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地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地各类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各类损失越来越重,因此,对旅游地自然灾害采取综合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对旅游地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概念、方法及内容界定、分析与探讨,建立了旅游地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以期为旅游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安排了33课时对10种自然灾害进行了分析,教材分三章: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每一章对10种自然灾害都有介绍,每种自然灾害分散在各章节叙述,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教材内容,固然有他的用意,如果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按教材先后顺序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效果不佳,其弊端是: 1.某种灾害的成因、现象、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散在各章节不集中,导敛学生前学后忘,笔记零散.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县志、山西气候、山西历史地图集为统计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明清时期山西旱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在明清时期以旱灾为主.山西各个区域干旱灾害相关性表现在,晋北盆地与晋南盆地受纬度位置影响显著;吕梁山区与太行山区受经度影响较小,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明显,太行山西部的降水量小于吕梁山东部.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自然灾害谣言模拟生成方法,并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自然灾害谣言模拟生成系统.在对搜集到的自然灾害谣言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上,整理了与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理论相关的规则,设计了结合HermiT推理机和Jena通用推理机的混合推理机,并通过结果优化算法完成结果集的排序,实现自然灾害谣言的模拟生成.  相似文献   

5.
选取伏牛山地区4种主要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借助GIS软件,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类解析,再根据4种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结合专家对不同自然灾害权重的打分,得出了伏牛山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各种自然灾害数据库的研究进程,给出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分类体系.认为自然灾害案例数据库是一种过程关系型数据库,它对于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1998年洪水案例数据库来说明自然灾害案例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核设施的自然灾害评估需要利用数学与统计工具来评估灾难发生的概率、数据质量、模型开发以及概率的不确定性.介绍核安全评价中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其发生概率的定量描述.自然灾害所具有的短时间内定量指标异常变动的频率远超过历史记录小概率事件发生频率的特征,对环境产生较深远的不良影响.结合中国自然灾害特点指出这些因素在核设施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系统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日益凸显,严重阻碍着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采用区间数评价理论,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基本框架和模型,并以灾害频发的湖南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湖南14个地州市的农业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湖南农业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主要有造林面积、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水库数量、防洪堤岸长度;湖南农业自然灾害脆弱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张家界、邵阳、娄底、湘西自治州、湘潭、怀化、益阳、永州、岳阳、衡阳、常德、长沙、郴州、株洲.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治理湖南农业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毁灭性决定了提高灾难救援效率的必要性.构建了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008—2018年发生的15起重特大自然灾害为研究样本,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并根据不同灾难类型、地区、严重程度进行群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受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贸易开放程度对救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灾地区的人均GDP、进出口总额、公路总里程数与救援效率值呈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对外贸易程度均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效率有着积极影响,应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各地区多方面建设、构建救援信息平台三个方面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该书是至今国内有关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从地理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视角,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自然灾害与社会易损性的相互关系,展现了对自然灾害的新认识,建立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基本理论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的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统计方法,对山西两千多年来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并提出今后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农业灾情形成机制为突破口,以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数据库为依托,逐一分析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诸子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系统的特征值,并研究了各相关要素对区域农业灾情的贡献率。以此为根据,构造了描述自然灾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定量指标。从而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区域农业相对灾情与绝对灾情意义不同,必须将两指标同时作为系统特征指标;单一的自然灾害要素难以解释灾害形成机制,自然灾害子系统的综合指标可以更好地刻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和研究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探讨非工程措施在防灾抗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国家1998~2010年减灾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江西历代水旱灾害辑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统计得出:旱、涝是近代江西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了旱、涝灾害的连发性和规律性等.同时还着重分析了近代江西多灾的主要客观原因.而且指出,人类既然要靠大自然生存,就必须爱护自然界,主张加强研究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叙述了介休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规律 ,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山西省六大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与含水层的关系,探讨了山西煤矿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素有"无灾不成年"之说。抗战爆发后,面对人祸天灾,中国共产党把救济灾民、扶助贫弱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华中抗日根据地各民主政府根据中共中央精神制定出适合各地实情的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具体行动纲领。在灾害发生时和灾后,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个人诸方面的力量,采取有力的救济措施以解灾民燃眉之急。本文试对华中抗日根据地救灾工作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中晚唐悯农诗思想内容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时期有大量的悯农诗人,他们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深刻,有的揭露了中晚唐王朝官府的繁重赋税、贪官胥吏的敲诈勒索巧取豪夺使百姓生活艰难,有的直接描绘农民的劳作艰辛和生活的贫困,也有的揭露了藩镇割据、战乱及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特别是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痛苦生活与悲惨命运也有较多的描写。诗人们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描绘与揭露,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统治的腐败与黑暗,深深地流露出他们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心。这是悯农诗人思想极其耀眼的光芒,并且对唐代以后的元、明、清三朝诗人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中国而言,自然灾害多发,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防灾减灾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注.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大部分采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不够完善.而且防灾工程存在着施工质量差、设计标准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防灾减灾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应对自然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对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