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单片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编程语言C51语言的优点.C51语言编译器的发展使得C51语言在被编译时进行了高度优化,从而摆脱了C语言编译为汇编编著语言后代码冗长的缺点.但如果C51编译器的优化功能使用不恰当,则有可能造成编译错误,使程序达不到开发人员预期目的.列举了在某项目电控系统单片机设计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并给出了3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德荣 《自然杂志》2004,26(4):219-222,223
建立了密码子构成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碱基与密码子用四进制数字代码表达的方法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列出了一个含有若干数宇信息的新遗传密码表,并对有关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其中特别指出了四进制数字代码在开发四进制生物计算机时可能发挥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Excel是Windows环境下的一种电子表格,文章介绍用Excel开发MIS中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方法,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界面设计,以及代码设计和数据保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人类不仅需要生存技术,还需要有效的方法来传递和交流信息。因为只有依靠信息交流,人类才能协同活动,才能构成社会。人类发明语言,迈出了信息交流最伟大最重要的一步。然而,在遥远的古代.任何语言都不能以物质的形态留传下来,人们只能根据语言产生的结果来推断它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不可能找到任何有关语言的实物证据。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交流信息的第二个伟大的里程碑。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不仅可以使人类的语言被准确地记录下来,而且可以使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脱离讲话人的生命状态,以纯粹物质的形态被复制,传向远方,传给后代。 …  相似文献   

5.
自六十年代分子生物学家揭开了遗传代码的奥秘以来,他们一直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使用同一种遗传代码。换句话说,不管是细菌还是松树,不管是老鼠还是人,其遗传基因中的指令均是用同一种语言写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生命的同一性”,已经载入了某些教科书中。这种认识导致了目前的重组DNA技术。在这种技术中,细菌能够识读人的基因代码并制造出自身的产物。然而,最近几个月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生物学家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标准遗传代码的两种变异,推翻了二十余年来的见解。《自然》杂志报告说,至少有四种单细胞有机体携带有一种稍具变异的遗传代码,还发现有一种细菌具有另一种变异代码。新发现的遗传代码与标准代码间的差异很小,生物学家们相信变异遗传代码与标准遗传代码间一  相似文献   

6.
程惠红  孙长青  王聪 《科学通报》2021,66(2):176-186
2020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面推进实施科学基金升级版改革之年.面向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新局面,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学科按照改革方案和地球科学部对优化学科申请代码的统一部署,对学科现有申请代码进行了重新梳理、整合和拓展,以五大分支学科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二级申请代码新体系,优化了学科布局.新代码体...  相似文献   

7.
信息差活动(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是一种学习者使用所获得的不同信息,通过指定方式的问答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学习方式.它是新<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言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载体,教师声音的魅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从声音的技巧、节奏运用方面以及声音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角度来改善教师言语输出的效率,旨在帮助教师通过语言因素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论密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颜松远 《科学》2003,55(5):50-53
数论密码,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数论的密码.密码是相对于明码而言的.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所谓明码(plaintext),就是人们可以直接识别或使用的代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如文字、声像等);所谓密码(ciphertext),就是将明码经过了一定处理,变换成一种外人(与此无关的人员)无法直接识别或使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汉字输入的方法目前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大字盘方法,另一类是代码法.由于大字盘方法缺点很多,而代码输入法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电传“打字机”作为输入键盘,所以,现在国内外主要研究汉字代码输入法. 所谓代码法,就是用数字或字母来代表汉字.目前已有的汉字编码法,从原理上讲可分为三类,号码法、拼音法和拆字法.  相似文献   

11.
孙章 《科学》2013,65(3)
正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思维。动物的大脑中只有实物,只有在人类大脑中才有抽象的符号系统,并用以进行思考。思维是指人脑在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为寻找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者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进行的思考过程。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因此思维通常表现为一种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当然也包括某些非语言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高志莲 《科学之友》2008,(5):143-143
Excd是Windows环境下的一种电子表格,文章介绍用Excel开发MIS中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方法,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界面设计, 以及代码设计和数据保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英汉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英语转换成汉语的语言交际行为.英汉口译所涉及的因素颇多,其中文化因素的传达尤为重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译者在口译过程中要采取转换、解释等技巧将文化内涵传达给听众.本文主要探讨口译过程中文化因素传达的内涵、技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进变速箱油封装配工装,攻克漏油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油是重卡汽车变速箱的顽症,是国内外众多同行共同攻克的难关,文章通过对装配油封工装的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精度,从而提高变速箱总成的实物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多重继承的范畴论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惠民 《科学通报》1989,34(14):1114-1114
Simula 67首先将类、次类、超类和继承的概念引入程序设计语言。这些思想在Smalltalk、C++等语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风格。通过继承机制,次类可以共享超类中的代码,从而便利于增量式的软件开发方式,提高产品的可扩充性。 继承有单一和多重两种。单一继承即一个次类最多只能有一个直接超类,而在多重继承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概念信息,也能承载情绪信息.研究语言中蕴含的情绪信息加工,对情感神经科学和语言理解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行为学、脑电和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加工阶段,情绪词中情绪信息的加工既表现出自动化加工又表现出控制性加工;情绪词语加工具有优先性和优势性,词汇加工的网络受到了情绪加工网络的影响.当情绪词出现在句子中时,情绪凸显性使情绪词语的加工优先于句子水平上的语义加工.另外,句子水平上情绪信息加工的研究发现,情绪性句子可以激活情绪加工相关的脑区,并且相比中性句子可以更强地激活语言加工相关的脑区.因此,语言网络与情绪网络有着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言语假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交际双方受到语用原则影响的缘故,而为了特殊效果而释放假信息比释放真信息达到的效果好是言语假信息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本文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言语假信息的情况,最后指出它们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动物是与人类同源的朋友.展开生命这幅奇妙的画卷,睹而遐思,尤其不能不关注朋友们五彩缤纷的语言,也不能不为诸多朋友超前绝后的语言交际本能所倾倒. 动物的语言在群体间发挥着同人类一样的情感信息交流作用,为了生存,为了生命的无限延续,相互沟通,相互依存,在地球上共同结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平衡圈.  相似文献   

19.
黄海 《科学之友》2010,(8):140-141
信息差活动(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是一种学习者使用所获得的不同信息,通过指定方式的问答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学习方式。它是新《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问:你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什么?答:我们星球也有语言和文字,但是,人们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流,除使用语言和文字外,还能思维传感进行直接交流。我们的语言也是通过人体发音器官发出后在空气中传递的,通过耳朵接收。我们的语言当然跟你们地球人类的语言截然不同,但是,我们的文字有些近似于你们地球上的东方语言文字。我们的星球上还设有研究外语的专门机构,对你们地球上的主要语系和语种都配有专门研究人员,具体使用时可通过微机直接翻译。问:你们星球上的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答:我们星球在这方面十分发达。学科门类齐全。我们星球上的人17岁左右大学毕业,再经过2—3年讲修,少数人便能达到博士程度。一小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