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绵羊的PRL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和藏山羊垂体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和藏山羊PRLR基因cDNA克隆及进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山羊的繁殖性能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和藏山羊PRLR基因编码区均长1746bp,均编码581个氨基酸.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PRLR基因编码区与藏山羊、绵羊、牛、牦牛野猪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1%、99%、95%、95%、83%和80%.以核苷酸序列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川中黑山羊(金堂类群)先与藏山羊聚为一类,再与绵羊聚为一类,后与牛和牦牛聚为一类,然后与野猪聚为一类,最后与人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以多胎的金堂黑山羊和单胎的藏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对金堂黑山羊和藏山羊FSHβ、LHβ、FSHR和LHR基因进行克隆,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测定FSHR和LHR基因在发情前期母羊卵巢中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的浓度.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和藏山羊FSHβ、LHβ、FSHR和LHR基因的CDS区长度分别为390bp、426bp、2088bp、2103bp,同源性分别为99.74%、100%、99.95%、99.57%;发情前期两山羊品种之间卵巢FSHR和LH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FSH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LH的浓度差异显著(P<0.05).提示FSHβ和LHR基因序列及血浆中LH浓度在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可能是品种间产羔数性状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处于同一发情周期的5只低繁藏山羊和5只高繁金堂黑山羊的卵巢、垂体的总RNA,并通过RT-PCR技术对INHA、INHBA基因c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以Real-time PCR技术对其进行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和金堂黑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均长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7处碱基不同,并导致3处氨基酸的差异;INHBA基因编码区均长1278bp,编码425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4处碱基不同,并导致1处氨基酸的差异.藏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5.8%、88.6%、81.0%、79.5%和84.8%;藏山羊INHB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9.4%、98.1%、91.7%、88.0%、88.5%和91.2%.INHA和INHBA基因mRNA在两个山羊品种的卵巢、垂体中均有表达,但两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INHA和INHBA基因在动物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山羊多羔性状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标记,研究成都麻羊与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合江黑山羊、江安黑山羊、营山黑山羊、嘉陵黑山羊和白玉黑山羊等8个山羊品种(群体),共261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选用8对引物组合共获得174个标记,其中80个为多态性标记,标记多态频率为16.55%~38.62%,平均每对引物获得21.75条带.根据AFLP分析结果,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获得,供试8个山羊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888~0.2289之间.其中营山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0.2289),嘉陵黑山羊次之(0.2119).白玉黑山羊最小(0.0888)、其余山羊品种(群体)介于其间.用Rogers遗传距离公式分析获得8个山羊品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R)。根据DR值,采用Mega3.0软件以UPGMA法构建遗传系统树状图,聚类结果聚为三个大类,营山黑山羊和嘉陵黑山羊聚为一类,合江黑山羊和江安黑山羊为一类,这两类聚为一大类;成都麻羊和金堂黑山羊聚为一类后。再与乐至黑山羊聚为一大类;这两大类相聚后,再与单独为一大类的白玉黑山羊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种(群体)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AFLP标记很好的反映供试山羊品种(群体)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是研究山羊遗传多样性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对单胎藏山羊和多胎金堂黑山羊Apaf-3基因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性研究.采集5只多胎金堂黑山羊和5只单胎藏山羊在发情期的卵巢、垂体等组织样,进行Apaf-3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对其mRNA进行组织表达量研究.结果,克隆出山羊Apaf-3基因长度为1731bp编码区全长为1245bp,编码414个氨基酸.Apaf-3基因在两种山羊中序列相同,且在5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无差异.同源性分析表明凋亡基因Apaf-3在动物的进化中保守性低,与山羊多羔性状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mtDNA多态性标记对成都麻羊与四川各地黑山羊品种(群体)D-loop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山羊品种(群体)mtDNA片段长度为16kb左右,mtDNA D-loop片段长度为1210~1212bp,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群体间共有多态座位83个,单一多态座位23个,简约信息座位24个,平均核苷酸歧异度为0.001510,D-loop序列多态性较贫乏.经聚类,成都麻羊与四川各地黑山羊品种(群体)分为两大类,成都麻羊首先与金堂黑山羊(D=0.203)聚在一起后,再依次与乐至黑山羊(D=0.223)、建昌黑山羊(D=0.477)、白玉黑山羊(D=0.593)形成一大类;合江黑山羊与江安黑山羊(D=0.231)先聚在一起后,再与自贡黑山羊(D=0.337)聚为1类,营山黑山羊与嘉陵黑山羊(D=0.242)聚为1类,2类形成另一大类.