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投入了大量的报道。相比唐山地震时媒体的表现,对这两次震级相当的地震的报道,我国媒体的表现差异很大。本文对两次地震后媒体对灾难的报道进行对比,从新闻时效性、信息量、报道角度、新闻表现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媒体在应对重大安全新闻事件时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央视关于汶川地震的现场直播是一次成功的灾难报道。分析央视汶川地震直播框架选择的动因,需要回到历史语境与中国国家媒体面临的当代信息传播格局。这一问题又被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次地震报道对唐山地震报道的反思性镜鉴,二是多路媒体的真相报道的效率竞争构成的框架选择刺激-反应机制,三是具有自媒体的观众信息流通渠道对央视直播构成的效率考评机制。结合上述三个层面的考虑,可以勾勒出在这个时代,电视媒体如果想获得更大的作为,应该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电视直播。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决定了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生存和空间拓展,而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导致我国国家形象受损。就此提出改善我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倡导开明的传播理念,正确处理和对待负面报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推进全方位媒体公关;尊重国际传播规律,增加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频度;把握有效传播的方法和技巧,重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4.
英国媒体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国际学界重要的媒体文本叙事分析理论。它表述了媒体阅读者惯常的三种媒体解读方式:其一是首选意义解读,其二是抵抗性解读,其三是协商性解读。这三种解码模式对西方媒体制作者而言即三种媒体编码方式。解读分析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3.14”“藏独”事件、奥运火炬受阻、“5.12”汶川地震等媒体文本时,我们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有时批判、有时赞扬、有时褒贬不一的媒体文本也是在这三种编码模式基础上而确立的。此外,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积极报道有力地证明了新闻公开带来的好处,它不仅戏剧性地改变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整体看法,也印证了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2003年非典之后有了长足发展,对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和公开报道津津乐道。然而,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报道的架构问题。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结合新闻框架理论,从新闻主题、新闻材料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三个层面对该报纸的汶川地震报道进行了考察,并由此总结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呈现出的新闻框架特色。  相似文献   

6.
杨杰 《世界知识》2008,(14):5-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迅速报道了地震灾情并时刻跟进报道,饱受地震困扰、感同身受的日本人民对中国发生特大地震表示了强烈同情,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奔赴灾区,成为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外国救援队,日本公众通过拨打电视热线、超市募捐等方式向四川灾区捐款,  相似文献   

7.
议程设置理论能直接影响大众的认识,为大众传播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报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的由来以及核心观点入手,分析了议程设置在媒介传播过程中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实现环境监视功能等作用,提出了对煤矿安全事故报道进行议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灾难成就新闻,灾难改变媒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使得我国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迅速提升,一些学者、研究人员和媒体管理人员已经对这个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本文将从传播过程的角度对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建构媒体公信力提出笔者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议程设置"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传播理论,校园媒体是高校的主要宣传载体,也是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该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切入口,对校园媒体运用该理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策略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黄伟 《科技信息》2009,(33):I0223-I0223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的巨大悲痛。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每项工作,与过去的灾难新闻报道做对比,我们的政府在社会各项事业中的管理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新闻行业领域,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我们看到在参与的新闻报道媒体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关于新闻报道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一些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情况,这给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溯源、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网络议程设置效果测量方法.研究发现,网络议程设置研究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议程设置研究,是一次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拓展,为更深层地探究媒体传播效果提供了方法和可能.此外,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研究作为计算传播学视阈下的一次理论拓展,说明了计算传播学研究范式对传播效果研究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工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出了相关专业的专家50多人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科学考察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土木工程学院李鸿晶教授和陈新民教授就赶到都江堰市,参加国家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地震灾区最艰苦的日子里连续工作了18天;地震后第4天,陈国兴教授、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汶川地震,中国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决定性胜利,胜利之余,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民了解的相关信息有多少?公众对信息了解的深度、广度与媒体和政府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协调媒体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这次的地震中充分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汶川地震这个具体实例对我国信息公开的发展进行窥探,探索发挥媒介作用来完善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2008,(6):3-3
对“5.12”汶川地震信息的迅捷、准确公开,汇聚了国内外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产品重要的创作生产者与传播者,媒体同时也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的重要工具,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必须强化媒体在其中的引导功能。基于传播学的把关、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理论,分析媒体所具有的文化把关、设置文化议程、文化意见领袖功能,并探讨其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对全民健身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体育消费观念的培育,进而影响其发展。文章通过对主流媒体对"全民健身"信息的关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众媒体在对"全民健身"信息的关注度仍然较低,文章从新闻传播学视角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媒介培养和舆论引导功能等方面,提出增强大众传媒关注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在“5·12”大地震期间自媒体的表现,分析自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力,包括其传播模式和特性,如使信息第一时间涌现,促进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高渗透性互动,多视角多样态记录,充分整合民间力量等。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在危机事件中带来的负面因素及如何使危机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议程设置理论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重要理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议程设置理论是否还适合新的网络媒体时代?本文以人民网对"王鹏被跨省刑拘事件"的报道为例来分析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的时程和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认为,对于即将进入重建阶段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而言,唐山重建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他列举的教训包括:一是唐山重建的选址没有避开地震断裂带,因此建议四川汶川地震的一些重灾区城市重建应避开地震断裂带;二是唐山重建时,急于让百姓住上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