的地方,生存着某些最不可思议的动植物。这儿没有阳光,灼热的火山口将海水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这儿的生态系统却保持着盎然生机。在海底最深处,灼热的岩浆不断地冲破地壳,最终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海底山脉,而且这一造山运动仍在不断地进行着。流动的岩浆致使地球构造板块破裂,漂移的大陆板块又引起了火山爆发和地震。有些火山口,如“黑烟筒”火山口就生成于海底山脉上。较冷的海水通过海底裂缝渗入到灼热的地壳下面,渗进去的海水被加热到几百摄氏度,然后通过火山口又回吐回来,被加热的海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17.
正哈里·埃尔德菲尔德破译了现代和古代海洋的化学特征,通过研究海水和沉积物中化学物质的分布,揭示海洋在历史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哈里·埃尔德菲尔德(Harry Elderfield)是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和古化学荣誉教授、圣凯瑟琳学院名誉院士。埃尔德菲尔德是其年代最具盛名的科学家之一,多次获得业界重要奖章,包括2003年莱尔(Lyell)奖章、2007年欧洲地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19.
Д.  И.  谢尔巴科夫 《科学通报》1958,3(23):725-725
苏联綜合考察队从1955年底就开始进行南极的考察工作,这个队是由大陆队和海洋队組成的。考察队的任务十分广泛,主要是与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工作計划有关,这个計划包括南极地帶大气过程对地球大气的一般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南极海流迁移的基本規律及其与全世界大洋洋流的一般环流的关系的研究,南极地帶及其現代冰川的自然地理描述、它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新科学家》报道,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与海水发生生反应,产生大量重碳酸盐和氢离子,导致表层海水的酸度增加。在上一个冰川时代,地球海洋的pH值为8.3,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海水pH值曾降到8.2,而现在为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