最后两个大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供试山羊品种(群体)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金堂黑山羊血液蛋白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研究了金堂黑山羊血液运铁蛋白(Tf)、后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三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计算了金堂黑山羊与成都麻羊、湘东黑山羊等七个山羊群体的欧氏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群体中Tf和Pa两个基因座均表现出多态性、Alb基因座呈单态;Tf和Pa两个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金堂黑山羊群体内的基因一致度高、基因多样度低、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少,是宝贵的山羊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态地理比较方法研究金堂黑山羊与白玉黑山羊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金堂黑山羊与白玉黑山羊在生态地理条件、饲养管理、外貌特征和生长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金堂黑山羊的产肉性能高,繁殖性能好,是一个优良的地方肉用山羊品种.白玉黑山羊产绒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成都麻羊和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垂直板电泳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乳蛋白组成;用碱性尿素电泳法分析酪蛋白多态性.结果表明,成都麻羊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g/L):乳蛋白为45.77±2.24、乳糖为44.00±3.20、乳脂肪为59.50±3.30.成都麻羊和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乳蛋白含量(g/L)范围为41.36~46.37,以营山黑山羊最低(41.36),金堂黑山羊最高(46.37),差异极显著(P<0.01);乳糖含量(g/L)范围为44.00~47.30,以成都麻羊最低(44.00),金堂黑山羊最高(47.30),差异极显著(P<0.01);乳脂含量(g/L)范围为55.45~60.52,以白玉黑山羊最低(55.45),自贡黑山羊最高(60.52),差异极显著(P<0.01).成都麻羊乳蛋白组分含量(%):α-La为5.80±0.61,β-Lg为14.77±0.26,CN为70.04±2.55,IgG为7.31±0.83,SA为2.08±0.23.成都麻羊与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乳蛋白组分含量(%)范围:α-La为5.35~5.96,β-Lg为14.46~15.87,CN为68.42~71.01,IgG为7.04~7.34,SA为2.02~2.40.在供试山羊品种(群体)中β-CN呈单态,带型为β-CN(AB);α-CN均呈现:αS1-CN(H),αS1-CN(L)、αS2-CN(CC)和αS2-CN(CD),在建昌黑山羊和白玉黑山羊中,还存在αS2-CN(DD).对αS2-CN遗传多态型与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建昌黑山羊和白玉黑山羊中,αS2-CN(CC)型和αS2-CN(CD)型乳脂含量显著高于αS2-CN(DD)型的乳脂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中绵羊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序列(AF041257.1)设计1对引物,以乐至黑山羊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cDN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的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cDNA序列长为1743bp,编码581个氨基酸.乐至黑山羊与绵羊、牦牛、欧洲牛、野猪和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4%、94.67%、94.27%、77.48%、74.33%.以核苷酸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乐至黑山羊先与绵羊聚为一类,再与欧洲牛和牦牛聚为一类,而后与野猪聚为一类,最后与人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卵泡的生长和闭锁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157只乐至黑山羊GH和IGF-I进行多态位点的检测。结果发现,GH基因5’侧翼区和第二外显子分别检测到2种基因型,第三外显子检测到4种基因型,第四和第五外显子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IGF-I基因的第二外显子检测到2种基因型。通过基因测序发现GH基因有14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NPs)—T48C,A55G)(P1引物),T781C(P2引物),G1122A,A1161G,A1171G,C1179T和C1180G(P3引物),T1481C,A1494G,G1549T和C1590T(P4引物),G1942A和G1957A(P5引物);IGF-I基因有1个SNP(G3270C)(P6引物)。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GH基因第三外显子BB型乐至黑山羊产羔数比AA型多0.32(p0.05),其余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GH基因可能与乐至黑山羊产羔数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A8398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经RsaⅠ酶切后产生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257和0.743。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0.010,0.497及0.493。测序分析表明AA型和GG型相比在PRL基因第8398位碱基处发生A→G突变,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χ2适合性检验表明,PRL基因的RsaⅠ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在第Ⅱ泌乳期,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GG所对应的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基因型AG所对应的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G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1);基因型GG所对应的线性评分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藏鸡FSHβ、POU1F1和FSHR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产蛋性能低下的原因,目的是筛选出高产基因型以帮助选育高产藏鸡,为保护纯种藏鸡、促进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高产蛋量鸡品种罗曼鸡为对照,选择禽类繁殖调控轴上的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OU1F1)和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三个基因,克隆、分析这三个基因部分编码区(CDS区)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SNP)及其与藏鸡产蛋量的相关性.结果:1.藏鸡与罗曼鸡FSHβ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种内、种间均不具有多态性,表现为单一基因型.2.POU1F1基因exon3,exon4和exon6在藏鸡和罗曼鸡种间存在SNP位点,具有各自独特的基因型.exon3上藏鸡为AA基因型,罗曼鸡为AB基因型;exon4上藏鸡为CC基因型,罗曼鸡为CD基因型;exon6上藏鸡为TT基因型,罗曼鸡为TW基因型.