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看似相对,实则相辅,它们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辨证关系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象似性原则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象似性,这种象似性直接映照所表现的意义、概念、和经验结构。该原则包括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等。本文以顺序象似性原则为基础,列举该原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层面、语用层面和篇章层面中的体现,以揭示顺序象似原则在语言符号中的普遍与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语言象似性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在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语言象似性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的介绍以及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关系的介绍,来了解语言的另一基本特征,也就是象似性。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对于诗歌语言而言,象似性被强调为制约诗歌篇章结构的原则之一。象似性既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也是重要的认知原则,除了作为诗歌的修辞手段以外,它在语言使用中还具有连句成篇的衔接作用,是语篇的隐形衔接手段之一。从语篇层面可以揭示象似性在视觉诗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同形现象与形式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符号学象似性概念引伸之语言同形象为基础,讨论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不同表意形式所显示的功能似特征及象亿的语言效果,进而分析论证语际转换中“形式可译”的内涵所指和理据。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对各自文化的影响,指出文化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与文化中 ,因此 ,在学习语言时 ,我们不仅要了解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 ,而且要对这种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差异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交际的失败及由此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并非是绝对任意的,它存在着明显的象似性特征。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翻译的象似性则是指目标语在音、形、句法功能及篇章层次上与源语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英语委婉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3个方面来探究英语委婉语的汉译,必将促进人们对于英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8.
任妍彦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55-157
距离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基本含义是概念距离越小语言形式上的距离也更为接近。象似性从语法和语用等层面上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师应当将语言象似性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象似性是句法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简要地探讨了性别言语差异在句法上的象似性规律,并得出形成该句法结构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鉴于当前的研究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认为象似性应替代任意性成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性。本文认为:象似性和任意性应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现实同构,刻意重复所致的各种修辞格就是其典型体现之一.基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原则,辅以象似性中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等,来就因重复而产生的回文、花园路径、夸张、排比、连珠、双关等手法的产出和理解进行认知语用阐释,能更好佐证言语确实与现实同构.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鉴于当前的研究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认为象似性应替代任意性成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性。本文认为:象似性和任意性应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一项热门话题。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本文试从象似性角度分析英语修辞格,将象似性理论与修辞格结合起来,重点论述象似性理论在英语修辞格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象似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符号的语音、语形或结构之中.运用象似性的相关理论,以<暮光之城>为语料,将小说中的省略号划分为引文内与引文外两个维度,对省略号的象似性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引文内主要运用数量象似性,同时也伴随使用标记象似性与语义象似性;引文外则以语义象似性为主,同时使用标记象似性及数量象似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不仅是占支配地位的交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可被感知和携带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反射出入的感知和观念。认知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符号的认识,增进了对语言符号本质,语言符号理论的反思。本文从认知角度回顾了语言符号的发展史;展示了语言符号的认识背景、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概况;体现了语言符号研究成果。本文在看到前入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目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符号的新认识一象似性及其特点、类型、及语用体现进行诠释;并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以及它与象似性的矛盾关系如何界定,本文从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二者都是可以论证的,同时存在,互相补充,而并非非此即彼的。  相似文献   

18.
周永平 《科技信息》2007,(36):136-137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就是这两种观点的延续。哲学家、符号学家以及语言学家都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简要介绍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背景、定义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目前的象似性研究作出评述,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语言符号的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符号性是语言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语言的符号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拟就语言的符号性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我们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苏艳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53-155
距离象似性是指语言成分之间的形式距离对应于它们之间的概念距离。英语委婉语在句法、篇章和语用三个层面均体现了距离象似性。句法层面的距离象似性主要体现在动词过去时的运用,转移否定和使用间接使役动词;语篇层面表现为间接式语篇布局的运用;语用层面体现为话语的长度象似于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距离象似性为我们理解和掌握英语委婉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