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腔洋调”是指外国人说汉语时发出的一种怪异的腔调。所谓腔调,包括语调和声调。由于这种腔调的怪异,尽管有些外国人说出的汉语符合汉语语法,词汇运用也较恰当,可是,人们听起来仍觉得不舒服,有时令人费解,造成误会。几乎所有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表达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洋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08,(6):67-67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博浪     
《词话》中的博浪,是承袭自元杂剧的.博浪、吉浪,本为脸庞的“庞”的反切.《行院声嗽》“脸,博浪.”初,用以言面貌俊美;继而渗入放荡义,《警世通言·30》“风流博浪”,渐失本来面目.究其因在于“浪”字.近人丁惟芬《俚语证古》“浪,淫荡也,起淫谓之浪;浪为淫荡之合声.”后世博浪之“庞”转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的《释地》中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这里四海指的是四边荒远地区,不是指海洋。夷、狄、戎、蛮是指有别于中原华夏民族的少数民族,而加在前面的九、八、七、六则是泛指少数民族部族众多。“海”的本义是指天池,引申义指数量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谓之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卷十八中说得明白:“古书所称四海,皆以地言,不以水言。《尔雅》四海系《释地》,不系《释水》,《禹贡》九州之外即是四海,不以海水之远近为限。”这说明九州之外就是四海。  相似文献   

5.
“鼓”字取象于“壴,”取用于“支(攴),”其词义引申为动词后,大致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形态系统,即使物凸起如鼓之状可谓之“鼓;”另一个是动态系统,击鼓可谓之“鼓,”而“敲击”以及相类的动作亦可谓之“鼓”。以“鼓”字为语根的合成词,其语义选择大致不外乎这两个系统。“鼓腹”之“鼓”因宾词“腹”既可以使之凸起如鼓状,又可以用为被敲击之物,因此语义选择当视具体的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6.
语调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语调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语言语调的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同一语言,共同语和方言分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或明显或细微的语调差异。就汉语而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隐蔽,更难以掌握。我们所谈的语调偏误,是指方言语调对普通话语调的偏离。作为西南官话中一支的常德方言,其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南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自少有驱驰四方之志”“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哲学上,他创立了永康学派,提倡功利之学,强调“事功”,反对理学家空谈“义理”,斥之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文学上,陈亮是一个爱国主义词人,其词超迈豪放,激昂雄浑,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语调是说话的腔调,由不同的声调抑扬顿挫的配制和变化形成,是人类传递情感的特征之一.通过调节语调参数来改变一段话语中某个字音的长短及高低,从而使可控的语调实现语音演唱的效果,弥补了语音合成在歌曲演唱方面研究的缺失.采用倒谱法来提取基音频率,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ing,LPC)方法对共振...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展源于创新、基于实干。创新与实干均涉及理念和方法两部分,其理念可谓之“治学之道”,其方法可谓之“治学之术”。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科技研究的深入思考,阐述对“治学之道与治学之术”的感悟: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有大胆创新、严谨求实、深入求精的科研作风,要有锲而不舍、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以“五用”的素质标准不断审视自己,努力达到“学、研、悟”治学三境界,登高望远、眼观全局,践行“科研三字经”。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自去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期间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以来,各个领域都在开启“新常态”。何为“新常态”?不同以往谓之“新”,持之以恒谓之“常”。既“新”又“常”,这正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直面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继王引之《经传释词》注“言归于好”之“言”为“语词”后,各类汉语工具书皆认为此“言”是助词,无实义。结合文献及声韵,认为“言”应为“我 焉”的合音词,有实义,即“我就(从此)”。清代后,“言归于好”之“言”虚化为助词,无义。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宋之问籍贯问题宋之问是初唐一位重要诗人,新旧《唐书》均有传.《旧唐书》本传云:“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律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中唐大诗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云:“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自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古今文学史,谈起唐代文学,必提到宋之间,可见宋之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然而宋之间究竟为何处人,至今尚是一桩悬案.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在强调“言志”说的同时,也开始涉及到性情的问题,如庄子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马蹄》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在荀子看来,性情是一种自然本能,所谓“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他还多次论述到,美的要求是出自人的性情的一种本能欲望:“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性恶》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创作的“三言”以情反理,“反理学”是“三言”的精华,但并不是“三言”的全部,“三言”部分作品蕴含了中华传统伦理的精髓——“孝悌”之义。“三言”中所描写的孝悌之义有三种:大孝大悌、愚孝愚悌、不孝不悌,我们应当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5.
人类之思维方式有“逻辑”与“形象”之分。其中“逻辑思维”能使人思考细密,而合于条理。如落于辞章来说,则与所谓之“篇章逻辑”相关。所以经由“篇章逻辑”之分析,是可以灵活地带动人做好“思考训练”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发现了“言”在表达“道”时的困境,并且试图通过“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的运用,克服“道”不可“言说”这一困境,实现对其“不可言说之道”的“言说”。但从解构的角度看,“三言”的言说方式其实并没有使庄子克服“言”与“道”的困境,相反其解脱之道恰恰在于:于困境之中展示困境给读者看,从而解构困境.消解一切,使读者和他一起融入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17.
共振(共鸣) 古法,钟磐(磬)每簴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簴又自应一律,有黄钟之簴,有大吕之簴,其他乐皆然,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微,或谓之清角。不独五音也,又应诸调。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双调,  相似文献   

18.
据说文学界近来对“大厂文学”讨论得颇为热闹。面对着不少陷入“穷庙富方丈”困境的国企,时值“改革阵痛”,“分享艰难”之说大兴。褒之者谓之“新现实主义”,贬之者谓之“伪现实主义”。不管是“新”是“伪”,总之是“现实”已经使人们不能不关注它了。我也是“现实”的关注者之一,但对文学却是外行,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大厂文学”的名作,自然没有妄加褒贬的资格。不过对老百姓而言,如今电视的影响远比纸上的“文学”为  相似文献   

19.
六齐别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六齐之法见於考工记,其文曰: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 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刹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是我国关於青铜成分的最早而又祥明的记录。由於文字的清晰,看来似无再行解释之必要。就拿清末孙诒让所著的周礼正义邢部大著作来说,既集诸家之长,又多发前人所未发,但对於此条金锡重量比例正确的意义,却一字未提。惟明季注释之本,如陈仁锡的重校古周礼,孙攀的古周礼…  相似文献   

20.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而这正是本句所因承的两个前提。"赜"在前句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