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珠草的萘醌类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珍珠草根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测定为兰雪醌(5—Hydroxy—2—methyl 1,4—naphthoquinone)、茅膏菜醌(3,5—Dihydroxy—2—methyl 1,4—naphthoquinone)、羟基茅膏菜醌(3,5,8—Trihy-droxy—2—methyl 1.4-naphthoquinone)。 珍珠草[Drosera peltata Sm.Var Lunata(Buch—Ham)Clarke]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又名地珍珠、一粒金丹、捕虫草等。 珍珠草主治腰疼、偏头疼、疟疾、翳障等。用珍珠草水蒸馏液制成注射液可治疗结核病,其提取物有强的大解疼、止疼及抗菌作用。云南丽江地区珍珠草资源丰富,人们以其根入药,治疗风湿及跌打损伤,疗效显著,已列入云南民族药。我们从云南丽江地区的珍珠草根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几个化合物,研究工作如下: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分布在浙江省的4个维管植物新记录种,它们是:平羽凤尾蕨Pteris kiuschiuensis Hieron.(凤尾蕨科Pteridaceae)、洋野黍Panicum dichotomiflorum Michx.(禾本科Poaceae)、锦地罗Drosera burmanni Vahl(茅膏菜科Droseraceae)和深裂沼兰Crepidium purpureum(Lindl.)Szlach.(兰科Orchidaceae).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馆(WZU).  相似文献   

3.
郑永辉 《科技潮》2000,(9):38-39
动物以植物为食得以生存,这似乎是自然界的不变法则。你可知世上还有吃动物的植物?捕蝇为食的茅膏菜(俗称“捕蝇草”)在北美的森林沼泽地带,生长着一种专门以捕捉苍蝇及其他昆虫为食的“捕蝇草”,系茅膏菜科捕蝇草属的植物,叶子是它捕食昆虫的有力“武器”。科学家对捕蝇草的捕食活动作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叶子像两扇张开的蚌壳,叶子的边缘有着尖而长的牙齿(也称“刚毛”),叶子的中间长有触毛并具有感应功能,叶的边缘还有腺毛分泌甜汁。当苍蝇及其他昆虫为甜汁引诱飞进叶子并触动叶边的触毛,大约20秒钟之后,叶子就会产生一种类似动物神经系统的脉冲信号,并从触毛迅速传递到运动细胞而使叶片向内合抱起来,叶子边缘的刚毛便交叉锁绕在一起,昆虫就再也出不去了,而且被围在里面的昆虫越活动、越挣扎,叶子合得也就越紧。此后,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地分布着30多万种植物,它们的历史比人类还要久远。好望角茅膏菜开普茅膏菜俗称好望角茅膏菜,是生长在南非的食肉植物。它的茎通常会长到几厘米高,上面长着细长的叶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1981-1990年间我国东北地区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小针茅(Stipa klemenzii)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5种针茅的分布数据和相应的物种分布区气候数据,以及2041-2050年的气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针茅分布关于气候因子的随机预测模型.在ArGIS9.3界面下,应用Matlab进行程序设计与运行,获得了2041-2050年间5种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分布区的预测图.进一步从5种针茅的3种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的动态分析表明:除短花针茅外,它们的分布区域都有向北漂移现象,且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都向东北方向漂移;克氏针茅和小针茅既有向东北方向,也有向西北方向漂移;而短花针茅的最适应分布区域、次适应分布区域和可适应分布区域比较稳定,仍在原分布区内.同时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的最适分布区、次适分布区和可适应分布区域预测图之间都有很多重叠部分,这也反映了这两种针茅具有相近或相似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6.
茅膏菜科(Droseraceae)是食虫植物中的一大类,遍布世界各大洲。在西方,它们有一个雅称——sundew,即阳光下的露珠,这是因为此类植物的外表通常都十分艳丽。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记载,我国有6种茅膏菜科食虫植物,其中锦地罗是最美丽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氮沉降和极端干旱事件日益加剧,研究氮素添加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未来草原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在2014年夏季内蒙古草原干旱事件发生期,通过内蒙古草原氮素添加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未施氮0g·m~(-2)、低施氮量4g·m~(-2)、中施氮量8g·m~(-2)和高施氮量16g·m~(-2))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样地中克氏针茅受到了干旱胁迫,施氮提高了克氏针茅的气孔调节能力和光能转化效率.一定范围的施氮量(4、8g·m~(-2))有利于提高克氏针茅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等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但过高的施氮水平并不能提高克氏针茅的荧光特性,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低中氮(4、8g·m~(-2))和高氮(16g·m~(-2))条件下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机制存在差异,低中氮处理提高了克氏针茅的羧化酶活性和光化学中心光能转化效率,高氮提高了克氏针茅的气孔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茅苍术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给予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不同剂量的茅苍术多糖,通过对模型大鼠体质量改变情况、空腹血糖含量、胰岛素水平及调节血脂代谢紊乱能力的观察,评价其治疗作用;通过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及CAT,SOD酶活性的测定,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茅苍术多糖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体质量下降情况,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含量,提升胰岛素水平;茅苍术多糖也可以降低MDA含量,增加CAT和SOD活性.结论茅苍术多糖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传粉方式是植物生态适应性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草甸草原优势种贝加尔针茅(Sitpa baicalensis)花果期套袋处理,测定了其自交繁殖能力.三种针茅套袋处理都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有效结实,且种子均能很好萌发,其中大针茅和克氏针茅套袋处理千粒重和萌发力总体优于自然条件未套袋的对照处理,贝加尔针茅略低于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三种针茅均自交亲和,并有很强的自交能力,其中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自交能力较高,贝加尔针茅的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封育年限恢复群落的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分子标记和核糖体rDNA的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大针茅和克氏针茅进行了遗传分化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亲缘关系较近又相对独立,且保持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恢复群落的大针茅、克氏针茅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个引物共检测到292条扩增片段,其中245条具多态性,占到83.90%.(3)围栏封育过程中,两种针茅的遗传多样性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围封样地间,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遗传分化均是显著的(P0.001),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占据着显著的比例,这表明围封在遗传分化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野生与栽培川西獐牙菜中3种有效药用成分,即龙胆苦苷、芒果甙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川西獐牙菜中龙胆苦苷、芒果甙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水-0.5%乙酸(25∶75∶0.8)、甲醇-0.5%乙酸(25∶75)和甲醇-水(90∶10);检测波长:270nm、254nm和215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栽培川西獐牙菜中龙胆苦苷、芒果甙和齐墩果酸含量与野生种基本相同.结论:栽培川西獐牙菜完全可以代替野生种.  相似文献   