而该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在两物种的种内和种间均未表现出多态性.3.FSHR基因exon1和exon4在藏鸡和罗曼鸡种间存在SNP位点.exon1上藏鸡为EE基因型,罗曼鸡为EF基因型;exon4上藏鸡表现为3种基因型(GH,GI,HI),而在罗曼鸡上仅具有一种基因型(GH),且罗曼鸡的基因型与藏鸡种群内的一种相同.结论:1.FSHβ基因不具有多态性,与产蛋量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2.POU1F1基因exon3,exon4和exon6具有多态性.此3个片段的核苷酸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个种群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6个SNP与藏鸡产蛋量具有显著相关性.3.FSHR基因的exon1和exon4具有多态性.此2个片段的核苷酸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个种群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基因的SNP与产蛋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以线粒体细胞色素 b(Cyt b)基因为标靶,应用 PCR -RFLP 技术进行草鱼和青鱼种质鉴定的分析方法。设计一对引物 QYCYT -S 和 QYCTY -A 分别对青鱼和草鱼的 Cyt b 基因进行了 PCR 扩增,并选用 BglⅠ和 EcoRⅡ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草鱼和青鱼都可以扩增出1111 bp 的条带,两种酶切检验发现,草鱼扩增产物能被 BglⅠ切成247 bp 和864 bp 两个片段,而青鱼的 PCR 产物能被 EcoRⅡ切成140 bp 和971 bp 两个片段,这表明,mtDNA Cyt b 基因 BglⅠ和EcoRⅡ的酶切位点都可作为鉴定青鱼和草鱼的有效分子标记。利用 PCR -RFLP 分析 mtDNA Cyt b 基因的方法操作简单,是一种快速鉴别草鱼和青鱼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中国四个小型猪五指山猪、贵州香猪、滇南小耳猪和藏猪的生长激素基因(pGH,porcine growth hormone)进行了克隆测序及构建分子进化树,考察该激素对小型猪体型的影响。通过筛选合适的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四个小型猪品种的pGH基因全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分析。4个小型猪品种pGH基因全长为2006bp,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CDS全长为648bp。将4个品种小型猪和长白猪、雅南猪、内江猪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对,共有63处发生了变异,变异率为2.9%,其中外显子有12处变异,全部为转换;内含子有51处发生了变异,包括转换、颠换和缺失。聚类结果基本符合其地方猪种的地理位置分布原则。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甘蓝型油菜S-GT(thiohydroximate S-glucosyltransferase)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海甘蓝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S-GT基因全长。克隆的海甘蓝S—GT序列与甘蓝型油菜序列相比,除74bp的内含予部分外有92个碱基的差别,相似性高达93.4%。分析显示该序列均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表明所克隆的海甘蓝S-GT序列编码465个氨基酸,在第10个位点上比甘蓝型油菜序列少一个丙氨酸(A),总共有23个氨基酸不同,相似性为95.06%。根据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同一基因序列相同但是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两个片段,将两个片段反向插入到已构建的带有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内含子的两端,成功构建了海甘蓝S-GT基因的种子特异性hpRNAi载体,为特异性降低海甘蓝的种子硫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0 IntroductionThe discovery of group I intron, a catalytically activeRNA is a major challenge in the concept of enzyme. Thefirst example of an RNA molecule that forms a catalytic activesite for a series of precise biochemical reactions was reported20 years ago: the self splicing pre ribosomal RNA of theTetrahymena[1]. A year after,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asreported for the RNA component of a ribonucleoproteinenzyme, ribonuclease P[2]. These findings le…  相似文献   

19.
牛亚科3个主要家养牛种MyoG基因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牛(鲁西牛、渤海黑牛)、天祝牦牛和中国广西水牛的MyoG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变异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牛种群的DNA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获得4个牛群体的MyoG基因exon 1和5’侧翼部分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牛亚科动物同源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渤海黑牛和牦牛未发现多态位点;鲁西牛存在1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个单倍型;水牛有6个突变位点,但群内只发现1个多态位点.核苷核苷酸多样性(Pi)在0.000 00~0.001 35之间,说明群体内遗传多态性程度较低。核苷酸歧义度(Dxy)以水牛与鲁西牛之间比较最高,为0.013 97,表明水牛遗传分化明显.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牦牛与普通牛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与水牛关系较远,支持将牦牛归为牛属(Bos)的一个亚属或一个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几种鹤性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RAAV01和RAAV02两条随机核苷酸加聚体为引物,通过随机扩增片段多态DNA的方法,在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等3种4对不同个体中,发现一条约300bp的雌性个性特异带,并应用这一方法成功地鉴别了未知性别的丹顶鹤个体,同时参照已知动物CHD基因序列的设计合成CHD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在丹顶鹤雌性个体中扩增出一条206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知其他鸟类CHD-W,CHD-Z基因的编码区和内含子区都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