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作者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秘书长.本文评述了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润及后来土地庙等处文献的发现.并介绍了因此而形成的国际世综合也显学──敦煌学.在敦煌文献发现以后,由于发现者王道士的愚昧贪婪,廷栋、严择等官员的失职,清政府的腐败,以致敦煌文献大批流失国外.中国学者未能充分利用.目前,敦煌学在中国还不普及,所以本刊特请黄征教授作此介绍。在此道向他致以诚挚的谢意。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早在1925年7月的时候,曾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玉树地震灾区藏文文献遗产的特点和受灾实况,文章从建设藏文文献数字化基地、组建藏文文献专业人才库、搭建州县际联席会议平台、成立国家级古籍保护单位和出版地方性典籍文献丛书等几个层面,探讨了藏文文献遗产保护机制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档案文献遗产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阐述,说明了保护技术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基础,并探讨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档案文献的社会职能及档案保护重要性,分析档案保护的内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献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对其进行研究与保护也愈加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濒危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畜牧业类词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构成一个母语义场。本文结合语义场理论,对其中畜牧业类词语中一组牲畜性别类词语进行考察分析。分析中结合现代方言资料,认为同一语义场内部词语相互影响并相互竞争,最终导致这一语义场内词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阐述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档案文献质地、馆舍建设、档案文献修复及人才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图书档案作为文化与历史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烙印,记录着历史的轨迹.尤其是中国图书档案文献遗产更是以其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有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沿革.阐述了当前我国图书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图书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红色遗产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其代表性样本的安源工人运动红色遗产,更是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传承和保护价值。当前传承和保护这一红色遗产,应当坚守"红色遗产自信",营造这一红色遗产的"场所精神",构建其"文化路线"的整体性保护网络,开展其数字化的"文化换装",启动相应的地方立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还盘王愿是盘瑶的传统宗教仪式,对瑶人的宗教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拥有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仪式过程。盘瑶的集体记忆正是通过仪式的展演和对不同情境下仪式的不同表述,得到传承和发展。文章通过广西贺州市黄洞瑶族乡都江村的还大愿仪式的考察,探讨还盘王愿仪式和村落集体之间的关系,分析瑶民的集体记忆是如何从仪式中体现出来的,进而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1.
杨婧 《天津科技》2015,(1):64-65
工业文物见证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经济、文化和审美价值。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定义、社会价值和意义,回顾了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的设计与展出过程,总结了工业遗产展览的几点体会,以进一步挖掘与研究工业遗产所蕴含的价值,促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任何遗产都附着于特定人群,但却并非天然地具有族群属性,但当族群被当作遗产申报策略时,地域的文化将被表述为族群的特色,客家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就遇到类似的问题.本研究以客家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福建土楼如何被客家文化所代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客家地区文化遗产又如何镶嵌进客家的历史叙事中,进而思考遗产与族群的关系,并借此深入了解遗产表达背后的政治生态与权力角逐如何影响族群边界的重塑与族群认同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故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14.
清代敦煌是在明代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移民城市。有清一代,政府通过移民屯垦、兴修水利等措施,促成了敦煌地区在封建社会的最后一轮恢复与发展。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商业经济在获得一定发展后,商人们又通过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积极反哺社会,对敦煌地区文教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因此,笔者拟以《重修敦煌县志》碑记内容为中心,对商人们的善行作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工业遗产改造中,为了保留工业遗产特有的文化内涵,建筑师不约而同地构筑了大量的体验式场所,让现在的使用者体验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本文在对上海市工业遗产改造案例调研的基础上,从空间设计和特性塑造两个角度探讨了体验式场所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17.
遗产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古都洛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遗产旅游的解说系统作为遗产旅游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日渐受到旅游管理者的重视。遗产旅游解说系统与一般旅游解说系统有所不同,相比一般旅游解说系统,遗产旅游解说系统的旅游资源文化价值品位更高,解说媒介地位更加重要,旅游客源的特征细分更加明显,因此在遗产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应充分根据其特点而科学规划。文章以古都洛阳为案例,分析得出洛阳遗产旅游解说系统资源存在文化品位高、物质载体缺乏和分布集中等特点,解说系统中存在交通识别系统设计缺乏人性化、景区解说系统缺乏统一规范化、网络媒介解说系统影响力不够等的问题,主要在重视窗口解说系统、规范解说设计规划的程序、重视网络解说媒介等发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建立运河遗产廊道是运河旅游成功的关键,枣庄运河遗产廊道是一条生态、文化和休闲廊道。枣庄运河旅游的开发应“以水为魂,以人为本”,以“运河古城,墨子故里”为旅游形象,以创设动态的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旅游给遗产类城市的旅游开发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的摩擦与矛盾最为明显突出.基于文化遗产和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探讨,笔者初步研究了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演变,以及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模式选择等问题,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良性运作.作为实证研究,本文选取西安市为例,探讨了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选择和产品谱系设计等问题,旨在为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泰山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以旅游指南与导游词为代表的文本叙事是其主要的叙事形式之一。梳理泰山旅游发展史上的旅游指南和导游词可以发现,对于泰山遗产价值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现和挖掘的过程。清末民初,随着泰山旅游业兴起,旅游指南从志书类型发展成景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衰,旅游指南也由简到繁,有关泰山文化的内容逐渐增多。进入21世纪,随着遗产旅游的发展,导游词中有关泰山入选世界遗产的标准、过程、价值体系等内容增多。通过与中华民族相联系,泰山中华神山、圣山的地位被不断强调,在反复表述泰山遗产价值和意义的叙事中,泰山的神圣形象也得以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