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星系大碰撞     
尽管星系常常被认为是很稳定的结构,但是从天文学的时间尺度来讲,和星球之间的碰撞一样,星系之间的碰撞在星系演变过程中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由于星系中物质的分布比较稀疏,所以星系碰撞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碰撞,而是一种引力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又元 《科学通报》1984,29(6):337-337
在活动星系核的研究中,星系核光学光度的确定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星系核各可观测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是首要考虑的量,而且在分析星系核的内部过程与发射机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实测决定这个重要参量有很大困难。因此,从理论上通过其它的可观测量来估算星系核的光学光度就更显重要。1971年Sandage提出,N星系是由核和一外围星系所  相似文献   

3.
星系,特别是活动星系的研究,是当代天体物理的前沿。星系核活动,这一宇宙中最大的能量事件,其能源、机制是天体物理的一大疑谜。研究星系之间在引力影响下吞没、扰动及潮汐作用等过程对星系核活动及星系演化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课题。这方面现有的研究集中在:(1)从理论上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引力扰动如何引起物质向星系中心下落;(2)从观测上分析特殊星系的形态特征,并与潮汐扰动下这类特征的理论预言进行对比;(3)寻求星系核反常活动与伴星系存在之间可能的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正>黑洞坐落在每个大质量星系的中心。科学家现在相信,星系的这颗黑暗心脏是由它周围的暗物质云塑造的。科学家通过观测椭圆星系,来调查黑洞与暗物质云之间关系。椭圆星系是在较小的星系合并成一个橄榄球形状的星系时形成的,它们的暗物质也合并在一起。目前尚不清楚暗物质怎样控制黑洞生长,但新  相似文献   

5.
类星体和星系哪一个形成在前呢?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认为年轻的星系滋养了位于中心的黑洞,一直到黑洞变成类星体。类星体是质量极大、威力极强的能量源。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一颗没有挂靠主星系的类星体显然在大量地制造新恒星。该发现表明,类星体至少创造了某些星系,或许并不是星系创造了类星  相似文献   

6.
借助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遥远的风车星系最外圈一个环带中没有任何有机物,存在生命形式的概率为零。这种“死区”在星系中极为罕见。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日前发布的“斯皮策”望远镜最新红外观测图像显示,风车星系中心大范围区域像蓝色漩涡,而环绕星系的外圈却呈现出奇特的珊瑚红色。天文学家分析了风车星系为什么有一红色外圈凸显。这一外圈中缺少正常情况下遍布整个星系的有机分子一多环芳香烃,  相似文献   

7.
正据预计,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会在40亿年后和室女座星系团发生碰撞,两者会在70亿年后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星系互相碰撞是宇宙中常有的事件。科学家认为,室女座星系曾经和其他星系发生过碰撞。虽然叫作碰撞,但星系中物质的密度是非常低的,因此星系之间并不会发生物理上的碰撞接触。因为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8.
利用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进行的最新观测,揭示了为什有些星系会经历快速恒星出生的狂热阶段的线索。这些星的出生,导致未来几代恒星"饥肠辘辘"。科学家研究了雕刻家星系并发现它的恒星出生后又迅速亡,它们吹走了产生更多恒星所需要的丰富的气体物质,并将喷射出星系以外,后者很可能永久性离开星系。近十年来,天文学家们研究了雕刻家星系,也就是NGC253以及其他多产星系,它们常被称为星爆星系。在使用位于智利阿卡塔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之前,科学家们一直缺乏调很难观测到的寒冷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组成了星系风的大部质量。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发现,在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星际空间内,弥散着一条“氢桥”,全长达到了78 2万光年.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这种巨大的正常物质结构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 位于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神秘链状物质为中性氢原子团块,这些物质环绕在星系周围的“星系晕”中,但是有些团块却不太寻常,好像是两个星系之间的桥梁.“星系晕”是螺旋星系外围笼罩的一层球状分布的稀疏物质,其中不乏恒星和气体等.许多研究人员怀疑这座看似链状的“氢桥”是否有真实物质实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
王凯翔  刘成则 《科学通报》2024,(Z1):473-475
<正>长期以来,星系(galaxy)和星团(star cluster)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天体.星系在暗物质晕中诞生成长,有较为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是由大量恒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往往有着庞大的结构.星系的形态也多种多样,包括椭圆星系、旋涡星系、不规则星系等.多个星系通常以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形式存在,形成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同时,也互相影响着各自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星系群通常是指以银河系为中心,半径为三百多万光年这样一个空间范围内星系的全体.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尔天文台的查尔斯·科瓦尔(Charles Kowal)在1979年7月用帕洛玛山122厘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新的星系,它位于不规则星系NGC6822附近,处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中间,是一个17等的矮型星系.科瓦尔是个发现新天体的能手,在这以前他还发现另外三个矮型星系(即LGS1、2、3).这些矮型星系一般都小于银河系的万分之一,质量也很小.本星系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5,(8):9-9
通过设置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3个早已死亡的古老星系,这些星系中再也不会产生新的恒星。这些死亡星系的发现,为黑洞的“谋杀罪名”提供了新的证据。科学家分析了从这3个遥远星系发出的光线,结果发现它们全为红色光,这说明这些星系  相似文献   

