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来自地球之外的陨石对地球的冲击作用,必对地球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陨击变质作用即是其中之一。陨击变质作用形成特征的陨击角砾岩及陨击熔岩,常见造岩矿物在陨击变质作用下的变形、变质、转化是陨击变质作用最重要的特征。根据陨击变质岩及其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变形、转化特征可划分出四个陨击变质带:(1)陨击角砾岩化带;(2)石英玻璃(均质)化带;(3)柯石英带和(4)假玄武玻璃带。  相似文献   

2.
肥东低角度韧性剪切带紧邻郯庐断裂带巨大的近直立的左行平移韧性剪切带发育,其岩石变质变形特征具有韧性剪切带的一般特征,即越靠近剪切带内侧,岩石变质变形程度越强,远离韧性剪切带,岩石变质变形强度越弱。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内超糜棱岩变形强烈,变质相可达到角闪岩相,其变质变形程度与直立的郯庐断裂带内超糜棱变质变形程度类似,两者在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上统一,具有大陆岩石圈被高角度韧性剪切带切割并沿低角度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西九岭花岗岩体南缘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发育有规模不等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变形岩石主要类型为具S-C型组构的花岗质糜棱岩。剪切带岩石变形始于早古生代(410。79Ma),晚古生代(374.8Ma)是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期,中生代(119.6Ma)至新生代仍有小规模的韧性变形。岩石的变形温度为605 ̄663℃。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白水河群中糜棱岩带的宏观与微观变形特征。研究表明,糜棱岩带内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糜棱岩带外以压缩变形为主。糜棱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条件为27.8~175.7MPa。这些糜棱岩是在晚元古代末期所发生的道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其动力可能来源于古岛弧与扬子古陆的相互碰撞。糜棱岩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为一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中段茂汶─汶川韧性剪切带中可见到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古生界。该地的巴罗型中压变质相相当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中地壳的绿泥石带,构成了北东—南西向的茂汶—汶川变质带。雪隆包花岗岩体正位于该变质带的中心部位。三次韧性变形作用(D1~D3)造就了印支褶皱带,并在三叠纪末末形成了松潘—甘孜褶皱带。D1变形作用为北东—南西向的挤压作用和冲断作用,形成了大型的等斜褶皱,使古生界缩短和加厚。在持续的D2北京—南西向挤压作用下,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稳定的扬子克拉通之间的差异应变由茂汶—汶川剪切带中非同轴左旋剪切作用所容纳。雪隆包花岗岩体是在D2变形作用的晚期侵入到剪切带的。产生蓝晶石的变质条件也是在D2或D2变形作用后出现的。D3变形作用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在局部地方形成糜棱岩状的道冲剪切带。这些特征与绿泥石退变质作用有关,揭示出在D3变形期间茂汶—汶川变质带有较大幅度的隆升。尽管雪隆包岩体在空间上与茂汶—汶川变质带有关,但作者认为其变质作用是岩层加厚引起的热作用重新达到平衡的产物,而不是由侵入作用引起的热接触变质作用。然而,与岩浆作用伴生的高温和活动性流体仍是产生D3局部变形和雪隆包岩体隆升的原因,这也是局部出现角闪告相  相似文献   

6.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34):240-242
海原群为一套绿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基本属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变质地层。其主体变质作用为区域变质作用和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发生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四堡期)一晚元古代中期(晋宁期),加里东构遗运动使海原群发生了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海原群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及动力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以弱变形的变质岩和糜棱岩中呈构造残斑形式存在的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矿物组合为基础,在研究区划分出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矽线石带。从而揭示出研究区在糜棱岩化以前曾经历过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历史。利用各种方法估算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500~640℃,0.3~0.5GPa。  相似文献   

8.
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部的泸定断裂带内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A"型褶皱、鞘褶皱、糜棱岩系列的断层构造岩等,它们是原岩和矿物在地壳较深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经过晶格位错滑移、位错蠕变、动态重结晶等方式发生强烈韧性变形而形成.该断裂带属于一条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发育的旋转碎斑系、不对称显微揉皱以及书斜构造等指示剪切带上盘下滑移的运动学特征.该韧性剪切带仅发育在古元古界康定群之中,而未见其影响上覆的古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可能形成于元古代的晋宁期-澄江期.泸定韧性剪切带在几何学特征、断层岩类型、变形环境、变形层次、变形机制、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以及形成时期上与该区发育的其他南北向脆性断层迥然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构造成分.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北段晚太古宙变质杂岩伸展变形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行山北段太古宙的变质岩系自下而上分为阜平片麻杂岩、南营片麻岩和湾子层状岩系。阜平片麻杂岩和湾子层状岩系之间发育一条大规模低角度伸展变形带,沿该变形带南营片麻岩侵位。主变形带内部岩石发生强烈片理化,发育A型褶皱、鞘褶皱和眼球状岩块构造等韧性变形构造。其中矿物拉伸线理近 EW 向,剪切标志指示上盘(湾子岩系)向西,下盘(阜平片麻杂岩)向东的运动学特征。下盘发育平行于主变形带的小型韧性剪切带,上盘发育一系列铲形脆韧性断裂系。上、下两盘的PTt轨迹均为顺时针型,显示了地壳由褶皱增厚到拉伸减薄的隆升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秦岭沙沟韧性剪切带长英质糜棱岩的变形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岭沙沟韧性剪切带的主要岩石类型长英质糜棱岩的组构和变质矿物组合研究表明,其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事件,主变形期发生在角闪岩相条件下,温度约530℃;持续的岩浆分融/侵入和剪切作用是形成该糜棱岩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秦岭沙沟韧性剪切带的主要岩石类型长英质糜棱岩的组构和变质矿物组合研究表明,甚至少经历了3其构造事件,主变形其发生在角闪岩相条件下,温度约530℃;持续的岩浆分融/侵入和剪切作用是形成该糜棱岩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蔓箐沟一带石榴基性麻粒岩变质反应与矿物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蔓箐沟地区石榴基性麻岩发育多期变质反应结构,矿物组合演化可划分三个阶段;(1)峰期阶段(M1),以包裹于石榴石中的Opx+Cpx±Hb+Pl±Qz和由Gt+Opx+Cpx±Hb+Pl±Qz组成基质矿物组合为代表;(2)退变早期近等温减压阶段(M2)形成蠕虫状后成合晶Opx+Hb+Pl±Mt;(3)退变脆晚期阶段(M3)。则形成细粒,黄绿色Hb+中酸性Pl的较低温组合,并揭示该区古榴基性麻粒岩从中下  相似文献   

