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1,(13):33-3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l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11,(5):22-26,28,32,34,37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种种事实表明,这一号称"1200年一遇"的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灾害残酷而无情地吞噬了众多日本国民的生命和财富,并使日本经济的复苏之路变得异常坎坷与曲折。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大?日本灾后重建工作面对怎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几乎每天都有无害的小地震发生,日本人都习以为常了。然而,日本的地震科学家们却大不一样,他们日夜24小时值班,警惕地注视着各种地震测试仪表。据日本各地地震预报中心的记录表明,日本的地表压力正日益增加,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增加到地壳所不能承受的极限而爆发地震。日本地震学家们推测,下次地震震级可达里氏8级。地点是在关东平原及其附近的地下,其中包括东京和与东京毗邻的东海地带以及西部的名古屋市等地区。时间是从现在起到今后20年内的任何时间。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下午14∶46发生在日本本州东北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的9.0级特大地震,地震特别是由此引起的海啸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其导致的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威胁至今仍未消除。另一方面,日本先进的建筑防震技术,以及较为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灾害的影响。作为一衣带水,也是地震多发的我国,我们无法抗拒灾难的发生,但需要从灾难的悸痛之中寻找启示,学会思考,思考如何与灾难保持距离,思考如何有效应对灾难。  相似文献   

5.
王新生:日本绝对是一个地震大国。三级以上的地震每天就有四次,全球六级以上的地震大概20%发生在日本。日本有86座活火山,占了全  相似文献   

6.
公共电话亭外静静的长队,撤离的公路上没有人鸣笛,在避难所中吃一点点的食物却毫无怨言。在日本和中国的媒体上,我们之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民就是如此"淡定"。  相似文献   

7.
日本有句俗语说,世界上有四样东西最可怕:地震、打雷、火灾、父亲。其中,地震排在“四怕”之首。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缘的日本,就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全球里氏6级及以上地震的20%都发生在这个岛国,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000次左右。2011年3月11日,一场导致山呼海啸、山崩地裂的大地震突然袭来……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囊》2012,(11):8-17
汽车行业削减在华产量、中国赴日游客锐减、日本电子产品滞销……钓鱼岛“国有化”措施导致日中关系急剧恶化,日本企业在华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在与全球经济减速的双重打击下,日本国内经济和企业信心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9.
 依据《地震应可预测》一书收录的自中国初建电信传输台网以来,涉及近半个世纪的地震活动性图像,震级跨度自M3.0—M4.0级中强震至M8.0级大震,着眼于地震大尺度的观点,将中国地震的活动性图像置于全球地震活动框架中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到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发生的,大地震不是任何时间都能发生的,大地震有其特定的时空结构。条环交会、差异活动和深震与天外来客事件等是制约发震时空窗口的主要因素。条带与圆环的交会基本上有三种类型:条带与条带、圆环与圆环以及条带与圆环。研究了空区的特征形态,认为似用屈曲传递动力的组合环节以解释可能更为合适。因之重点应着眼于对其两者(活跃与平静)的差异性组合。鉴于大地震发震时刻窗口经常处在天外来客的节点上,因之我们尚需关注那些非随机的天外来客事件。本文阐述了制约发震时空窗口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也已在2011年3月11日M9.0东北日本大地震观测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0.
1835年3月4日,达尔文看到刚刚发生过强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浦西翁市时曾对天长叹:“人类用了无数时间与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城市与文明,只在1分钟内就被彻底地毁灭。我对大自然在一分钟内就能造成如此巨大灾变的震惊程度却比对灾害受难者的同情来得更甚。”除了震惊与同情,每次地震的发生也令我们对地震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4,(5):24-27
<正>2012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政府在东京举行追悼仪式,日本明仁天皇夫妇、野田首相、国会议长以及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的遇难者家属代表等,共约1200人出席了仪式。此时,东京街头所有的公司和商店或是降半旗或是挂黑布条,以示哀悼。我和水手长大约翰、卡尔·李携和14岁的美国小子佐藤费希尔一行四人,一起参加了追悼仪式。之后,我们又驱车前往宫城县石卷市,为一年前在地震、海啸中遇难的佐藤霍尔曼祈祷。  相似文献   

12.
2021年2月13日晚,日本福岛东部海域再次发生强烈地谣,震级达7.3级。据日本气象厅解释,此次地震为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3.11大地震是日本地震观测史上最大级別地震,震级高达9级,同时引发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等严重灾害,成为罕见的复合型巨灾,给日本带来深重影响。十年之后再次发生强烈余震,让世人再次认识到自然的威力与可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地震,导致67000余人遇难,2万余人失踪,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继日本、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在此,有必要考察和借鉴日本的危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敏  刘淑  孙阳 《科技信息》2012,(18):88-89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日本最大的邻国,中国经济又会因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某大学日语专业的就业情况,运用实地调查以及科学数据分析的方法,由点及面,阐述东日本大地震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甚至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说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可为东日本大地震下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共电话亭外静静的长队,撤离的公路上没有人鸣笛,在避难所中吃一点点的食物却毫无怨言。在日本和中国的媒体上,我们之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民就是如此"淡定"。但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人抢购食品、灾区出现偷窃、救灾行动缓慢的零星报道开始出现在别国媒体上。  相似文献   

16.
江瑞平 《世界知识》2023,(21):70-71
<正>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的一番言论,再度引发日本社会对其经济颓势的高度关注。野口指出,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正在急速下滑,已跌至全球40个发达经济体的第27位,处于将被踢出发达国家行列的边缘。事实上,野口所关注的还只是人均指标,如果关注总量指标,日本经济的这种颓势更加明显,而且无论从长期趋势、当前动向,还是从未来走向看,都呈不断加剧之势。  相似文献   

17.
林晓光 《世界知识》2008,(11):34-34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场八级地震在我国四川省发生。刹那间,天崩地裂、房屋倒塌,无数个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下。 中国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到东瀛日本后,媒体实时传送大量文字消息和图片,一幅幅牺牲巨大、损失惨重的图像,使饱受地震之苦的日本国民感同身受。他们迅速地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奢侈性消费的忧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20世纪末期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和奢侈品消费王国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的1500亿美元跌落到2002年的800亿美元。中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2004年,日本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41%,美国为17%,欧洲各国共占16%,中国则占12%,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占全球总量的29%,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这次是地震、海啸、核泄露三重灾难的叠加,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都非常惨重,因此灾后重建的物资和资金需求极为庞大,很可能对日本的主权债务和贸易收支状况以及全球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供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