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戏仿是一种特殊的文艺评论形式,是源于原作又不同于原作的作品。戏仿的合法性基础是合理使用,体现了言论自由的宪法精神,促进了多元化文化的形成。但戏仿不应超出合理使用的边界,否则会构成对原作的不正当竞争或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应当对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作扩大化解释,将戏仿纳入合理使用的范围,并以判例的形式确立戏仿的定义、性质及限制。  相似文献   

2.
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后现代文化的典型文本,“戏仿”(parody)是“滑稽模仿”(burlesque)的特殊类型,是后现代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它通过拼贴/移植、断裂/填充、文本间性/读者反应等叙事策略形成戏仿文化形态,又通过转述者引导机制、转述内容记忆置换和嬉戏与意义重建形成戏仿反应机制,但是同时也有游戏文本格式化的典型倾向。  相似文献   

3.
从戏仿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从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标准、《圣经》中的典故和哈代的《苔丝》的几个方面的戏仿,探讨福尔斯在这部小说中对戏仿技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戏仿”旨在运用“反常规”的叙述,对现代主义所构建的美学规范提出质疑。然而,后现代语境中的“戏仿”文本究竟是缺乏深度的文本拼贴抑或是颠覆成规的话语方式,不同理论家的看法迥然不同。这不仅是理论家的立场差异,也彰显了“戏仿”与后现代美学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戏仿和反讽,为小说的多元化发展标明了另一种向度。通过其与讽刺的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一些小说文本的意义。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戏仿和反讽并不单纯是一种游戏,它们有着自己的严肃正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德西蕾的婴孩》长期以来被误读为肖邦抨击种族歧视的力作,作品中的女主角德西蕾有着灰姑娘般的身世和经历,却与灰姑娘是完全不同的命运与结局。她们之间存在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构成本文对此小说进行戏仿解读的基础。通过戏仿解读,可以看到潜藏在表层文本下的肖郑的真实种族观、肖邦对黑人的厌恶、对白人的同情和她作为白人的优越感都在戏仿解读下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7.
付燕 《奇闻怪事》2010,(10):24-25,33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对戏仿作品的侵权认定及责任追究并无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的缺位使得戏仿作品始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要构成戏仿,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深受戏仿作品受众熟悉的原作品,该原作品可以是一部影视作品、一部文字著作,本文就戏仿作品侵权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雅颖 《科技信息》2008,(22):202-202
本文主要从后现代语境下的重复入手对罗伯-格里耶《窥视者》中的异质性重复手法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将重点放在文本间的戏仿的分析上,并从其在文本中产生的意义和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戏仿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了西方文学中。20世纪80年代,戏仿这一概念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但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中从来不乏戏仿的运用。通过分析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具有戏仿因素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戏仿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历时性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泰国留学生阅读有无词边界标记汉语文本的眼动数据说明:对泰国留学生来说,汉语词语比汉字更具有心理现实性,由插入字边界标记不能对阅读产生促进作用,可以推测泰国留学生阅读汉语时信息加工的基本单位是词;在汉语文本中插入词边界标记能大大提高泰国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效率。建议今后对泰汉语初中级教材排版时,改变现有排版方式,在汉语文本中插入词界标。  相似文献   

11.
谈常态仿拟者多,论特类仿拟者少,言"应对仿"者更是少之又少,偶有涉者,惜未详焉。应对仿"即在对话过程中依照对方的话语临时拟制出来的仿体。"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应对仿分成不同类别,如按应对仿性质可分成语义应对仿、语调应对仿两类;按意义可分为反义应对仿、近义应对仿、涉义应对仿三类;按生成方式可分为直接应对仿、换序应对仿两类等。应对仿的构成独具特色,如其本体的偶发性、仿体创造的随机性、本体仿体的同现性、构成单位的单一性。应对仿在讽刺逗趣显机智、"接球回球"轻排难、引申归谬巧驳论、同理可证折服人诸方面均显示出其神奇的表达功能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是鲁迅致力于文体创新的历史小说。他将神人和圣人还原为俗人。英雄被置于一个解构和建构的尴尬地位,历史被放逐。整个文本体现了反讽和戏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故事新编》成为80年代后期新历史小说的精神资源和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者从修辞角度对仿拟在广告中的运用做了大量、广泛的研究,而探讨广告中仿拟的功能和模式的文章并不多见。从认知角度探讨仿拟在广告中的功能、模式及翻译,探寻仿拟的内部规律,以期帮助人们在广告这一特殊领域更好地运用仿拟这一语言工具和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4.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奇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徘徊在它所体现的民间文学、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上。文章尝试从另一新的角度对之加以审视,以期揭示这部作品除和民间诙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外,还和骑士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传》在许多方面戏拟了此前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这种戏拟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微观方面,即作品细节;二是宏观方面,即情节结构。对于拉伯雷,戏拟主要是一种艺术手段,借以更自由便捷地、一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思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新闻传播中,仿拟辞格的应用频率极高。通过对仿拟辞格的特点和新闻传播过程特点的考察发现:仿拟作为一种修辞行为,其造词和修辞的两大功能恰好满足了新闻传播时效性和可读性的两大需求;满足了从传播者的编码到接受者的解码这一认知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求。正是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了仿拟辞格在新闻语体中重要的生存机制。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日益推广,催生并繁荣了网络语言。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语言,其触角已渗入网络之外的生活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文章意在立足修辞学理论,结合现行的网络语言,从词语、句式和篇章三个层面,探究网络语言中的仿拟手法的运用及其独特的表达效果,预测该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仿拟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在现代社会被日益广泛地使用着。而语境的符号结构由三大妥毒构成: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这三个语境因素共同作用,制约讲话者对词语和语义结构的选择。语境成分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引起语义的变化,导致语言的变异,并进而产生不同的语域。语域理论对分析仿拟的三种语域偏离现象及其文体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作家安·苏·拜厄特在她最成功的小说《占有》中,成功的使用了许多后现代叙述技巧来讲述故事。它通过短路突出了文本的虚构性质,通过戏仿和自我指涉的话语将文学创作和批评结合,通过拼凑法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通过分析展示后现代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重要艺术价值,解读拜厄特作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文学的思考及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