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基于24Mg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利用已知的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的24Mg原子核基态电荷分布密度,得到24Mg原子核基态α粒子分布的形状因子.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800 MeV的p-24Mg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进行了研究计算.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合理的p-24Mg弹性散射截面角分布曲线,但截面量值与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偏离.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基于24Mg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得到24Mg原子核基态α粒子分布的形状因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通过各类散射过程对24Mg原子核的6α、16O+α+α等结团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深入研究分析24Mg原子核的α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2.
计算了e+e-→D*+D*-过程的微分截面,以D*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表示.代入微扰QCD预言的电磁形状因子比值,得到的角分布与中心系能量为10.58 GeV的实验测量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在2011~2013年BEPCII对撞机上的BESIII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测量了e~+e~-→pp在2.232 4~3.671 0GeV之间12个质心系能量点的截面.期待利用在2014年和2015年收集的更大的e~+e~-扫描数据样本做更进一步测量.通过标记和不标记初态辐射光子的方法,对pp珚形状因子进行了测量.利用BESIII的优良探测器表现,利用标记和不标记初态辐射光子的方法,对nn珔形状因子的测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同时也一并报道了ΛΛ的形状因子的初步但不符合理论预期的结果,及利用在e~+e~-→Λ_cΛ_c阈值上收集的数据的预期.也期望BESIII能对其他超子的形状因子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的全息AdS/QCDρ介子分布振幅,利用完整QCD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ρ半轻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并与以前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计算及最新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整体上与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符合的更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D→ρlν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D+→ρ0l+ν、D0→ρ-l+ν的衰变宽度并结合分值比的最新实验测量值抽取了CKM矩阵元Vcd.利用D0→ρ-l+ν过程抽取的CKM矩阵元与当前世界平均值符合的很好,D+→ρ0l+ν对应的结果也在误差范围内与世界平均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考虑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修正,对D→K*lν半轻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对于重夸克展开领头阶部分,考虑K*介子光锥分布振幅到扭度4;对于次领头阶修正,只考虑扭度2的分布振幅.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不同跃迁形状因子有不同的修正,最大为领头阶结果的17.5%.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D+→K*0l+ν、D0→K*-l+ν的分支比,两者都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夸克能量损失公式和从轻子-原子核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FNAL E866 800 GeV的质子打击不同原子核的Drell-Yan过程截面比,发现考虑能量损失的计算结果与FNAL E866实验数据符合甚好.建议在利用核Drell-Yan过程实验数据抽取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时考虑能量损失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息分布振幅,通过光锥求和规则在完整QCD框架内计算了D、D_s→K~*跃迁形状因子.由于只与带电流相关,D→K~*衰变只涉及4个半轻类型的跃迁形状因子A_1、A_2、A_0、V.D_s→K~*衰变既与带电流相关也与味改变中性流相关,除了上述4个跃迁形状因子外还涉及3个张量类型的跃迁形状因子T_1、T_2、T_3.整体上来看,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与以前文献中通过其他方法(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模拟、光前夸克模型、重轻手征夸克模型)给出的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基本一致.利用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通过半轻衰变D~+→K~(*0)l~+νl、D~0→K~(*-)l~+ν_l结合分支比的最新实验测量结果确定了CKM矩阵元︱V_(cs)︱.预言了D_s~+→K~(*0)l~+ν_l过程的分支比并和当前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被将来更为精确的实验所检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驰振Den Hartog判据的局限性,发展了驰振的能量分析方法:应用CFD动网格技术,计算截面做强迫简谐振动时气动力输入结构的能量大小,判断截面是否具备发生驰振的可能.以方柱截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通过Den Hartog判据和能量分析方法判断了其不稳定驰振区域,并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验证能量分析方法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振动频率、振幅、来流风速对气动力输入能量的影响,确定了方柱截面驰振的最大振幅及抑制振动所需的最小阻尼比.研究结果表明:Den Hartog判据和能量分析方法的结果较吻合,能量分析方法能够用于评判截面的驰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借助2种典型的处理夸克能量损失的方法,利用拟合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随运动学变量x1的变化,并与费米实验室E866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核Drell-Yan过程中能量损失效应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的处理夸克能量损失的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用CMD-3在2011-2012年收集的积分亮度为22 pb-1的研究结果.在CMD-3当前的统计量下,只能被确定Ф(1020)η中间共振态.在1.59-2.0 Ge V能区的30个能量点测量了e~+e~-→Ф(1020)η.分析中,将η介子当做反冲粒子,穷尽了η衰变的所有模式,选出的事例总数为1454±48.测量的截面近似为Ф(1680)和非共振振幅按照矢量介子主导模型的叠加,并得到了Ф(1680)介子共振参数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核物质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而核Drell-Yan过程是研究这种能量损失效应的最佳途径.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采用EKS和HKM两套不同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所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p-A碰撞中能量损失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来确定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中不应包括核Drell-Yan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p-A碰撞的核Drell-Yan过程研究了核遮蔽效应及其空间相关性.对末态轻子对的观测反映了相互作用点的情况.计算了能量为800 GeV的质子打击Ca,W,Au核的Drell-Yan过程与p-p碰撞Drell-Yan过程的微分截面比.研究发现,在考虑部分子分布的空间依赖性后,核Drell-Yan的截面会有显著变化.计算结果与未来精确测量p-A碰撞核Drell-Yan过程的实验数据比较,能够定量地验证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在NRQCD因子化框架下,通过χ_(c0)与χ_(c2)衰变过程对χ_c的长程矩阵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论修正与领头阶矩阵元的大小关系满足NRQCD速度标度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已知截面的波导匹配各种形状介质波导,并分别用面积补偿和能量补偿的思想,具体计算了几种形状的波导,所得公式简单,计算结果与精确值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WASA-at-COSY实验中对轻中性介子(π~0,η和ω)的研究,着重介绍中性介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并给出了η介子分支比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重缠结和多重蠕动模型及高分子熔体内能量耗散机理,高分子熔体的粘弹性是由高聚物起始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缠结链组(点)在高分子链上的序列分布(N_ijk)三重效应所决定,其三者的统一体现物理量就是高分子链远近程缠结空间的平均限制维数和.又称之为标度指数。根据多重缠结和蠕动粘弹性分子理论,推导出(单分散试样)和(多分散试样),和为第k个高分子体系中i体缠结链组在第j类高分子链上序列分布函数。根据线性粘弹性的定义又计算出η0和η0对起始分子量和分布间定量关系式,并以大量实验结果加以证实。结果表明它们能同实验很好符合。首次证实了和因分子量大小与分布和高聚物品种及所选用的分子量范围而稍有改变等事实。  相似文献   

