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3个方面,论述了以考古发掘中的木质遗存实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古木材解剖学,正在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文理交叉新学科:1 定义与范畴;2 内容与方法;3 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考古惊奇     
考古学被誉为“能让人们回到从前的科学”。下面这一组最新的考古发现,能让你了解过去发生的许多令人惊讶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曾有过许多次重大发现,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其中以秦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等为代表的地下文物的出土,更是举世瞩目。本刊特辟专栏,约请有关专家撰写几次重大发现的现场发掘实录,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4.
5.
用血样本考古程天友译塞尔果·丹尼洛,彭纳(SeryioDaniloPena)执教于米纳斯联邦大学。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实验室里,与显微镜和试管打交道。他现在从事的工作,极像考古学家印第安人仲斯干的那种工作:从巴西的史前史里找出珍宝。所不同的是,他找的珍宝...  相似文献   

6.
《圣经》中记载广这样一个故事: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犯大规被逐出厂伊甸园,他们来到人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类遍布大地.价罪恶也允年其问一卜帝后悔不迭,发誓要将人、兽、飞岛和昆虫都从世间消灭。诺亚是正当和夏蚌的第十代后嗣,他心地善良正直,特别受上帝恩宠。上帝在“制造”大洪水毁灭人类之前,多次托梦给诺亚:我要毁灭所有的人和生物,你用木头造一只大船,把你的家人及所有的动物雌雄各一对都带到船上。诺亚按照上帝的嘱咐,造好了方舟——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诺亚方舟,带上家人和动物上了船不久,天窗大开,电闪雷鸣。…  相似文献   

7.
8.
据说,一个圣贤曾经对亚历山大大帝说:“假如你希望自己的青春纯洁无暇,你就必须建立一座辉煌的城市。”亚历山大看来是把这番告诫铭记在了心上,因为他在自己的戎马一生中总共建立了大约70座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当时亚历山大年仅25岁,却设计出了这座格栅布局的宏伟之城,并用加色的面酱画出了这座城市的形状——骑士的铠甲。亚历山大城的建没始于公元前331年的1月20日,但  相似文献   

9.
龙骨与考古     
龙骨与考古——分属不同的学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被誉为中国20世纪三个重大考古发现(即周口店北京猿人、殷墟甲骨文和敦煌石窟)之中,竟有两个是以龙骨为线索而出土的。龙骨作为一味传统中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里,龙骨被列在了虫兽部的上品药中。众所周知,世界上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10.
11.
龙门,你的名字太过诱人。以至于曾坐享十三朝雍容华贵历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洛阳城都被你再一次惊诧。2008年9月,那是我初次来到考古现场,当时为期半年的东山擂鼓三洞发掘工作已经结束,站在气魄宏大的龙门山上,作为重大考古发现的见证者我隐隐感觉到心中涌动的温暖与机缘。然而当时展现在考古队员眼前的却是一堆难以破解的玲珑。  相似文献   

12.
1968年的一天,河北省满城县,解放军某部修筑军事工程正在陵山上进行爆破。一声炮响之后,硝烟尚未散尽,半山腰上赫然出现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考古工作者闻讯赶到,经初步勘察后发现,这是一座古墓,而且规模不是一般的大……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现中的"人吃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在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里,都可能存在过“人吃人”的残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吴鸣 《大自然探索》2006,(10):66-73
自1993年以来,美国考古学家伊安?霍德每个夏天都会来到土耳其的一个叫做“查塔胡育克”的地方,对一座高度超过20米的土堆进行考古发掘。尽管如此,每当霍德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他仍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就在他的脚下,埋葬着一座修建于8000多年前的古老城镇——查塔胡育克,土耳其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海洋学、水声学和机器人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充满高新科技的正在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的考古发现,采用传统考古学方法,从地层堆积特点、包含物、砾石产状、陶石器等多角度分析了该遗址文化层与疑似洪水层的差异,确认了疑似洪水层即古代长江洪水的遗留,并进而探讨了洪水的周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三峡地区考古的研究成果,在分析该地史前遗址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变迁,使得当地各个时期的人类主要是沿着沿河两岸优越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迁对生存地点的选择产生着影响.遗址数量的增加反映着自然环境的适宜,而遗址数量的减少正是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段河流两岸考古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史前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对考古遗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古人类活动和古文化发展.野外调查、年代测定、100块河床砾石古流向分析以及考古发掘结果,揭示了大宁河大昌段河床早期可能发育于双堰塘一带,大概30kaBP后开始逐步向西摆动,直至现在的位置.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大宁河大昌地区古文化中心也发生多次迁移.西周时期,大宁河东岸是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时期,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先民生活范围不再局限于河流东岸,文化中心西移,张家湾遗址区则成为汉代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后期,该区发生洪水泛滥,迫使先民由低处迁往高处,汉晋墓葬由于河床西移和数次洪水冲刷,其表层松散沉积物已被冲刷殆尽,而出露于现在河床东岸的河漫滩上.  相似文献   

19.
1606年9月16日的清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的塔谷斯河沿岸,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居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在经过头一天的一场狂风暴雨之后,塔谷斯河水面上突然间出现了一层厚厚的胡椒子,这些在当时价值连城的胡椒子在河面上绵延数里。更令他们惊骇的是,在黑魆魆的水面上,还漂浮着200多具人的尸体、众多装香料的箱子和大捆大捆昂贵的印度白棉布。原来,就在前一天的那场暴风雨中,一艘庞大的商船——马特里斯号,在塔谷斯河的河口沉没了……  相似文献   

20.
7000年前考古遗址出土稻谷的小穗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云飞  孙国平  陈旭高 《科学通报》2007,52(9):1037-1041
稻谷小穗轴基部的离层形成的差异是鉴别野生稻、 粳稻和籼稻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长江下游的跨湖桥、罗家角和田螺山等3处距今7000年以前遗址出土稻的小穗轴特征观察的研究结果显示, 3个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所见的小穗轴可分为粳稻型和野生型2种类型, 没有发现具有籼稻小穗轴特征的稻谷, 表明距今7000年以前的水稻尚处于驯化过程中带有野生习性的原始栽培稻阶段, 粳稻是栽培稻的演化方向. 根据两种小穗轴比例推测长江下游在距今10000年以前开始稻的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