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海峡单肢水母属二新种(丝螅水母目,高手水母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采自台湾海峡的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丝螅水母目(Filifera Kühn,1913),高手水母科(Bougainvillidae Lütken,1850),单肢水母属(Nubiella Bouillon,1980)二新种,即粗管单肢水母,新种(N.crassocanalis sp.nov.)和母芽单肢水母,新种(N.medusifera sp,nov.).其鉴别特征如下:1)粗管单肢水母,新种,伞钟形,无顶突,外伞上有分散的刺细胞;垂管短,无胃柄和口管;4个大的生殖腺,间辐位;口简单环状,从口缘上部伸出8条不分枝的口触手;4条辐管粗,边缘不规则;4个缘触手基部近梨形,每个基球背轴有1个内胚层棕红色致密块,并向辐管有1短的突起,4条具有环状刺胞的单生触手;外伞主辐位伞缘有4个囊状刺胞囊,有短管和触手基球连接;2)母芽单肢水母,新种,伞钟形,无顶突;无胃柄,垂管发达;生殖腺环绕在垂管上,在垂管上方有许多水母芽;口管宽大,口环状,在口缘上方有10条不分枝的口触手;4条较细辐管;4条主辐位缘触手,触手基球长锥形,4个外伞刺胞囊,直接和触手基球相连.  相似文献   

2.
材料采自厦门港,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厚伞拟杯水母的胚胎发育、浮浪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附着、变态过程、变态水螅的形态以及各发育阶段的刺胞等。该种受精卵进行辐射卵裂,以内移为主形成原肠,浮浪幼虫对附着基有一定的选择,经过复杂的变态发育成拟钟螅型(campanulina)的水螅?,水母体、浮浪幼虫与小水螅均具有无刺等丝刺胞、基刺等丝刺胞和(或)具刺短柄丝刺胞。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报道台湾海峡软水母亚纲4个新种:网状卷丝水母Cirrholoveniareticulatan.sp.、宽胃拟触丝水母Paralove nialatigastern.sp.、带腺八管水母Octocannoidesteniogonian.sp.、和异手秀氏水母Sugiuraheterneman.sp.;4种我国首次记录:康德水母KantiellaenigmaticaBouillon,1978、柄杯螅水母HebelladissymetricaBillard,1993、芽侧丝水母HelgicirrhagemmiferaBouillon,1984、兰吉美螅水母Clytiarangircae(AgassizzandMayer,1902).对新种和新记录种类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绘.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域钵水母类新纪录(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向心水母Lychnorhiza arubae Stiasny 1920、马来向心水母L.malayensis Stiasny 1920、哈登堡水母Acromitus hardenbergi Stiasny 1934、拉宾端鞭水母A.rabanchatu Annandale 1915等4种新纪录和鞭腕缨口水母Thysanostoma flagellatum(Haeckel 1880)1种新记述.这些种类隶属于根口水母目中的3科、3属.  相似文献   

6.
记录了中国海域的十字水母、立方水母、冠水母、旗口水母和根口水母35种,隶属于是16科23属,其中东海及南海的种类多于黄渤海.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台湾海峡南部和厦门港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Haeckel,1866)柄杯螅水母科(Hebellidae Fraser,1912)一新种——有丝十盘水母(Staurodiscus cirrussp.nov.)和玛拉水母科(Malagazziidae Bouillon,1984)一新种——中华八拟杯水母(Octophialuciumsinensis sp.nov.),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域的Atolla wyvillei,Cyanea capillata,C.ferruginea,C.purpurea和Cepheaconifera等5种钵水母。这些种类隶属于3目,3科,3属。  相似文献   

