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成果信息是把握国防科研投入产出、推动国防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提出了国防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发展现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国防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3月23日,由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交通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14个单位共同组织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船”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次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船,均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是我国船舶工业不同历史时期创新成果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是谋取国家军事战略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军事技术优势向新质战斗力增长的重要途径。运用工程化建设思路,围绕"区间定位、场景构想、效果模拟"三个关键环节,对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许妍 《科技资讯》2014,(33):215-216
国防科技水平是衡量高校是否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高校在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抓住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机遇,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该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国防科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高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国竞争正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关键技术与产业面临限制和打压的环境中,面向军民两用的高新技术融合创新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的“卡脖子”特征主要发生在面向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应对重大社会挑战三个层面,是军民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赶超的重大使命。因此,军民科技创新网络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网络的耦合关系和网络组织中利益相关者的职能分配,充分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结合关键技术与产业的创新特征,围绕技术赶超的“原路模仿型”“弯道超车型”和两者相结合的“双元交叉型”三种发展路径进行设计,推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国际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层次人才凝聚地与原创科技成果的发源地,高校参与、服务国防科技创新,不仅是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高校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参与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大,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也得以在国防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中体现。同时,由于传统的文化、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防科技发展需求不能有效对接。高校只有在文化建设、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才能在服务、推进国防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属于国家安全战略产业,国防科技与民营企业相结合、协同创新,是我国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国家长久平稳发展,需要依靠国防科技奠定稳定的国际环境。着重研究我国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模式,深度研究国防科技与民营企业相结合、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国防科技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增强我国国防科技的资本能力和整体实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镇巴县立足“科教兴县”战略,把科技进步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从三个方面抓起,推动全县科技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6,(6):44-47
国防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掌握和提供成果信息资源,推动成果的交流与应用,避免重复研究。登记好国防科技成果,并及时加以利用,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国内外国防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出发,总结我国国防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国防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进而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军、民两大体系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研究,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食品安全、风味、营养与健康为导向的多元化发展是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介绍了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我国食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未来我国食品产业要坚定地走科学“三减”与健康内涵“N加”的双轮驱动之路,强调“双轮驱动”是实现我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关键。对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新内涵进行了展望,表明食品安全是健康的基本保障,“风味、健康双导向”是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食品界要积极推动实施“藏粮于食”“藏食于民”工程,借助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以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食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推进教育创新 ,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推动教育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推动教育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精神的具体体现、以与时俱进精神推动教育创新是做好高校工作的根本保证三方面 ,理论联系实际论证了用“三个代表”统领高校工作 ,以与时俱进精神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行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是发达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建设,是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主要经历了中国科学技术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三个阶段。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主要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评价5个方面,搭建了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议应当增加和强化“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占研究与发展经费比重和使用效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整体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国家科技政策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重要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国际比较与创新潜力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建设问卷调查与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获得国际学术头衔与国际科技奖励的数量和比例”等方面的评价评估测算指标。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研究》2017,(3):37-40
建立适应新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推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顺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阐述了新形势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与总体思路,构建了由组织管理、政策法规、服务保障和工作运行"三静一动"体系组成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是否科学、有效、经济,关键在于能否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三个关系、七个问题、五个矛盾。三个关系是:“花钱”与“赚钱”的关系,权属、权益、权重的关系,职能机构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权力分配关系;七个问题是:持续力问题,保护机制的创新问题,国家法、地方法与习惯法的兼用问题,民族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与市场管理问题,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规程对接的“端口”问题,遗产地的社区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问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五个矛盾是:物质文化遗产原有功能的继续发挥同实施保护存在机制上的矛盾,当地人的修复活动同国家有关职能机构的技术要求的矛盾,当地人所进行的文化内容重组同保持文化原生性的矛盾,权属模糊同正常管理的矛盾,对文化遗产的群体无意识同推动积极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唐青青 《科技智囊》2023,(10):30-35
科技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南针”,是提升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支撑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列入2022年重点部署的七大任务之一,凸显了科技政策落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广西科改33条”政策落实为例,基于对列入落实“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名单的10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000家科技型企业和10 000名科研人员的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广西科改33条”政策落地现状、效果、问题,并提出推动“广西科改33条”政策扎实落地的对策措施,为政府部门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如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民拥军的渠道不畅、军工行业发展经营的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要加强军、民两大系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军民综合管理体制,加快制度创新、构建体制保障,建立健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大力协同、逐步完善社会大协作体系,根据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政策、制度设计和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在“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担负着前沿探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知识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方法工作,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分析当前我国创新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时,列举了影响我国创新方法四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包括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创新动力论”,以及由此导出的当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而且尤其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亟待创新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十四个“如何”的问题,也代表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创新功能的深情呼唤。继江泽民和胡锦涛多次讲话后,中共中央2004年3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它构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