13.
建平变质杂岩是辽宁西都太古代最下部地质单元,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少量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及大量的TTG岩石和其他深成侵入体组成。采用单颗粒锆石Pb蒸发法对其中的TTG岩石及其他侵入岩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TTG花岗质岩浆约于2521Ma开始活动,并于2500Ma左右达到高峰,形成了大量的TTG质侵入体(包括部分喷出岩);紧随其后,本区发生强烈的高级变质变形事件,此事件约于2483~2490Ma达到高峰,使得已形成的岩石变成麻粒岩、紫苏花岗岩及斜长紫苏花岗岩等;于2472Ma就位的与退变质作用有关的后构造花岗岩标志着本区高级变质变形事件的结束。据此,可以推测建平变质杂岩可能形成于陆块形成后不久即发生大陆碰撞和地壳加厚的晚太古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山裂谷带西缘若羌县赤石山地区存在大型变质核杂岩构造。其下拆离盘为古元古界结晶基底杂岩 ,上拆离盘为中元古界白湖群变质岩系 ,滑脱拆离带为已变形的大型韧性正断层。核杂岩南、北侧发育上叠盆地 ,北侧形成“年轻”正断层及同构造期岩浆岩。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晚古生代北山陆内裂谷区域伸展有直接联系。该区变质核杂岩的首次厘定 ,对深化北山裂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分隔了北大别高级变质带和北淮阳浅变质带.该断裂带由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正断层组成,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NW—SE向走向.脆性正断层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控制了其北侧的早白垩世火山岩盆地的发育,为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穹窿过程中的伸展断层.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北大别灰色片麻岩之上.糜棱岩中的矿物变形温度估计(600—650℃)、基质多硅白云母探电子针分析及压力计算(约1.1GPa),指示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下地壳深度,为造山带同碰撞折返边界.韧性剪切带糜棱面理上的矿物拉伸线理侧伏角自东向西逐渐由水平过渡到近倾向.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上盘向北西的运动方向.韧性剪切带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指示,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岩片的折返是向南东的斜向挤出,并兼有折返岩片以东端为枢纽的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6.
建平变岩杂岩是辽宁西部太古代最下部地质单元,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少量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及大量的TTG岩石和其他深成侵入体组成。采用单颗粒锆石Pb函数法对其中的TTG岩石及其他侵入岩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TTG花岗质夺浆约2521Ma开始活动,并于2500Ma左右达到高峰,形成了大量的TTG质侵入体(包括部分喷出岩);紧随其后,本区发生强烈的高级变质变形事件,此事件约于  相似文献   

17.
万福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拆离带与辽南变质核杂岩相毗邻,位于辽东半岛北部。韧性剪切拆离带从浅部到深层依次发育糜棱岩、糜棱化岩石及条带状片麻岩。以长石碎斑为标志体的糜棱岩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X轴一直伸长,Y轴保持不变,Z轴一直缩短。极莫尔圆估算的韧性剪切拆离带内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石的运动学表明,糜棱岩面理和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为0.74~0.96,平均为0.86,表明万福韧性剪切拆离带形成以简单剪切为主,结合三维有限应变测量结果,可知万福韧性剪切拆离带为一条加长-减薄型剪切带。以有限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为基础,初步估算了该韧性剪切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沿剪切拆离方向,韧性减薄量从8%增加到29%,且韧性减薄量与运动学涡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Raman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北煤田不同类型构造煤进行了激光Raman光谱分析,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类构造煤均存在两个主要的Raman振动区域(G峰和D峰),分别位于1590.3-1600.1cm^-1和1340.3—1356.9cm^-1,脆、韧性变形构造煤随着变质和变形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光谱特征.脆性变形构造煤,随着变质、变形程度增加,光谱特征峰明显增强,D峰峰位向低波数偏移;韧性变形构造煤(糜棱煤)的特征峰则随之减弱,D峰峰位向高波数偏移;脆韧性变形构造煤则先类似于脆性变形、而后表现为韧性变形的变化特征.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造成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构造煤激光Raman光谱不同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变形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柯石英、金刚石榴辉岩是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体,在这些榴辉岩的未退变质核心、退变质斜长角闪岩及超高压围岩中,保存有大量不同变质时期的宏观—微观变形构造.其中主要的变形构造是在单剪应力状态下,由具有顶端指向NW动向的角闪岩相变形作用D2形成的a型褶皱F2,以共轴样式叠加于纯剪应力状态下榴辉岩相变形作用D1形成的斜卧褶皱F1之上的二次叠加褶皱,总体形态符合Ramsay第三种干涉型.这两期变形作用揭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存在两种动力学机制,它们相续作用才使得这些超高压岩石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20.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糜棱岩的塑性变形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糜棱叶理产状多较陡倾,a线理近水平,表明为走滑断裂。大量不对称旋转构造指示该剪切带早期为左行剪切,后期在不同地段又叠加上程度不同的右行剪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