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远古蛮荒,闪电划过天空,自然界的火种遗落人间。火在点亮了远古人类社会漫长黑夜的同时,也照亮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火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健康、土地、安全,也可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包括自然资源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水火无情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训诫。  相似文献   

2.
正火原本是自然的专利,只因一次偶然,火被带到人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无火时代到有火时代,人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火的使用加快了人类成为自然主人的进化历程,促进了人类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完善,为人类宗教文化生活添加了新元素,同时火登上人类祭祀的神坛,成为人崇拜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最早只会从自然界中获取天然的没有经过加工的食物,有了火以后,人类学会了"烹",这使人比动物进食高了一个档次,而学会用调味品来"调"制食物的味道,才真正使人类有了饮食文化。调味品的发展历史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凡是烹调水平高的民族都是文化渊源深厚的民族,尤其是素以美食大国著称的中国。原始社会,人类茹毛饮血,在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人类才学会了用火来烤制食物。神农氏时  相似文献   

4.
<正>西侯度的记忆,不知有多少已在漫漫岁月中,被时间长河的隐隐涛声淘得无影无踪、没入尘埃;唯有它给人类带来的文明跨越,在伴随人类的进步中,一路前行……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远古时期,先祖逐渐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他们用火来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照亮黑暗、驱散严寒……可以说,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  相似文献   

5.
用超高压烹饪食物 熟食对加快人类本身的进化、使人类走向文明社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人类知道用火起直到不久前,在几十万年中,人类树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只有用火也就是用加热升高温度的方法才能把东西弄熟。汉语中所有同烹调有关的字,如焖、烤、炒、爆、烧、炖、烩、熘、炸等,无不从火,便反映了这种情况。 几十万年来,似乎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来烹饪食物成为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是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目的是警示人们小心火灾。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将带您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去看看古人对火情的预防和应对。火与中国文化很久很久以前,某一个聪明的先民无意间发现了火的妙用,从此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在没有电的时代,火对于人类的意义极为重大。照明、烹制食物、驱赶野兽,都离不开火的参与。如何取得火种,如何保留火种都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生存技能。然而水火无情,火一旦失控,则会对人  相似文献   

7.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用火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发现的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遗址经过3次发掘出土了7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工具、大量动物化石及其他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2006年对黄龙洞进行的第3次发掘中, 在人类化石层位发现了大片的黑色物质, 疑为古人类用火证据. 采用微观形态分析、碳元素含量测定及地层高温事件检验3种方法对可疑的燃烧地层样品进行了检验分析, 结果显示: 可疑燃烧样品碳元素含量达到64.59%~73.29%, 明显高于取自附近对比样品的碳元素含量范围5.82%~9.49%; 对可疑燃烧样品的微观形态分析发现有薄壁细胞、纤维细胞、射线、导管等植物结构, 这些特征清楚地表明黑色物质是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炭屑, 燃烧的植物可能是被子植物阔叶树; 高温磁化率测量证实可疑燃烧地层经历过高温事件. 基于这些检验可以确认在黄龙洞发生过燃烧. 根据对遗址自然情况及人类在洞内活动证据的分析, 认为这些燃烧是当时人类进行控制性用火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对火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人类科技文明中的重要事物。本文着重从生火方法,对生火原因的解释、对火的归纳与分类、对火本性的认识以及对火本质的探索等方面,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人对火所达到的认识水平。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对火的认识既有传统科学文化的显著特征,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历史成绩。  相似文献   