17.
γ暴被认为由一系列脉冲所组成,其光变曲线中的峰对应着脉冲爆发过程,主峰对应着最强烈的脉冲爆发过程,所受背景噪音的污染相对来说最小.因此光变曲线的主峰最适合于用以研究脉冲特性.本文对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观测卫星上BATSE仪器观测到的γ暴的光变曲线的主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gamma暴中脉冲的持续时间、振幅、对称因子(δ,上升时标比下降时标)、窄度因子(η,半宽度比持续时间)等特征参量的分布特征.我们发现:(1)脉冲的持续时间主要在0.1s~0.2s之间,第1和第4能道的持续时间略短,尤其是第4能道.(2)1~4道振幅分布差异比较大,虽然众数都大约在600个计数/s附近,但中值差异很大,1~4道中值比为:0.44:0.59:1.00:0.32.(3)1~4道脉冲的形状都是不对称的,峰的形状差异不是很大,1、2、3道间差异最小,4道略尖锐.两个主要形状参数δ和η在不同能道间的差异不大.1~4道的δ值最可几值一般在0.75~0.85间.η在0.55~0.58间,平均值为0.52±0.10.  相似文献   

18.
 借助4套典型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和3种夸克能量损失的表达式,对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进行了领头阶的唯象分析,确定了入射夸克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值dE/dL=(1.21±0.09)GeV/fm.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型的夸克能量损失表达方式和平方型的能量损失表达方式计算所得的核Drell-Yan过程微分截面比的理论曲线无明显差别;与采用的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类型无关,来自于低能量入射粒子束的实验数据排除了动量分数型的能量损失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Drell-Yan过程中计入湮灭项和康普顿散项的贡献,利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计算了碳核与碳核碰撞在给定不同的xA1值时K因子随xA2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应不同的xA1值,K因子随xA2的变化曲线形状很不相同。计算结果与实验对照可以检验所用核效应的模型及QCD理论。  相似文献   

20.
借助4套典型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和3种夸克能量损失的表达式,对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进行了领头阶的唯象分析,确定了入射夸克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值dE/dL=(1.21±0.09)GeV/fm.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型的夸克能量损失表达方式和平方型的能量损失表达方式计算所得的核Drell-Yan过程微分截面比的理论曲线无明显差别;与采用的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类型无关,来自于低能量入射粒子束的实验数据排除了动量分数型的能量损失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