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抑泡孔管管束的排列方式,管间距,加热管子根数,热负荷大小,沸腾工质物性等因素对抑泡孔管管束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抑泡孔管束与光管束,低肋管束的沸腾传热性能截然不同,而与机加工多孔管束和烧结粉末表面管束有某些相似之处。管束中的沸腾管数增加,有轻微恶化传热的趋势;高负荷时这种趋势更明显;管间距直径比的变化对管束特性影响不显著;乙醇为工质时,管束排列方式和热负荷大小等对沸腾...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肋形隧道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2管)单管管外池沸腾实验。实验工质为R—113和R—11。实验结果表明:对R1131质,JK—2管沸腾给热系数比光滑管高2.5~15倍,临界热负荷高约100%;对工质R—11,JK—2管的沸腾给热系数比光滑管高1~10倍;与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1管)相比,在工质R—11和R—113中,沸腾给热系数高20%~150%。并建立了一个预报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5%以内的准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快速和安全启动的要求 ,实验研究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在同步启动过程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启动安全和启动时间的影响 .螺旋管的管圈直径和管道直径分别为2 5 6mm和 0 0 11mm .启动的参数范围是 :最大加热流密度 6 0 0kW /m2 ,最大质量流速 12 0 0kg/(m2 ·s) ,最大实验压力 3 0MPa .由实验得到了启动过程的单相湍流、沸腾传热规律 ,以及瞬态临界热负荷 .瞬态单相湍流传热和临界热负荷的规律与稳态的有明显不同 .瞬态湍流传热特性符合直管的Dittus Boelter公式 ,瞬态临界热负荷远远低于稳态的值 ,瞬态沸腾传热与稳态条件下的相同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池核沸腾换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3种表面活性剂SDS,Triton X-100和Triton X-114进行热重分析试验和对其溶液进行热稳定性试验的基础上,对3种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在常压下进行了池内核态沸腾换热试验,并对汽泡行为进行可视化观察.结果表明,200℃以内,3种表面活性剂的热稳定性好,3种表面活性剂溶液持续沸腾4 d而其表面活性基本不变.和水相比,表面活性剂强化池内核态沸腾换热的最佳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强化换热程度不同,它们与表面活性剂的溶解特性、离子类型和化学结构有关;溶液沸腾时,沸腾汽泡的脱离直径变小,脱离频率变快和更不易聚集,但非离子表面活性Triton X-100和Triton X-114由于存在浊点其沸腾溶液变浑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环路热管的热泄漏问题并提高其最大热流密度,本文提出了将引射器和沸腾池耦合于环路热管结构中。引射器由蒸发器产生的蒸汽驱动,抽吸补偿腔内的热液体以移除热泄漏并为沸腾池供液,而加工了柱状微结构强化表面的沸腾池则是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主要部件。首先实验研究了该环路热管在不同热负荷下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和稳态运行特性;然后根据运行温度以及主要部件的质量和能量守恒计算了环路热管内部的流速分布并定量评估了引射器对移除热泄漏的贡献;最后比较了本装置与传统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具有良好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热负荷变化后能快速建立新的稳态。适当增加蒸发器的热负荷有利于提高沸腾池的传热极限。当蒸发器热负荷为200 W时,沸腾池的极限热负荷为550 W,对应的热流密度高达114 W·cm-2,高于大多数传统环路热管。此外,得益于热泄漏的及时移除,本环路热管能在热泄漏占比高达28%时稳定运行。这些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有望运用于高热流密度和多热源系统的散热。  相似文献   

6.
开槽结构多孔芯体强化沸腾传热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槽改变了多孔芯气液流动结构,不仅改善从核态到膜态沸腾特性,而且使沸腾滞后减轻,沸腾工况更加稳定.为了考察开槽对沸腾传热的影响,根据多孔介质多相流动理论,建立了水平热管多孔芯体沸腾过程一维模型,计算了临界热负荷随开槽密度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开槽密度,分析了开槽尺寸和多孔芯特性对开槽密度的影响,为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沸沸腾傳热有核状沸腾与膜状沸腾之分。在核状沸腾时给热系数很大,而且随着热负荷升高,给热系数a也不断地增加。但是热负荷超过某一临界值q_(kp)时,给热系数a剧烈下降而发生膜状沸腾。如果热负荷不变,即与膜状沸腾发生的同时壁温剧烈升高,出现“烧毁”现象。所以临界热负荷乃是一切存在沸腾傳热的设备的实际操作极限。因此,近年来临界热负荷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出现了一些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但现有的一些计算公式,不是过分简化不能全面反映各种物性因素的影响,就是缺乏明确物理意义而不便于计算。本文乃是在研究沸腾傳热之临界负荷与流化床临界气速类似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一个准数方程式,以全面综合过去和新近各种条件下各种物料的沸腾临界热负荷数据。  相似文献   

