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真空退火FePt/Ag纳米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涛  于广华  黄阀  朱逢武 《科学通报》2002,47(23):1778-1780
用脉冲激光在单晶MgO(100)基片上制备了FePt/Ag纳米多层膜,然后进行了真空退火,并进行了磁性测量及微结构分析.当FePt为最底层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存在(001)织构.而且Ag层越厚,(001)择优取向越强.退火得到的FePt(L10相)晶粒的磁各向异性常数可达到106 J/m3量级,且磁化易轴垂直于膜面取向.通过测量磁化强度的时间效应,观察到小至6×10-25m3 的磁激活体积,说明退火得到的FePt(L10相)/Ag纳米复合薄膜适合于将来更高密度的垂直磁记录介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靶磁控溅射仪分别在室温和衬底温度为300℃条件下制备了具有精确组分为Tb0.27Dy0.73Fe2的[Tb/Fe/Dy]n纳米多层膜. 研究结果表明, 纳米多层膜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微柱状结构,薄膜样品的磁性能和超磁致伸缩性能表明薄膜样品具有明显的垂直各向异性. 尽管纳米多层膜具有垂直各向异性, 但仍具有超磁致伸缩性能. 特别是衬底温度300℃制备的纳米多层膜, 由于Laves相R-Fe2纳米晶的析出使得超磁致伸缩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很小的外磁场(0.18 T)时, 衬底温度300℃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超磁致伸缩值为89.3 ppm (1 ppm= 1×10-6), 约为室温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在此磁场下超磁致伸缩值23.5 ppm的4倍. 同时还研究了垂直磁各向异性薄膜的磁化过程与超磁致伸缩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用磁控溅射法在加热到700℃的MgO(001)基板上沉积了FePt薄膜. 依靠基板与薄膜间的晶格失配, 形成了磁化易轴垂直于基板平面的L10相(001)织构. 膜厚为5 nm时得到了直径约70 nm的纳米粒子, 4.2 K温度下其矫顽力达105 kOe(1 Oe=79.58 A/m). 膜厚增加到50 nm时, 薄膜由不连续变化为连续, 矫顽力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用微磁学方法对单畴粒子的自发磁化和磁化反转过程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磁化反转机制是涡旋式的成核, 模拟矫顽力为121 kOe. 这意味着实验获得的矫顽力已经接近理想单晶单磁畴粒子矫顽力的极限.  相似文献   

4.
低纯Gd制备Gd5Si2Ge2的结构与磁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纯度普通商业纯Gd(99%)为原料制备Gd5Si2Ge2合金, 研究了低纯Gd5Si2Ge2合金的相组成、磁相变特征和磁热性能. 粉末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经1200℃, 1 h退火处理后, 低纯Gd5Si2Ge2合金具有Gd5Si2Ge2型主相、在268 K存在一级磁晶相变. 据磁相变温度附近的磁化曲线计 算, 低纯Gd5Si2Ge2合金在5 T磁场变化下的最大磁熵变为17.55 J·Kg-1·K-1, 具有巨磁热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系统中, 采用a-Si:H层淀积与原位等离子体氧化相结合逐层生长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一个系列的不同a-Si:H子层厚度的含氢a-Si:H/SiO2多层膜, 在室温下用肉眼观察到了较强的光致蓝光发射, 与此同时还观察到其发光峰峰位和吸收边随a-Si:H子层厚度的减小而逐渐蓝移. 对a-Si:H/SiO2多层膜的蓝光发射机制及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以(Ni0.81Fe0.19)1-xCrx为缓冲层的Ni0.81Fe0.19薄膜, 研究结果表明:当缓冲层厚度约为4.4 nm, Cr的浓度约为36(原子百分数)时, Ni0.81Fe0.19薄膜的各向异性磁电阻(AMR)值较大, 其最大值达3.35%. 原子力显微镜(AFM)及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Ni0.81Fe0.19薄膜AMR值最大时, 其表面平均晶粒尺寸最大, Ni0.81Fe0.19(111)衍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7.