9.
松园 《自然与人》2014,(6):22-26
从清除水网"毒瘤"到节能减排,绿色化学家的努力无处不在。人类使用化学改善生活的历史已不下几万年,一个早期的例子就是使用火。人类史前的祖先用火烹煮食物,这是人们使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特性的伟大实践。这以后,他们的后代学会了将不同材料混合起来制造新材料。例如,他们将岩石、矿物和一些来自动植物的材料相混合,有时对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经过反复尝试,他们知道了如何制造更合用的新材料。在这方面,制作颜料和肥皂是两个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10.
古人类学老专家贾兰坡教授,根据近年来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古人类学的发现,果敢地提出人类开始用火的时间为170万年前,把人类用火的历史一下子提前了100多万年。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在人类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完成很多工人很难完成的任务;在科研活动中,机器人探测器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最隐秘的角落;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型机器人让生活更加轻松。最近已经出现了可以同步接收人类大脑信号的机器人,机械义肢的普及指日可待。科学家们对机器人的研发从未停止,而机器人爱好者们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这个夏天,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2.
开拓创新,是对过去的否定,对现在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有了这种否定,有了这种不满,有了这种憧憬,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就不再老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整个社会也就因此大大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开拓创新,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正是因为有了它,人类才发明了火,发明了箭,发明了蒸汽机,发明了电脑,发明了宇宙飞船。开拓创新的光芒照向哪里,哪里就能透过黑暗,露出光明,它投射于宇宙,就发现了太阳系真实的图画,发现了海王星,发现了太阳的组成;它投向大地,就发现了大地的形状,发现了地球的大小,秤出了地球的重量,发现了大陆的漂移;它投向微观世界,就发现…  相似文献   

13.
玉华 《科学之友》2005,(10):69-7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夫妇不孕的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8.7%~16.5%。为了使不孕的夫妇享有做父母的权利和乐趣,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努力,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助孕”新技术。实践证明,众多的“助孕”技术在给不育夫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隐患。  相似文献   

14.
科技前沿     
<正>我国将开发"可燃冰"我国计划于201 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天然气水合物因外观像冰且遇火即燃,俗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这个工程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进程,引发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化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与信息网络化从 2 0世纪 4 0年代计算机进入人类社会以来 ,社会信息化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4 0年代 :计算机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社会信息数字化 ;70年代 :计算机从大型机向个人电脑扩展———数字信息个人化 ;90年代 :计算机网络化———个人信息社会化 ,或称“信息网络化”。2 0 0 0年 7月 2 2日 ,八国首脑在日本冲绳发布了《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冲绳宪章》的核心有两点 :即数字机遇和数字鸿沟。在今天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讨论数字化生存的时候 ,对数字机遇的提法应当比较好理解。机遇是一种可能 ,可能与现实之间还受多种其…  相似文献   

16.
玉华 《科学之友》2005,(19):69-7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夫妇不孕的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8.7%~16.5%.为了使不孕的夫妇享有做父母的权利和乐趣,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努力,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助孕"新技术.实践证明,众多的"助孕"技术在给不育夫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隐患.  相似文献   

17.
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然而自然资源不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迫切需要人类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矿20世纪以来,从以开发金属资源为主到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工业矿物和油气,一些寻找和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的工业部门得以发展。现今,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源工业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持续增长的需要要求我们不断地勘探和开发新的矿床。虽然一些紧缺的矿产资源在地区上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人类罔顾河流承载能力,片面追求河流的社会功能,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给河流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危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发展,河流健康问题引起各界广泛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反思,最终发现只有尊重河流生命、维持河流健康、实现人水和谐,才是人与河流的相处之道,才能促进河流和人类互利互惠、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9.
Morse  SS 沈凝 《世界科学》1991,13(6):40-43
如果说潘朵拉盒的打开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罪恶和不幸,那么,人类向自然环境的不断开发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打开了另一只“潘朵拉盒”——动物身上的各种病毒通过各种途径向人类转移,引起了人类流行性疾病的大爆发.要制止这种危险的到来,就必须重新认识环境开发的模式和人类行动的后果,实施“病毒根除计划”.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26日北京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事业.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来,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方法和规范,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卓越的科学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思想源头,是促进社会繁荣昌盛、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学正处在走向卓越的新起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学习借鉴和艰苦探索,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科学体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