8.
EHD强化微细槽道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横截面为2 mm×2 mm的微细槽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EHD强化微细槽道饱和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不同的外加高压电场作用下,饱和沸腾段的热流密度与平均壁面过热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外加电压对饱和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加高压电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微细槽道饱和沸腾传热,为探索EHD强化微细槽道饱和沸腾传热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 100及Triton X-114及其稀溶液进行了热稳定性试验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池核沸腾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表面活性剂及其溶液的热稳定性较好;和水相比,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所对应的质量分数或其附近时换热强化效果最佳;基准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
对三种强化表面管束池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光滑表面管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强化表面管束池沸腾对于光滑表面管束的强化传热效果,#2多孔表面管束(凹穴密度较大)最好,#1多孔表面管束次之,T型肋表面管束第三。  相似文献   

11.
对自制的多孔性金属薄层的泡核沸腾传热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单管沸腾装置,管内使水沸腾汽化,管外用电加热.在试验的温差下,多孔覆盖层表面的沸腾传热膜系数为光滑表面的2.22倍,泡核沸腾起始温差从3.9℃降至2.1℃.作者还分析了多孔覆盖层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并提出沸腾传热膜系数与温差关联式.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固体颗料到池沸腾换热表面结垢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沸腾工质为CaSO4饱和水溶液,换热表面材料为紫铜,固体颗粒是0.5-1mm的玻璃珠。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表面池沸腾条件下引入固体颗粒,只能在较短的运行时间内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当运行时间较长时,不仅不能强化换热,反而因结垢而使得换热情况恶化。在这说明,在沸腾炉中加入固体颗粒以强化换热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喷雾冷却时沸腾临界热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滴粒径较小的水-压缩空气混合喷雾流,在冷却高温水平传热面时的沸腾临界热通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喷雾条件对临界热通量的影响和定量关系,对工业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三种强化表面管束池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光滑表面管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强化表面管束池沸腾相对于光滑表面管束的强化传热效果,#2多孔表面管束(凹穴密度较大)最好,#l多孔表面管束次之,T型肋表面管束第三.  相似文献   

15.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FC 72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翅片高 )分别为 5 0μm× 190μm ,5 0μm× 2 5 0μm ,10 0μm× 15 0μm和 10 0μm× 30 0μm的 4种强化面芯片表面的流动与沸腾传热性能 ,探讨了FC 72过冷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 ,并与光滑面芯片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FC 72过冷度的增大 ,所有实验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增大 .强化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低于 85℃ ,而光滑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高于85℃ .在相同过冷度下 ,强化面芯片的最大热流密度是光滑面芯片的 7~ 9倍 ,表明微翅片结构能显著地强化不带电介质FC 72的沸腾传热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以烧结法制备铜表面多孔层的工艺过程,并以丙酮作为介质,测试了所制备的多孔表面强化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表面多孔管显著地强化了沸腾给热.以0.074~0.046mm紫铜粉和R粉的复合粉烧结多孔管为例,当热通量为2.00×104~6.85×104kJ/(m2·h),沸腾给热系数可达2.23×104~5.28×104kJ/(m2·h·℃),比普通光滑管提高8~24倍;总传热系数可达3800~6236kJ/(m2·h·℃),比普通光滑管提高0.7~6倍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抑泡孔管管束的排列方式、管间距、加热管子根数、热负荷大小、沸腾工质物性等因素对抑泡孔管管束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抑泡孔管束与光管束、低肋管束的沸腾传热性能截然不同,而与机加工多孔管束和烧结粉末表面管束有某些相似之处。管束中的沸腾管数增加,有轻微恶化传热的趋势;高负荷时这种趋势更明显;管间距直径比的变化对管束特性影响不显著;乙醇为工质时,管束排列方式和热负荷大小等对沸腾传热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甲醇为工质实验考察了方型微槽结构平板的传热特性,测试了6种不同尺寸实验段的传热数据,发现槽内单相液体对流随加热负荷或壁温升高有传热与流动形态的变化。分析表明,这种形态变更与微槽内液体因壁温升高引起的明显物性变化密切相关。文中分析了液体流速、温度以及微型结构的几何尺寸对传热及流动形态变化的影响。实验还发现微槽结构内的流动核沸腾与通常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微尺度传热的高技术应用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圆形液体浸没射流冲击核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113为工质,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圆形浸没射流冲击下射流出口速度、喷嘴直径、喷嘴至冲击板距离、液体流动方向及过冷度等对核沸腾传热曲线及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过冷度下的池核沸腾和冲击核沸腾曲线可以用统一的关联式来表达;提出的过渡沸腾传热表达式可以很好的用来关联实验数据;而临界热流密度随着速度增加及离驻点距离的减小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汽泡生成状态对沸腾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常规沸腾下的汽泡生成状态对沸腾传热强弱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诱发传热表面上汽泡的成核可使沸腾换热强化,相反,沸腾传热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