俞成涛 《科学通报》1994,39(14):1274-1274
自1988年Baibich等人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巨磁电阻(GMR)效应以来,人们对各种磁/非磁金属多层膜做了大量的研究.Fe/Cr,Co/Cu和Fe/Cu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存在GMR效应的多层膜系统.金属多层膜中出现GMR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相邻磁性层之间必须存在反铁磁耦合.最初人们对Fe/Ag多层膜的研究没有观察到反铁磁耦合.然而,Bruno等人对磁性过渡族金属/贵金属多层膜的理论计算表明,其中存在铁磁-反铁磁层间耦合振  相似文献   

8.
以Mn(OH)2作为反应前驱体, LiOH为锂化剂, (NH4)2S2O8为氧化剂, 采用原位氧化插层反应方法, 在缓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出层状正交结构LiMnO2.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核磁共振(7Li-NM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使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单一相、晶型较好、纯度较高的样品. 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方法合成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08 mA·h·g-1, 30周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80 mA·h·g-1.  相似文献   

9.
γ-Al2O3纳滤膜的特性参数及工作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蓉春  雷晓东  魏刚 《科学通报》2003,48(7):665-66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Al2O3纳滤膜. N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特性参数为: BJH脱附平均孔径3.9 nm, BJH脱附累积孔容0.33 cm3/g, BET比表面积245 m2/g, 孔径分布非常窄. 测定了γ-Al2O3纳滤膜的Ca2+截留率-跨膜压差、Ca2+截留率-处理液浓度、Ca 2+截留率-处理液pH值等工作曲线, 发现Ca2+截留率随跨膜压差的升高而增加, 随处理液中CaCl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Ca 2+截留率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 在Al2O3的等电点(pH = 7.5)其值最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和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 PAGE)分析了Aβ1-40在溶液中的寡聚体存在形式, 并对三聚体进行了分离, 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Aβ1-40可溶性三聚体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0.231 mmol/L的Aβ1-40能在24 h内以稳定的低分子量寡聚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主要成分为可溶性三聚体. 通过SEC分离得到的Aβ1-40三聚体, 可以明显升高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 作用强度高于同浓度的Aβ1-40纤维. 另外, Aβ1-40三聚体与Aβ1-40纤维所引起的胞内钙升高的方式不同, 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斌  王立铎  张德强  邱勇 《科学通报》2003,48(22):2328-2332
选择钛酸四丁酯-石油醚溶液体系, 使用浸涂、烧结方法制备了致密TiO2薄膜.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了薄膜的组成, 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TiO2致密膜的透射光谱表明, 该薄膜在可见光区有很好的透过率. 利用该种致密TiO2膜, 制备了固态Grätzel电池, 其光电特性表明, 所制得的致密膜起到了很好的阻隔导电基底和空穴传输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C60复合LB膜的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B技术, 利用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及胺的组合对C60进行限域, 制备了C60复合LB膜. 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以及微摩擦学和宏观摩擦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在限域体系C60复合LB膜中, C60存在两种结构, 一种是尺寸分布在150~230 nm之间的聚集体, 另一种是尺寸小于20 nm的小聚集体. 微摩擦学研究表明, 大C60聚集体对应较高的摩擦力, “棘轮效应”明显; 小C60聚集体则显现出“微滚动”效应, 具有很低的摩擦力. 宏观摩擦学研究表明, 大C60聚集体主要起支承载荷和耐磨作用, 并随其分散性的提高及粒径的减小, C60复合LB膜的耐磨寿命大幅度提高; 而小C60聚集体主要起减摩作用. C60复合LB膜的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大而降低, 具有和边界润滑膜相似的摩擦系数-载荷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0对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可溶和纤维化的Aβ1~40 对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可溶和纤维化的Aβ1~40 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均是浓度依赖的. 可溶的Aβ1~40 只有当其浓度达到3 mmol/L时才能使膜的通透性增加, 而纤维化的Aβ1~40 的毒性作用远远强于可溶性的Aβ1~40 , 当浓度为1 mmol/L时, 即有明显作用. 当其浓度达到3 mmol/L时, 不但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而且核膜也有严重破损. ②高浓度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β1~40 均能使胞内Ca2+升高, 升高的幅度呈浓度依赖的. 纤维化的Aβ1~40 诱导的胞内Ca2+的上升比较同步, 且反应很快. 这提示高浓度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β1~40 神经毒性与细胞膜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及胞内Ca2+平衡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Ni80Fe20/Cu多层膜巨磁电阻与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宏伟 《科学通报》1998,43(14):1485-1488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了取向的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的Ni80Fe20/Cu金属多层膜。室温下,饱和磁电阻值随着Cu层厚主的增加呈振荡变化,在Cu层厚度tCu=1.0,2.2nm时。  相似文献   

15.
