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绥李三号、绫棱红、吉林六号为试材,对影响裂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果实硬度不均匀性促进果实开裂,水分影响裂果,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与裂果无明显相关。在防止措施上,喷施硼砂溶液可减轻裂果比率。  相似文献   

2.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汉中科技》2007,(4):27-27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而得名。但由于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去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薯蔓粗、短、多,且很少发生不定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平均亩产3850公斤。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县沿山冷凉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全生育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是我县近年新引进的一项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新技术。它具有明显的“三早”(早出苗、早发育、早成熟)、“两增”(增产、增效)、“两节”(节水、节种)效果,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和普遍的推广价值,已引起各级领导及广大农户的普遍关注。l示范效果1993年我县首次在冷冻灌区的泅水乡和古浪镇试种地膜穴播小麦93亩,平均亩产475Kg,较露地小麦增产623Kg,增产131%;1995年在泅水乡示范种植地膜穴括小麦150亩,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地膜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24.IK…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不断深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的科学实验群众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在玉米生产上出现了以单交种为主,双交种、三交种、顶交种综合利用杂交优势,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崭新局面。遵循毛主席关于“推广优良品种”的教导,为使我省、我县的玉米生产良种化,迅速赶上先进水平,我们向外地引进了一些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2003-2006年,在市科技局的精心部署和大力支持下,我县连续4年承担了“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县水稻品质和产量总体水平,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增长点和创新点、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粮食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方向的转变、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现将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综合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北岸、全县耕地面积5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是杂交水稻种植大县。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进一步重视。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选择适合我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组合)、有利于我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聚高产、优质为一体,对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粮食妥全具有重要的观实意义。为充分发挥我县的丰富资源和传统种粮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全面推广“良种良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四年来,我局共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50余种(个),累计推广面积150余万亩。——2003年,我县首次引进“二代超级稻”新组合“P88s/0293”在...  相似文献   

6.
张军 《遵义科技》2005,33(4):27-29
油研十号是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粮油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引进的一个优质“双低”核不育高产、杂交洫菜组合。由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选育,通过品比试验,示范增产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探索其肥料施用时期对其产质量的影响,进行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总产7000万k左右。为了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实施了优质杂交水稻不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川香优2号产量为668.0kg/667m^2,比菲优多系1号(对照)高11.9%,抗性强,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定西科技》2009,(4):54-54
近年来。我县在不断深化现代农业体削改革的同时,紧扣“科教兴农”这一主题。以实现农业新技术引进、新成果推广、技术培训与产业化项目有效链接为目的。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促进了全县支柱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渝黄一号”是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出油率高,品质好。为探索适合我县丰产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增产优势,挖掘增产潜力,提高产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站于2002--2003年安排了“渝黄一号”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后期的各项措施,往往可以使产量成倍增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去年我县配制“汕优6号”杂交稻2961.5亩,取得平均亩产207.6斤的好收成,其中兰巨公社还出现亩产超过500斤的生产队和承包户,其主要经验之一是推广、应用硼、  相似文献   

11.
缙云县的民营科技机构起步于1985年,是伴随着我县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壮大的,其运作特点是具备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我县的民营科技机构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并组织推广、咨询等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营科研所;另一种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开发新产品并组织生产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其中,前一种类型占我县民营科技机构的大多数。经过10多年的发展,民营科技机构已成为我县科技进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状自1985年第一家民办科研所…  相似文献   

12.
陈荣喜 《遵义科技》2003,31(3):9-10
1998年以来,围绕建畜牧强县目标,我县在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并取得较好成绩,其中,种草养畜迈出了新的步伐,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质牧草黑麦草、白三叶、鲁梅克斯、紫花苜蓿和皇竹草等,目前我县推广三元种植结构面积2万余亩,同时,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3.
“庆元2号”系我县1970年用高山农家品种“乌谷”与“珍汕”杂交,再用“珍汕”回交,经5年9个世代的选育,于1975年定型的一个中熟偏早类型的早籼新品种。1976年在海拔350~1040公尺等不同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社队试种,结果,群众一致反映,“庆元2号”抗低温力强,抗稻瘟病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适应性广,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湖北枝江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工作重心转到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上,其基本思路是:着眼于主导产业科技进步、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与引进、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广和生态农业四个方面,围绕大力发展优质粮棉  相似文献   

15.
“胜优二号”是广东农科院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黄耀祥研究主持育成的超高产,双抗水稻新品种。1991年我所引进试种表现早熟高产。在92-93年州区试中亦表现突出,产量名列第一,亩产530.5公斤及411.5公斤,均比汕优63略有增产。94年推荐参加全省区试,在八个不同生态类型地区试验,平均亩产570.8公斤,比桂朝二号增产16.1%。  相似文献   

16.
按照农作物引进相近原则,从重庆市秀山县引进“渝蕾一号”金银花开展试验研究,观测其在盆周山区特殊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生育期性状、丰产性、抗逆性等,并开展品种单株选育,为推广金银花新品种,降低金银花采摘成本,加快金银花基地建设步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资料分析可见,“渝蕾一号”金银花在生育期性状、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较本地“淡红忍冬”更具优势,并建立母本园10亩、苗圃园20亩、示范园200亩,选育出表现性状优良且易生根的优良芽变植株1株。  相似文献   

17.
“临引杂1号”是临沧市农技中心从中科院引进的一个两系杂交油菜良种。2008—2009年在临翔区博尚、圈内等油菜主产区进行示范种植,表现出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是目前最具推广潜力的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8.
尉犁县及辖区塔里木垦区水资源缺乏,轮作倒茬面积小,中、低产田的面积占整个植棉面积的40%以上。棉花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品种、气候和栽培技术三个方面,其中品质是内在因素。自95年“军棉一号”被淘汰以来,我区引进并推广的棉花品种达8个以上,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棉花品种参加小区品种试验,棉花品种最好的就种植2-3年就淘汰,始终确定不了主栽品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我区在品种选育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就此,二00三年尉犁县农技中心、三十三团积极与科研单位和种业集团公司合作联系,对引进的优质品种,进行筛选、驯化,使棉花品种不断优化,为塔垦区棉花高产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朱克超 《遵义科技》2003,31(3):26-28
为探索和摸清黄籽双低优质油菜“渝黄一号”在我县生态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丰产性的最适播期,优化我县油菜种植结构,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本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县品种多停留在原有格局上,为了适应新品种更新换代的要求,选出适宜我地种植的新品种,2007年进行了7个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鄂三1号居区试第一名,产量达539.2kg/667m^2,是一个抗性强,产量高、丰产性好,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