13.
宇宙动态     
罕见星系"死区"借助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遥远的风车星系最外圈一个环带中没有任何有机物,存在生命形式的概率为零。这种"死区"在星系中极为罕见。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日前发布的"斯皮策"望远镜最新红外观测图像显示,风车星系中心大范围区域像蓝色漩涡,而环绕星系的外圈却呈现出奇特的珊瑚红色。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0,(11):5-5
<正>在下面这幅天文学家最新发布的照片上,幽灵般的尘埃气体晕环绕着螺旋星系M63(也称葵花星系)。在最近一项针对螺旋星系的调查中,天文学家利用大型地面望远镜拍摄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9,(9):9-9
在这幅艺术想象图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团块”实际上是“巨无霸星系”。天文学家宣布,最近他们发现了这样的巨无霸星系簇。在这些星系中,恒星的诞生速度是银河系中的1000倍。  相似文献   

16.
袁为民 《科学通报》1994,39(4):337-337
星暴星系是指存在大规模恒星形成的星系,而这种恒星形成速率在星系的整个演化过程中是不能稳定地保持的.观测到的辐射在整个电磁波段都较强烈,主要来自恒星的爆发性产生:紫外和光学连续辐射来自热的大质量恒星,发射线产生于被这些恒星电离的HII区,强的红外连续谱来自尘埃的吸收再辐射,射电辐射来自热气体和超新星遗迹,X射线来自超新星遗迹和与大质量恒星有关的吸积天体.星暴星系的颜色比正常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显著偏蓝,在蓝端和紫外连续谱变得较平.星暴星系具有很强的红外辐射(L_(IR)>10~(37)J/s),在60—100μm之间的辐射较强.大多数星暴星系都是被IRAS探测到的.  相似文献   

17.
如果外星人绑架你去了遥远的星系,这张地图或许可以帮你找到回家的路。近日,在Nature杂志上发布的这张星系图,跨度超过15亿光年,清晰可见着色密集的红色星系和一小部分的蓝色星系。你的家园,银河系,就在那中央的蓝色圆点。红色区域是距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团,其中包括处女座,大约5500万光年。  相似文献   

18.
分裂的星系     
在可见光之下,宽边帽星系看上去的确很像一顶宽边帽——秤的帽沿(圆盘)加上中间大大的凸起(由群星组成)。然而,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新红外图像显示,这个凸起所包含的质量很大,足以把它归类为—个椭圆星系。这一发现意味着宽边帽星系是首个已知呈现出两种星系类型特征的星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利用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遥远的星系,仪器测定它与地球的距离为128亿光年。这说明现在观测到的该星系的光是128亿年前发出的,因而该星系至少诞生于128亿年前。对该星系光谱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该星系中最早的恒星已有7.5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20.
尹其丰 《科学通报》1985,30(9):684-684
近来恒星形成爆发模型被广泛地用来解释若干活动星系的射电辐射。所谓恒星爆发是指星系中恒星形成速率比正常速率高得多的天体物理事件。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恒星形成爆发以及怎样引起这种爆发的。一种可能的起因是一个星系与另一个星系的引力相互作用。这种猜想已有某些观测证据支持,例如,某些有伴星系的旋臂星系,在射电波段比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