徐超  李国栋  李晓伟  王利刚 《科学通报》2006,51(15):1742-1745
对所制备的铁基稀土金属间化合物La0.8Ce0.2Fe11.4Si1.6的相组成、巡游电子变磁转变(IEMT)特性和磁热效应(MCE)进行了研究. 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在经1373 K真空退火处理5天后, 化合物La0.8Ce0.2Fe11.4Si1.6为单相立方NaZn13型晶体结构. 由居里温度附近的等温磁化曲线可计算出, 在0~3 T低磁场变化下, 该化合物在其居里温度TC(约186 K)处的最大等温磁熵变为78.29 J/(kg·K), 具有低磁场下的巨磁热效应. 根据TC附近升场和降场过程的等温磁化曲线测量分析, 该化合物的巨大磁熵变来源于T=TC处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剧烈变化, 以及TTC处由磁场诱导的IEMT的一级磁相变.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电解质[BMIM]HCO3室温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物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BMIM]HCO3室温离子液体, 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相关物化性能, 如密度、表面张力、黏度、电导率和电化学窗口等, 并考察了该离子液体的溶剂性能. 实验发现, 该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 其电导率较高, 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 电化学窗口为3.3 V, 密度、表面张力、黏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该离子液体与多数常规溶剂互溶, 并对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为在离子液体中直接电解金属氧化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Ta/NiFe/Bi(Ag, Cu)/FeMn/Ta和Ta/NiFe/FeMn/Bi(Ag, Cu)/NiFe/Ta多层膜. 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了薄膜样品Ta/NiFe/Bi(Ag, Cu)/FeMn/Ta的织构. 在NiFe/FeMn界面沉积大量的Cu也不会影响FeMn层的(111)织构. 与此相反, 在NiFe/FeMn界面沉积少量的Bi和Ag, FeMn层的织构就会受到破坏. 研究发现, 这与隔离层原子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有关. 在Ta/NiFe/ FeMn/Bi(Ag, Cu)/NiFe/Ta多层膜中, 研究了反铁磁薄膜FeMn与铁磁薄膜NiFe和NiFe间的交换耦合场Hex1Hex2相对于非磁金属隔离层Bi, Ag和Cu厚度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非磁金属隔离层厚度的增加, Hex1的大小基本不变, 保持在10.35~11.15 kA/m之间. 交换偏置场Hex2随着Bi, Ag和Cu厚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并趋于平滑. 当Bi, Ag和Cu的厚度分别为0.6, 1.2和0.6 nm时, 交换偏置场Hex2下降为0.87, 0.56和0.079 kA/m. 此后, 随着隔离层厚度的增加交换偏置场Hex2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许多理论在处理时虽然并不尽相同,但就其物理本质和机制来说都源于自旋相关散射,这一点是大家普遍公认的.巨磁电阻的产生来自于自旋散射的不对称,也即散射势与自旋有关,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依赖于自旋的散射势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张凌云 《科学通报》1997,42(6):603-606
<正>目前有关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许多理论在处理时虽然并不尽相同,但就其物理本质和机制来说都源于自旋相关散射,这一点是大家普遍公认的.巨磁电阻的产生来自于自旋散射的不对称,也即散射势与自旋有关,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依赖于自旋的散射势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