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菲汀制取植酸钠及植酸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由菲汀制取植酸和植酸钠.菲汀经酸浸、沉淀、加碱使沉淀转化可制得植酸钠溶液.植酸钠溶液经减压浓缩、乙醇结晶可制得针状的植酸钠晶体,或经离子交换树脂酸化、浓缩可得浓度为70%的植酸.  相似文献   

2.
从植物中提取的植酸作金属缓蚀剂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研究了植酸对Q235钢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失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植酸对Q235钢的缓蚀效果明显不同,在酸性条件下植酸加速Q235钢的腐蚀,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植酸对Q235钢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aCl溶液中植酸对Q235钢缓蚀效率随植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植酸浓度达0.5%以上时,缓蚀效率高达90%以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植酸处理后的Q235钢表面生成膜在不同pH下明显不同,碱性条件下的生成膜明显好于酸性条件下的生成膜.  相似文献   

3.
硝酸钍法测定植酸含量方法的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植酸钠对硝酸钍返滴定法测定植酸含量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钍离子与植酸根的络合比为3∶1,从而对计算公式作出了校正.该方法与其它滴定方法如碘量法相比,精密度较高,且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适合于植酸的定量分析.而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则终点变色不敏锐,测定误差较大,不适合于植酸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将环境友好缓蚀剂植酸钠组装到铁基电极表面,运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考察了不同组装液浓度、组装时间及次数形成的植酸钠层对铁基电极表面缓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电极在10-2 mol.L-1和10-3 mol.L-1植酸钠溶液中分别组装数分钟,再经10-6mol.L-1植酸钠溶液组装7 h,获得的植酸钠层对铁的缓蚀性能最佳.利用交流阻抗技术探究了最佳组装条件下形成的植酸钠层对铁电极表面的缓蚀机理,等效电路为R(QR)(QR).同时借鉴拉曼光谱进一步解释其缓蚀机理和组装方式.  相似文献   

5.
植酸生产可行性研究与我省发展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植酸生产方法为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两种,前者工艺成熟,后者技术含量高.我们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对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从原料脱脂米糠中提取植酸,产率可达60%以上.并结合我省目前植酸生产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碘量法分析植酸的可行性和实验条件.为分析植酸选择了一个快速、简便、无环境污染和比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植酸是一种天然抗氧剂和发酵促进剂.通过论述植酸应用与啤酒酿造工艺的作用原理,并对啤酒酿造工艺中的各种操作条件进行了选择.在发酵中添加5.0×10-5g/L的植酸,可缩短主发酵时间12h,缩短双乙酰还原时间达48h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植酸可促进酵母活化,提高发酵产率,并且有利于除去有害金属离子和高分子蛋白质,提高啤酒的透明度;在成品酒中添加3.5×10-5g/L的植酸可以延长啤酒的保鲜期至60d.  相似文献   

8.
周丹 《今日科技》1998,(12):7-8
植酸是环己六醇的六磷酸酯,属精细生化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目前,国内外市场植酸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生产植酸的原料米糠、麦麸等,很大部分分散在广大农户手中.由于他们缺乏技术和机电设备,有的偏僻的山村和边远地区又缺乏电力供应,因此普遍只能将大量米糠、麦麸直接用作饲料,而未能提取植酸后再用作饲料.为更加充分地利用糠麸资源,一方面解决植酸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除去植酸的饲料也更有利于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报酬,现介绍一种适合于农户和乡镇企业,不用机电设备生产植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酸(简称P.A.)是1872年Pfefr首先发现的,1969年,L.F.Johnson和M.E.Tate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式(如图)。植酸广泛存在于粮食作物中。大麦、粗米中含有植酸1.0~2.0%,大豆中含有3.5~3.7%。它是谷物种子发芽和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在食品工业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酿酒上的应用研究尚未见过报道。笔者首次对植酸与白曲糖化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低植酸是作物育种目标之一,然而植酸对植物自身的影响至今未有科学评估.为此,在建立粳型常规水稻"金粳818"再生体系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针对植酸合成最后一步磷酸化反应的1, 3,4, 5, 6-五磷酸肌醇2-激酶基因IPK1构建的3个CRISPR/Cas9载体分别转入"金粳818".分子检测发现,再生的42株植株中,40株为转化株,显示转化率高达95%.靶点序列分析发现,26株绿色转化株中,1株基因组发生了编辑.编辑株靶点测序发现,除碱基缺失外,附近序列错配达30%.这些结果为水稻低植酸种质的创制及植酸的功能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本文对水稻再生株的白化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植酸和植酸中无机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植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1种环保的化工原料,但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为探索植酸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的作用及植酸对镁合金腐蚀的抑制作用,采用失重法及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AZ91D压铸镁合金在不同pH值下1%植酸、0.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不论失重实验还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都表明,植酸对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植酸和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化学转化膜等方式抑制.这层膜有效地阻止了侵蚀性阴离子Cl对镁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干热、湿热以及微波辐照的方式对油菜籽进行热处理,然后以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方式热处理后油菜籽中酚酸、植酸、硫甙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热、湿热以及微波辐照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菜籽中酚酸、植酸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均逐渐减少,硫甙的含量则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微波辐照法对四种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干热法及湿热法小,表明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植酸广布于植物界,尤其在粮食、蔬菜、油料及干果中含量最丰富。本文主要介绍植酸的结构、植酸的物理化学性质—植酸与蛋白质的结合和植酸盐的溶解度、植酸在食品产品中的分布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植酸锗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酸锗配合物的合成和组成以及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它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植酸锗有着类似于植酸的较低的毒性。为此,又探讨了植酸锗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的添加剂以及作为医疗保健品主要成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植酸制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米糠饼为原料,稀盐酸为提取液,用石灰乳和氢氧化销中和沉淀制取植酸盐,并分别以稀盐酸溶解经过离子交换柱和草酸溶解、沉淀两种方法制取植酸。该法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是一种可行的制取植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川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川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油菜籽中酚酸、植酸、硫甙以及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四川产油菜籽中酚酸含量为76.7 mg/g,植酸含量为55.0 mg/g,硫甙含量为20.4μmol/g,原花青素含量为518.6μg/g;西藏产油菜籽中酚酸含量为52.4 mg/g,植酸含量为76.7 mg/g,硫甙含量为128.7μmol/g,原花青素含量为870.2μg/g.结论:四川和西藏地区产油菜籽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浸没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植酸涂层,用携带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表面涂层的化学组成和形貌,并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在植酸改性前后的镁合金表面培养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考查人骨肉瘤细胞在植酸改性前后镁合金表面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形成均匀的植酸涂层,植酸改性前后镁合金对细胞存活率影响相近,但细胞在植酸改性前后镁合金表面的黏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植酸改性可有效改善AZ31镁合金的细胞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离子色谱法测定米糠中植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将植酸转化为磷酸盐,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磷酸盐,从而获得米糠中植酸含量.实验中比较了米糠直接消解、提取液直接消解和提取液经阴离子交换处理消解的测定结果.离子色谱定量工作曲线方程为y=0.116 1x+0.650 9,相关系数为R2=0.998 0,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68%,回收率为97.0%~102.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