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昌名士万廷兰及其家族的经历极具传奇色彩.万廷兰家族在其父万惟佐的经营下,由赤贫之家一跃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贾,此后万氏家族迅速转型,成为一门科甲的地方望族;万廷兰个人也经历了从科举成功、仕途顺利到丢官下狱、声誉鹊起的巨大人生转变.万廷兰及其家族的经历,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清代社会中地方大家族的发展历程,还为我们认识传统时期人们如何理解法律与人情关系提供了鲜活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书院建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状况、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介绍了山西书院建筑的特点:山西书院初建于辽代,兴起于元明时期,并于清代达到鼎盛,清代后期逐渐没落直至消亡;在选址与环境布局上,分为择胜而处的选址与情景交融的环境布局、置于园林之间,创造诗意的环境布局与置于城郊,环境布局以人工为主3种方式,深刻地体现出了书院这一文人建筑的特点;阐述了山西书院中官办书院和家族书院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文脉联系,提出对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通过旅游开发使两种文化的脉络彰显出来.从自然条件、政治条件及人们的心理需求方面,分别剖析了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产生的条件;再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由于人口迁移而形成的源流关系;运用文化传播理论,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出发,阐述了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传播继承关系,将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外延变异文化层层剥出.基于以上分析创造性地提出符合文脉传承关系的旅游开发模式,整合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想及要协调的各种关系,说明了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协同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民国银号》从金融与贸易领域这一罕见独特的角度切入,叙写了清末民初乃至抗战胜利这一时期西安民间银号经营者的众生相,成功地创造了司马氏家族人物形象。司马氏家族崭新的经营理念从一开始就是为陕西辛亥革命领袖等筹措资金而激发产生的,其后不同时期的所有经营活动都与“政治”和“革命”密不可分。这一方面显示了司马氏家族追求社会进步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中国历史上政治与金融、商贸具有天然关系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从文脉传承关系角度,提出对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从历史发生学角度,分析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源流关系,并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出发,阐述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传播继承关系,提出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联动研究对文化、经济、旅游、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鄂西北地区府级书院——明代的郧山书院、龙门书院以及清代鹿门书院,其招生范围并非与所在府辖区范围重合,而是与非正式行政区划———巡抚、道范围相重合,折射出以"居中控制"为基本特征的地方政治地理从明中期至晚清的演变过程。龙门书院的招生范围,不仅是巡抚的权威象征,更折射出明中期郧阳地方政治地理格局的一大变化———鄂西北政治重心由汉唐时代的襄阳府转移到郧阳府。有清一代,襄阳府鹿门书院跨府招生,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扩大再到淡化的历程,清晰地反映了地方教育以及政治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7.
干硬性混凝土是铁路施工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混凝土。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造价。文章对干硬性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就干硬性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以及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干硬性混凝土的强度检验方法、强度试件成型方法和预制施工技巧等方面来论述了干硬性混凝土预制施工问题,使混凝土的预制件达到内实外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南阳段膨胀土,进行水泥改性,对渠道边坡削坡余料进行二次利用时发现现场碾压干密度达不到最低设计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对削坡余料的压实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3个关键影响因素,即龄期、颗粒组成和水泥有效成分,最大干密度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欲使最大干密度满足设计要求,二次利用时间必须控制在水泥改性土换填后5 d之内,施工工期紧凑;与天然膨胀土相比,由于削坡余料级配不良,影响压实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削坡余料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提出3种改良方法,分别是混合非膨胀土、混合天然膨胀土再掺水泥和再掺水泥的改良方法.通过工程造价分析,对以上改良方法进行方案比选,从技术、经济上合理选择最佳方法,得出前两种改良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解决最大干密度无法满足最低设计要求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9.
孙铁骑 《奇闻怪事》2011,(3):4-8,32
有史可考之民间书院可追溯到唐朝初年,“最初只是士人读书治学之所”,后“将其服务范围从个人扩展至众人,负起向社会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开始了传道授业的教学活动”。当下之学校教育,皆功利之学,唯金钱事功之所图,世人皆被物化而成生产之机器,人文精神丧失,“上帝死了”“哲学死了”“科学死了”,“人(也)死了”。在一片“终结”声中,无人预知人类会走向何方,“盲人骑瞎马”的危险正在向人类袭来。而当代之书院,于此传统书院之学统还能有所担当吗?观中国历史可以得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世道如何混乱,中国人之生命意识从无现代人所承受之虚无感,因中国文化是有根之文化,中国文化是安顿人身心性命之文化,而传统书院则为这一文化传承之火炬,深扎民间而风化社会,持守道统而源远流长,使中国人之身心性命得以安顿,此为传统书院不朽之功业。  相似文献   

