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对陕西韩城等矿区现主采的石炭-二叠系煤层-2^#,3^#,11^#煤的全硫、无机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的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2^#(下二叠统)煤的平均含硫量为0.47%;3^#煤(下二叠统)的平均含硫量为0.63%;5^#(上石炭统)的全硫平均含量为2.21%,煤中的硫主要为无机硫;11^#(上石炭统)的全硫平均含量为3.99%,主要为有机硫,有机硫的含量占全态含硫的55%-90%,同时,对煤的含硫量与煤中灰成分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Schoniger氧瓶法分解有机硫样品后,在测定所生成的硫酸根的方法中,EDTA络合滴定法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磷酸钡共沉淀,硝酸铅滴定法将生成难离解的磷酸铅,均不适用于含磷有机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微量分析。应用氯冉酸(Chloranilic acid)的钡盐可以进行硫酸根的分光光度测定,据报导磷存在下不干扰测定,但操作嫌繁琐,而且不易达到有机元素定量微量分析方法对误差的要求。 钡盐滴定法应用于有机硫元素微量分析是简便与快速的。但磷存在下将严重干扰测定。此外,滴定终点不够明显。此至今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在THF介质中温和的条件下,Sm/ZrCl4体系促进芳基二硫醚S—S键还原断裂,原位生成硫负离子,进而与酰氯反应生成硫酯;与活性卤代烃反应得到硫醚;与α,β-不饱和酯(腈)得到β-硫代酯(腈).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机硫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徐亚 《海峡科学》2014,(7):54-55
该文对有机硫恶臭污染物的概念、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有机硫恶臭污染物的来源作了分析,重点突出了城市中有机硫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即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城市内河等。最后参照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初步建立了有机硫恶臭污染物检测的预浓缩和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峰分离较好、信噪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将油页岩通过酸处理和低温灰化,获得高纯度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利用程序升温装置与二氧化硫在线分析仪.在升温速率为5℃/min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在燃烧过程中茂名油页岩及其有机质与矿物质释放二氧化硫的本征动力学.结果表明,有机硫释放二氧化硫的温度范围为210~470℃,并按两段处理得到了其动力学参数.黄铁矿硫释放二氧化硫的温度范围为290~510℃.文中对油页岩中硫的燃烧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M-N-C型催化剂中引入非金属元素对其进行改性,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催化剂优化方法.针对Co-N-C催化剂在硝基苯转移氢化反应中催化活性的不足,以多孔有机聚合物作为有机前驱体,引入不同的硫源,通过高温热解法设计合成了两种硫掺杂修饰的Co-N-C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硝基苯的转移氢化反应中,研究硫的引入方式对催化剂构效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中有机硫赋存状态、地质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硫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于煤的有机分子之中 ,由于其组成复杂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关于煤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类型结构和丰度的细致研究仍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有机硫的赋存状态、结构、形成机理和成因等 ,以加深对有机硫的认识 ,为脱除煤中的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煤中硫的结构、赋存形态对有效脱除煤中硫的影响,节约回收稀缺炼焦煤资源,为建立煤中硫的高效脱除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XPS测试方法对汾西高硫炼焦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含量较低,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共有3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硫醇(醚)类、亚砜类、噻吩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态特征及分布,从煤的显微组分中有机硫的分布特点和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两方面探讨了煤中有机硫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由(NBu4)2[Zn(dmit)2]合成1,3-二硫杂环戊烯-4,5-二(对羧基)硫苄基-2-硫酮的三种方法,讨论了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并将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最佳方法是由dmit的锌配合物直接与有机卤化物反应,该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晶型好和产率较高的优点,是目前合成目标产物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煤炭坝矿区硫的成因、硫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及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坝2煤中的硫以有机硫占绝对优势,次为硫化铁硫;有机硫主要以硫醇、硫化物与二硫化物、噻吩及其衍生物等形式存在;有机硫的成因与成煤植物中菌藻类的参与、海水中硫酸盐的不断供给、介质具弱碱性、还原性和微生物活动及活性铁离子受限有关.在此基础上,对2煤中硫的可选性作出了评价.表2,参6.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 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 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 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py数据的分析结果, 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 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 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 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 不同地区δ34S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py发生大幅振荡, 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相似文献   

13.
在对气溶胶污染物中的SO2-4测定采样时,大气中SO2转化生成附加SO2-4干扰测定。文中对这一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其转化率与采样滤材的pH值,大气中SO2的浓度及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巯基四氮唑和巯基嘧啶为硫源, 用溶剂热合成法原位合成两个纯无机羟基硫酸盐骨架: [Cu3(SO4)(OH)4]n(1)和[K2Co3(OH)2(SO4)3(H2O)2]n (2). 在化合物1中, 一维带状折叠—Cu3(OH)4—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三维羟基硫酸铜骨架; 在化合物2中, 一维折叠Co3(OH)2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二维羟基硫酸钴阴离子骨架, 该阴离子骨架进一步被K+连接形成三维双金属纯无机骨架, 在该三维结构中存在K+传输通道. 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硫作为硫源为合成羟基硫酸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提出的废碱液酸化O空气汽提治理工艺流程,将部分硫磺回收装置用压缩空气(9. 5 %) 引入废碱液汽提塔,作为汽提空气,汽提出来的H2S、RSH 又随空气去回收硫磺,不仅解决了装置汽提能耗,而且完全回收了硫资源,消除了高含有机硫炼油废碱液对环境的污染。对我国炼油厂加工中东高含硫原油,治理含硫废碱液具有重要意义。最佳试验条件为:98 %硫酸用量84 ml/ L ,酸化pH = 4. 5~5. 5 ,汽提温度90 ℃,汽提时间2. 5 h。汽提处理后废碱液用于生产硫酸钠或去工程车间稀释排放,排放水总硫< 1 mg/ L 、pH = 7 ,达到GB8987 - 1996 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古交矿区8号煤中有机硫含量较高,占全硫的一半左右。首次对8号煤层进行了煤中有机硫的光电子能谱(XPS)测试,采用带能谱和波谱的扫描电镜对2号、7号、8号煤层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有机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号煤中有机硫以多环含硫化合物或噻吩型硫为主;在不同煤层的显微组分中其有机硫含量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同一煤层的显微组分中,不同亚组分的有机硫含量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聚合硫酸铝为吸收剂处理低浓度SO2烟气的工艺条件,通过吸收和解吸,达到富集SO2的目的.考察了聚合硫酸铝浓度、盐基度、吸收温度以及解吸温度等因素对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铝溶液对SO2具有较高吸收率和解吸率,并可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了两种催化剂进行催化转化热煤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实验表明,硫化态的Ni基催化剂是一种高活性的有机硫转化催化剂,其转化活性可达80^以上。当气相含硫太低时,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失硫,转化活性下降。然而在实际的热煤气含硫的情况下,它显示出相当高的催化转化反应活性,适于在热煤气净化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9.
The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 sequence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its stable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organic carbon and pyrite sulfur. The relatively low δ 13C values of organic matter, -29.7‰~-34.2‰, are interpreted as caused by the high CO2 concentration in atmosphere/ocean and an anoxic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early Cambrian. Variable, 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 δ 34S values, 10.2‰~ 28.2‰, for sedimentary pyrite reveals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as the pyrite-forming process but under sulfate-limited conditions. A protected anoxic basin, which had very limited access to open ocean, and its sediments, where metabolizable organic matter was rich and bioturbation was absent, are supposed to be the sulfate-limited environments and might have existed in South China in the early Cambr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