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中国各级政府来讲,如何有效地在互联网空间传播政府形象是一个新课题。以2011年的中国形象宣传片为例,根据相关调查,该宣传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对改善和提高中国国际形象有很大的帮助。但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自身形象怎么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至关重要。为了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必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自身形象,主要是通过主观努力,不断的追求良好的自身形象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政府为例,找出会展在政府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通过提出政府自身形象塑造与大众媒体传播等两种策略来更加有效地塑造与传播政府的国际形象,力求推动广西软实力建设,加快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负心女”形象为基点,探讨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魅力。她们在展示自身富有“人情”、“人性”的生命内涵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落后性和不彻底性。她们的这种双重特性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现代“负心女”是“美与丑”的共存体。但也正因为她们的这种双重性才使这一组形象更为生动、鲜活、丰满而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胡铂  吴芹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3):68-69,63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当"哲人王"、"中国佬约翰"、"付满楚"等出于西方人自身需要描述中国形象的套话充斥于西方文学当中时,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形象?在由海外华人、留学生这样一个特殊中国人群体创造出来的海外华人新移民文学中,"中国形象"又是以何种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6.
《镜花缘》对异国形象的描写丰富多彩。海外诸国在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两性关系等方面与中国迥然不同,但是,联系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作品中的他者进行形象学分析时,却发现作者对海外诸国的认识只是当时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尽管这些异国形象形态各异,但在本质上却是当时中国的一种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舆论屡屡误读、歪曲中国形象,尤其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西藏一直是西方歪曲和刻意建构的对象。这极不利于我国边疆稳定和国际形象。目前,国内外学界出于不同背景和目的,对“西方人眼中西藏形象”的主题有所批判,相关研究成果仍在不断产出,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与局限性。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考察可以认为,国内学者面对相关研究时,应减少对“东方主义”理论的依赖,避免陷入西方的逻辑陷阱;使用多样化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力求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以此与西方有效对话、加强舆论导向,从而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如何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成为了广大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所追求的目标。大学时期是学生职业规划的准备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大学生不但应要学习自身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更要认识以后自己的职业特点,以此为基础,来规范自我、完善自我。本文从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方面,探索分析现代大学生职业形象的设计,旨在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未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挪威女作家温赛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Kristin Lavransdatter》带有浓郁的中世纪风格,塑造了一个十分矛盾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形成与作家的信仰和自身经历、民族文化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的影响等有密切关系,在这一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作家对女性命运、人和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国际上为中国塑造崭新的国际形象。他从全球的视角出发,为中国构建了“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总体的中国国际形象。邓小平中国国际形象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国际上为中国塑造崭新的国际形象。他从全球的视角出发,为中国构建了“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总体的中国国际形象。邓小平中国国际形象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牟平 《青年科学》2009,(9):58-60
形象辨别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的自身条件,并且有着严格的测试方法。它在将来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从事一项重要的职业——警察。本文为此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作为一份国内公开刊号的报纸,也应同一切社会组织一样,注重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独树一帜,富有特色和魅力,从而创造优良的办报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透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系列,人们可以看到觉醒者面对自身反省的主观性和近乎傲慢的强烈意志力以及他们孤立于庸众、几近被吞噬的巨大悲哀。这一群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脊梁精神”。他们是中国现代废墟上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描写自然,抒发诗人情怀和志向的“托物明志”类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生动丰满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传唱。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和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托物明志”类诗歌在“形象群体”相互关系上以及“形象”、“诗人自我形象”和“诗歌主题”相互关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在自身形象的修饰和塑造中,应该是最富美感、最具审美的。这种美,即是和谐,是内在精神与外化行为、党员意识与党员形象、平凡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党员在日常的言谈举止和危急关头的取舍进退中都能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7.
张杰  陈小波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31-33,41
唐代是小说发展的重要转轨时期,女性形象的塑造也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前期的形象单薄,且以弱女子为主,中后期形象较丰满。其中,中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情女子,后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侠女子。造成这一嬗变的原因,既有小说这种文体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有社会生活及士人心态发生变化这一深层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功夫熊猫>,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中的新的形象.透过"他者"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新变化,也看到了中国的成长过程.这也过程与我们民族自身不断的强大是分不开的.我们还应该相信这样的新形象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充满了中国作为"他者"的异国形象.这些形象较之以前好莱坞的被贬抑的中国银幕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无论我们希望国际社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形象,构造这个形象的素材必须是来源于现实的中国。中国社会本身发展的速度、质量、结果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是构建中国国际形象的基本素材。国际社会(包括媒体)对  相似文献   

20.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