10.
从收缩可逆性的角度,通过测试标准干燥养护后再水养护的砂浆试件收缩值的变化情况,对碱矿渣水泥砂浆的干缩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碱矿渣水泥砂浆的干缩明显大于同条件下普通水泥砂浆的干缩,水玻璃矿渣水泥砂浆、NaOH 矿渣水泥砂浆14 d干缩值分别为普通水泥砂浆的5.5倍和2.2倍;碱矿渣水泥砂浆干缩中绝大部分是不可逆的,标准干燥养护14d再水养护的水玻璃矿渣水泥砂浆、NaOH〖KG-*6〗矿渣水泥砂浆不可逆收缩分别占总干缩的86%和68%。  相似文献   

11.
目前,干挂石材幕墙正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低层建筑向高层建筑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设计单位考虑不全面;建设单位选材不合理;监理单位人员技术素质低;施工单位管理混乱.操作人员参差不齐、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笔者结合近期在几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监管实践,谈一些工作中的经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香港,他在一所书院读书。可他实在太调皮了,上学第一天,就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给剪掉了。院长级为恼火,罚他做一周的清洁工作,他却利用这个时间,到后山的树上偷吃桃子。父亲不得不亲自到书院道歉,并为他支付罚款。  相似文献   

13.
百泉轩     
位于书院讲堂右侧,乃“书院绝佳之境”。朱熹、张栻曾寓居于此,“昼而燕坐,夜而棲宿”。张栻有诗云:“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清代山长罗典,在百泉轩南向空地上,凿池建亭,栽花种竹,形成书院后四景:曲涧鸣  相似文献   

14.
河内向氏家族在宋代是一个名门望族,振兴家族的灵魂人物是向敏中。在向氏家族的中衰时期,向皇后的出现使得家族再次荣显。靖康之变后,向氏家族愈益衰败,最后从名门望族的行列退出。河内向氏家族的兴盛和衰落都与时代背景、国家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笔者已考定南明福王政权首辅“马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并未降清受屠,清顺治十八年隐遁南昌青云圃道院,康熙五年唱偈圆寂。那么,南明弘光二年至清顺治十八年约十六年间,马士英匿身何处,官书私志,史无载纪。今检得清康、乾之际民间流行马头调逸曲,揭示马士英显影南昌青云圃道院之前,曾亡命新喻托庇简氏家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强度试验、干缩测定、MIP、TG-DSC、NMR分析,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早期(3 d)水化及其干缩性能。结果表明:约2 d时间的水养护温度由20℃提高到60℃,水泥的早期(3 d)水化程度显著提高,C-S-H凝胶数量显著增多,同时C-S-H凝胶的硅酸盐聚合度提高,C-S-H的表面积减小,致密度提高;水泥的3 d强度显著提高,但28 d强度明显下降;水泥的干缩显著减小。养护温度提高减小干缩的原因是由于干燥前C-S-H凝胶的化学结构等发生变化而使水泥的不可逆干缩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7.
长安地区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长安区引镇梧桐林地、韦曲镇南杨树林地与西安市南郊麦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0~60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特点与分布.结果表明,长安地区在正常降雨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从地表向地下呈现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17龄梧桐林、13龄和10龄杨树林地200-40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平均为9.13%、9.23%和9.50%,发育了明显的土壤干层;麦地土层含水量比梧桐林和杨树林地明显高,无土壤干化的显示;在丰水年该地区人工林土层含水量与正常降雨年份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不同,17龄梧桐林、13龄和10龄杨树林地200~40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2.55%、21.20%和21.15%,土壤干层消失.这表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完全有可能恢复.土壤干层的发育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植被类型、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恢复,因此土壤干层水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商业经济的勃兴,艺文兼擅的文人开始大量涌现,并以家族、结社等形式构成集群发展的态势。艺文家族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世家,在有明一代达到了其发展的高峰,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诸如相城沈氏、长洲文氏、嘉兴项氏等巨族。从全国范围来看,江南地区在艺文家族的产生数量和发展质量上居于独占鳌头的地位,而西南、东北等地区的艺文家族的发展,在明代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而跟其他地区一起,共同呈现出明代艺文家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黄土由于拉伸破坏而造成的灾害越来越多,使得人们认识到研究黄土抗拉强度的重要性。通过对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干密度对黄土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性黄土抗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处,抗拉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抗拉强度表现出一直增大的趋势;结构性黄土受拉时主要表现为脆性破坏;含水率及干密度主要通过改变颗粒间滑动摩擦力、黏聚力等作用,进而影响土体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20.
无锡荣氏家族从一个江南乡村贾而兼儒的普通家族转变为近代中国的实业巨族,与该族富有特色的家族教育及其成功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明清时期,该族就形成了读书经商的价值取向、贾而兼儒的家族风气、为用而学的教育理念。近代以来,荣氏家族积极创办新式"荣氏公益小学校",并逐渐增加梯级层次,形成网络体系,荣氏还创办发展图书馆等文化事业,为家族、社会及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荣氏家族以荣德生为代表所具有的"教重于赡"、"实学实用"、"国学根底"等教育理念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