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真君是净明道教的创始人,以治水而有功于江西,成为江西人心目中的保护神。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其表现特点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主要原因除了许真君的崇高人品和伟大功绩外,还与许真君崇拜对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有关,在社会各个领域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一些痕迹,本文主要研究许真君崇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许真君信仰的形成与传布过程中,区域内农事因素的影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治水到祭祀,从割瓜到剪柏,其间关于农事崇拜的痕迹都所在多有。正是伴随江西境内农业生产情况的持续发展与壮大,许真君信仰也逐渐在江西境内的宜农区域渐次扩张,并最终成为了被江西人共同崇奉的江西福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神明原型、分布、表征等,认识、掌握这两种客家民间信仰产生地域分化的原因,试图揭示客家这个大化圈的内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在王朝征服和移民力量的影响下,广西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为了巩固统治,国家向民间大力推广民间信仰,代表忠、义的一些神庙得以在广西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明清以来大量移民进入广西,又丰富了广西民间信仰的内容,关帝、天后、北帝、许真君等外来神灵的信仰得到传播。由于近代广西社会动乱频繁,加上西学东渐,更因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广西民间信仰发展很不充分,且有不断式微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撰写目的 江西自古被号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邦,许逊真君就是江西的人杰之一。其治水功绩,堪与神禹媲美,其忧国忧民,不愧“忠孝神仙”称号。他受到世代江西士民的崇敬礼拜,得到王安石、曾巩、苏辙、黄庭坚、陆游、文天祥、谢枋得、解缙、胡俨、宋谦、黄滋爵等无数历代文人学者的讴歌赞誉,其传说广布于传记文学、小说、诗词、戏剧、民间故事之中,家喻户晓,誉满神州,不失为我国文化史上一束璨灿的鲜花。过去受极左思潮影响,许真君被诬为封建迷信产物,文革中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祠神崇拜。在温州地区的祠神中,主神以男神居多,女神相对少些。人而神的民间祠神占了温州地区祠神的绝大多数,他们或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是传说中的人物。温州本地神灵占有统治地位,其次是汉民族普遍信仰之神与周边地区传入的地方神。另外,温州地区的祠神具有下述3个特征,即流传范围的地域性、神神关系的无序性和神格角色的人间性。  相似文献   

7.
五显神发源于民间有关五位神的信仰,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五圣、五猖、五郎神等,相应地,传说的版本也多样。婺源的五通神信仰在有较大影响后通过地方士绅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在政府授封的干预之下变为五显神。五通神信仰虽被政府视为淫祠,但继续在民间流传,因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而发生了种种变异,使得五显神及其信仰亦正亦邪。此外,五通神信仰还主动和被动地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五显神从政府获得的封赠,在于道教的认同和扶植。道教对五显信仰的接纳与扶持还表现在对其神格作出与政府比较一致的定位,并赋予其正神的信仰内涵。佛教则从五通仙人与华光菩萨两个侧面接纳、改造五显神信仰,这反过来影响了道教对五显神信仰的改造。五显神庙宇众多,婺源五显庙多被视为祖庙。庙会是五显信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所谓"信仰论政治"中的"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即通过权力对神人关系及其神圣性的垄断而展现出来的象征权力,它是经由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历史事件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来看,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充分展现出了佛教信仰之神圣系统是如何进入王权的统治秩序,又如何通过王权的运作机制,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建构的神圣性基础,从而重新塑造了国家统治及其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公权力之合法性的超越特征。可见,佛教信仰的实践及其表达,一旦与国家权力及其制度紧密整合,便会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信仰特征。就此而言,南诏大理国时期对于佛教信仰之推崇及其权力运作机制之中对佛教信仰的最大依赖,实际上就是这种"信仰论政治"之意义在佛教信仰中的具体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9.
自秦汉以来,五岳列在祀典,为国家祭祀之重要神祇;五岳也是道教的名山灵地,有着自己的祭祀体系。两类祭祀系统最初各行其是,至唐时司马承祯力图将五岳真君列为五岳正真之神,但并未能取代传统国家祭祀之五岳神祇。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在东京开封设立五岳观,以五岳之神为奉祀主体,其与五岳所在地国家祭祀的五岳之神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道教五岳神与以儒教为基础的国家祭祀五岳神首次二位一体,融会于一身,完成了道教与儒教五岳神的首次真正完整融合。  相似文献   

