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应用鼻内窥镜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26例.结果:随访6月~1年,46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和16例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合并鼻窦炎和鼻息肉的64例中,治愈率93.75%,好转率6.25%.结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撒志平 《甘肃科技》2007,23(6):210-210,194
随着鼻内窥镜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鼻中隔手术较以往传统手术也有了较大区别。甘肃靖煤公司总医院耳鼻咽喉科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微创手术6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鼻中隔粘膜下减张放射状切除整复术,对11例飞行员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单纯方形软骨部偏曲和合并骨部偏曲切除整复术。术后1周11例鼻中隔平直,通气改善。术后2月、1年随访10例,症状消失,鼻中隔平直,全部通气良好。各期随访病例均无鼻中隔穿孔和鞍鼻等并发病。  相似文献   

4.
周林 《甘肃科技》2011,27(10):151-152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对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麻醉方式取局麻;所有接受手术者都获得满意疗效,症状明显改善,鼻中隔获得彻底矫正。无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鼻腔黏连、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阻力计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前后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鼻阻力计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鼻中隔矫正手术前、术后12周鼻阻变化情况.结果鼻阻力计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检查显示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鼻阻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应用鼻阻力计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可客观、可信地评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离子微创介入技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消融治疗效果.方法:对238例下鼻甲肥大的患者进行下鼻甲消融.鼻中隔偏曲致下鼻甲代偿性肥大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同时对下鼻甲施行低温等离子消融.结果:术后1个月至半年随访,所有患者鼻阻塞症状改善,通气良好,有效率100%.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对下鼻甲肥大特别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代偿肥大的下鼻甲消融手术是有效又安全简捷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进行鼻窦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8例采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鼻息肉患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鼻窦鼻息肉进行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综合处理是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探讨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85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丙烯网片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32例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患者,其中448例术中选用大小适宜的聚丙烯网片置入鼻中隔术腔黏膜瓣中,61例未填放任何材料,123例行鼻中隔软骨回填。结果:填放聚丙烯网片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鼻腔生理功能得以保护。结论:聚丙烯网片可作为鼻中隔成形术中一种可靠的替代材料,可减少鼻中隔穿孔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保护鼻中隔及鼻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随访6个月,20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鼻腔造瘘口通畅,1例阻塞。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而且具有损伤小、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85例鼻腔、鼻窦冠状位的CT表现,结果表明鼻中隔偏曲、钩突角度偏小,骨质增生型筛房、Haller's气房发育过度、中鼻甲反向弯曲等解剖学异常和变异等因素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慢性鼻-鼻窦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方法 50例慢性鼻-鼻窦伴鼻息肉患者为鼻息肉组织组,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钩突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和钩突黏膜组织中HO-1表达情况.另取钩突黏膜组织体外培养,检测不同细胞因子(IL-17A,TGF-β1)和地塞米松(DEX)刺激鼻黏膜组织中HO-1 mRNA的调节作用.结果HO-1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钩突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HO-1阳性细胞多分布于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炎性细胞;HO-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可明显提升HO-1 mRNA表达水平;TGF-β1,DEX可明显降低HO-1 mRNA表达水平;且IL-17A,TGF-β1,DEX刺激具有浓度依赖性.DEX与IL-17A联合刺激组和DEX与TGF-β1联合刺激组的HO-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7A单独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作为拮抗氧化剂在鼻息肉组织氧化应激过程中被反馈性诱导上调,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其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3.
作者使用15%硝酸银涂抹鼻中隔及下鼻甲前端的方法治疗常年性鼻炎50例,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到66%,平均维持疗效时间为3.2个月。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复杂设备患者易接受,无任何危险的并发症。为常年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作者们还采用了记分制方法作为判断病情及效果评价的标准,使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及鼻畸形同期矫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Mmard法及改良术式整复84例深Ⅱ度及Ⅲ度唇裂,全层切开裂隙缘切口,其余切至口轮匝肌表面,脱套式潜行剥离口轮匝肌,分离鼻小柱和鼻翼的异常附着,采用肌层功能复位,鼻翼软骨悬吊,使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果:84例患者随访2周~6年,除了1例伴发严重的腭裂和牙槽嵴裂致患侧鼻翼仍有塌陷,其余均满意。结论:单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矫治不增加附加切口,效果肯定,能一次让鼻唇畸形得到较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1992年9月,对1015名回、藏、蒙、汉等民族学生进行了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鼻中隔偏曲的患病率为16.85%;而且各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明显。藏族(25.64%)最高,汉族(7.96%)最低,回、蒙、维吾尔及其他民族居中(P<0.01)。同时,本文还简要地分析了引起鼻中隔偏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骨、鼻软骨骨折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最佳的复位方法.对500例鼻部外伤患者的鼻骨骨折X线侧位和轴位摄片(其中162例同时做CT水平扫描)等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50例诊断为双侧鼻骨骨折,单侧鼻骨骨折23例,鼻软骨骨折25例,单纯上领骨额突骨折21例,鼻骨上领骨额突复合骨折16例,鼻骨,上领窦上领骨额突和筛骨垂直板复合骨折6例,鼻骨鼻副窦复合骨折4例,鼻眶骨折9例.均行手术和手法复位.结果:490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不佳.结论:X摄片鼻骨只能诊断双鼻骨同时骨折,而单侧鼻骨骨折,上领骨额突骨折,筛骨垂直板等复杂骨折CT扫描均能清楚显示.可见鼻骨X拍片和鼻骨骨折CT扫描在诊断鼻骨骨折中二者不可缺一.鼻骨骨折和鼻软骨骨折同时要有两位耳科专科医师参与则诊断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8.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其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8例全部封堵成功,其中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月内有残余分流,第3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大室间隔缺损(34mm)术中有少量中心性残余分流,术后第3天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L J Botticelli  R J Wurtman 《Nature》1981,289(5793):75-76
The activity of septo-hippocampal neurones is affected by the action on cholinergic perikarya in the septum of a variety of putative neurotransmitters, including substance P and beta-endorphin. (The latter is released in the septal region from neurones which originate in the medial basal hypothalamus.) It has also been reported that two other neuropeptides, corticotropin (ACTH1-24) and alpha-melanotropin (alpha-MSH), affect acetylcholine turnover in septo-hippocampal neurones in a manner that is not blocked by transection of the afferents to the hippocampus, from which it has been inferred that the neurotransmitters act directly on the hippocampus. We now describe experiments with corticotropin which show that the effect is rather the influence on septo-hippocampal cholinergic neurones of peptidergic neurones within the sept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