9.
广西沿海真唇水母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来自广西沿海真唇水母属(Eucheilota McCrady,1859)一新种--双手真唇水母(Eucheilota bitentaculata Huang,Li et Zhong sp. nov.).其鉴别特征如下:伞钟罩形,胶质薄;垂管短,口方形;生殖腺在辐管中部,肾形,当中充满卵细胞;4条辐管,1条环管;缘触手2条,相对排列,另2个相对的主辐缘疣,触手和主辐缘疣均有3对侧丝,4个间辐位缘疣无侧丝,触手和缘疣均无黑色素;8个平衡囊.还讨论真唇水母有效种及本新种与近似种的区别,同时提供中国海域真唇水母属已知有效种的检索表.模式种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作者从1974-1978年对中国海域钵水母类调查采集所获的标本。经分析记录钵水母(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除外)共23种,隶属于13种,17属。除前人已报导外,其中有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1.
烟台沿海的钵水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水母类中钵水母数量较少,世界上已记载200多种,我国沿海的钵水母尚缺乏全面调查。杜增端(1931)记录山东沿海3属,张玺(1935)记录烟台1属,林绍文(1937,1939)报道青岛和舟山十字水母5种,周太玄、黄明显(1957)在青岛、烟台和大连采得十字水母7种,许振祖、金德祥(1962)报告福建沿海钵水母3种,许振祖,张金标(1978)记录奥东  相似文献   

12.
怀地黄不同品种根部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怀地黄6个栽培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怀地黄不同品种的根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测量了怀地黄6个主流栽培品种的块根外观性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并测量不同品种块根的解剖结构,微量元素和梓醇含量的测定分别用荧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怀地黄不同品种梓醇含量、单株块根鲜重和块根中木质部的面积都有明显差异,梓醇含量和块根中木质部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公牛精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利用不同个体的海伏特、安格斯和荷斯坦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观察了不同品种不同个体种公牛精液的体外受精效果,利用五种海伏特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为17.6%~74.7%,囊胚发育率为1.0%~32.6%,不同个体间差异极显(P〈0.01)。利用五种安格斯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为34.7%~85.3%,囊胚发育率为6.2~40.5%,不同个体间具极显差异(P〈0.01)。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从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福建等省区采集虎头、克疫、紫花白、同薯8号、克新1号、克新4号和克新6号、燕子以及米拉等不同栽培品种感染PSTVd的马铃薯样品中,制备PSTVd粗提取物,以加拿大PSTVd强毒株系(S-PSTVd)和弱毒株系(M-PSTVd)作对照,采用往返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PAGE)进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感染中国不同马铃薯品种PSTVd的电泳迁移率均与加拿大M-PSTVd的迁移率相同.初步表明侵染中国马铃薯的PSTVd主要是M-PSTVd.用PSTVd虎头分离物,采用针刺块茎幼芽和叶片摩擦接种方法,分别接种到无PSTVd的健康虎头和克皮上.检测结果表明,在初感染和续发感染植株中,PSTVd浓度分布有共同的规律,从顶部叶片、中部叶片到基部叶片中PSTVd浓度依次逐渐减少.PSTVd接种明显抑制了植株生长,并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由不同品种初感植株收获的块茎,均有很高的PSTVd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采集桉树枯落物样品,对其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分离共获得19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129株分属于10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利斯特菌属(Listeria)等;放线菌23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真菌44株分属于12个属,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分析表明:桉树枯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表现为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不同时期三大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混交林中的三大菌数量比纯桉林中的高。  相似文献   

16.
沈阳城市庭院及道路绿化木本植物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沈阳市庭院及道路绿化木本植物的应用和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庭院主要应用的绿化木本植物有69种,但占优势的只是少数几个种,按数量多少排在前10位的树种占庭院木本植物总量的68%;针叶树应用比例相对较低,平均为13.29%,而阔叶乔木占总株数的40.7%,花灌木的应用比例差异较大.道路主要应用的木本植物50余种,其中针叶树6种、阔叶乔木28种、花灌木16种.按数量排在前10位的树种占调查道路木本植物个体总量的59.7%.从株数上看,针叶树平均仅占8.1%,阔叶乔木占61%,花灌木占30.9%.道路树木针阔比仅1∶11;乔灌比7∶3.道路绿化存在植物品种过于单一,乔灌比过大、针阔比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