10.
西山万寿宫古庙会远近闻名,在中国庙会文化中独树一帜。万寿宫作为江西庙会文化的突出代表,其知识谱系非常完整,前后贯穿数千年。明清以来,形成了以西山万寿宫为中心,以丰城、高安、南昌、新建、清江、进贤、抚州、奉新、临川、安义、鄱阳等为腹地的,波及全省的跨地域的祭祀许真君的庙会文化圈。万寿宫庙会之所以能够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认同,主要在于其拥有鲜明的地缘信仰特征和悠远而又深邃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1.
"紫姑"是中国民间诸神谱系中的"司厕之神","迎紫姑"是元宵节的特定节庆形式,受众极广,并因时地差异而发生变化.明清时期在赣、粤、闽等客家地区,紫姑信仰逐渐演化为月姑崇拜,二者在神职信仰、仪式流程和组织群体方面几乎一致,但受圆月崇拜和当地农事时令等因素的影响,其时令由传统的元宵嫁接至中秋.月姑崇拜在客家地区存续至今,除...  相似文献   

12.
正一提到"伊朗",很容易联想到两个概念:什叶派穆斯林、古波斯文明。那么,为什么以波斯文明著称的伊朗地区,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少数派的什叶派信仰,而没有如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那样接受逊尼派信仰?这是古代伊朗人在无法避免被伊斯兰化的情况下,为保持自己的族群特征而做的选择。古代伊朗人曾创造了辉煌的波斯文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是比犹太教还早的一神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4):106-110
观音全称"观世音",别称"光世音""观自在"等,是汉族人信仰的菩萨之一。8世纪中期以后,吐蕃统治河西,藏传佛教的观音形象也在该地广为流传。汉藏观音信仰对西夏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和黑水城等地,保存有大量西夏时期的观音造像和观音绘画等。论文对黑水城和敦煌等地出土和遗存的西夏观音绘画、经变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14.
神仙信仰是道教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诞生于两汉时期各地墓室、祠堂等建筑材料上的神仙信仰汉画,是道家信仰文化与人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想作品。其艺术形象包括天界尊神,河渎、民俗和地祗诸神,琼台女仙,他们受到了汉人的虔诚信奉并深深地影响着汉人的生存欲望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5.
宗教“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它们一起生长。”①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②由于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国家,“没有统一的君主”,因此,她没有共同信仰某一个神的统一的宗教。从外国、汉族地区传入壮族地区的宗教,也没有被壮族人民接受,从而专一地信仰某个教派,而是形成了一个以信仰道教为主,揉合巫术、佛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6.
龙母信仰作为水神信仰的一支,历史极为久远,它产生于秦代,历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最终成为南方地区普遍受祭的神灵之一。明清时期,民间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手段,龙母信仰成为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场域。龙母信仰以其"仁孝观"而借助国家权力得到普遍祭祀,国家则利用龙母信仰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安稳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7.
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有诸多学派,朱熹之前已有濂洛关闽之分,在朱熹之时,亦有江西之学、湖湘之学、浙东之学诸派.朱熹之后,历朝同样有诸多学派.朱子学派称"闽学",但朱子学不等于"闽学".朱熹称二陆之学为"江西之学",但陆象山之学不等于"江西之学",江西之学发脉于欧阳修、曾巩,经李觏、王安石,而成于周敦颐、张九成、陆象山."江西之学"以二陆心学理论特色得以"孤行于天下".江西是理学开源、心学萌生之地.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上饶.朱子学不入于江西,但江西是他讲学论辩任官施教的地方,朱子学与象山学同样在江西广泛传播,历宋元明而不衰.所以,江西是宋元明时代理学发展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万寿宫是净明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民众崇拜许真君的物质载体。万寿宫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是历代江西人参与创造、享用和世代相承的一种生活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事象。全面理解万寿宫文化内涵,把握其基本特征,对保护万寿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代源于汉地的关公信仰在容美土司完成了"地方化"过程,在容美土司社会中取得主流信仰的地位。关公信仰这一极具包容性的族群符号既表达了容美土司的内部认同,也表达了"国家在场"和国家认同倾向,更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容美土司在王朝中的屏翰位置及容美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可见,在历史的中国,边缘地区族群的边界不纯粹是排他性的,而是极具弹力和包容性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间宗教性节日,庙会往往与民俗传统文化及民族宗教信仰或某种祭礼习俗相关。自古,君王假神道以御民,“神”成了帮助最高统治者维持社会统治秩序的得力工具。故此,中国古代有“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为政之道。细细想来,这种以神没教而育民的思想,实际是愚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