12.
在非控制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对大针茅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2: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出现了明显的"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一致.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时.研究大针茅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及不同CO2浓度(CCO2)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n)与CO2浓度(CCO2)之间回归方程为Pn=-1.451+0.032CCO2-1.379×10-5 CCO22,CO2补偿点为46.27μmol·mol-1,CO2饱和点为1160.26μmol·mol-1;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回归方程为y=-1.099+0.019x-5.461×10-6 x2,光补偿点为58.8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739.61μmol·m-2·s-1.  相似文献   

13.
碱茅抗盐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茅是一种重要的抗盐牧草,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碱茅的研究成果,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的适应性特征概述了碱茅的抗盐机理;阐明了盐渍环境对碱茅生长、离子吸收、呼吸作用、物质代谢及种子萌发等方面的影响。认为对碱茅抗盐性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即能使碱茅作为先锋植物发挥更大的作用,又能为经济作物的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相对肥沃生境中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则采取单位面积低氮含量的生存策略,二者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与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即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高则比叶面积相对较高;在相同生境下,克氏针茅采取高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大针茅采取低比叶面积、高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河菜提取物对小鼠消化道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炭末推进实验观察高河菜提取物对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推进抑制的影响;采用甲基橙胃残留率的方法观察高河菜提取物对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抑制的影响.结果:高河菜提取物2g/kg能明显拮抗阿托品对小鼠小肠推进抑制的作用;高河菜提取物2g/kg、1g/kg和0.5g/kg均能拮抗阿托品对小鼠胃排空抑制的作用.结论:高河菜提取物对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现针茅属二个新变种——狼山钟茅和乌拉特针茅.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针茅草原毛登牧场的生态监测,进行实地采样,通过对围封样地、大针茅样地、蜥蜴样地进行对比,研究蜥蜴活动对大针茅草原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个体形态的干扰作用,进而探讨蜥蜴干扰对不同植物类群补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蜥蜴活动对大针茅草原地上总生物量增加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大针茅草原生物多样性增加的影响显著(P<0.05).大针茅和羊草个体生物量在样地间存在差异,羊草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围封样地、蜥蜴样地、大针茅样地;大针茅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大针茅样地、蜥蜴样地、围封样地.通过样线法对蜥蜴活动的生境状况进行调查,表明蜥蜴活动所在生境的斑块的周长与聚集的洞穴的个数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技术,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对采集自四川省阿坝州三江自然保护区的鳞柄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α-鹅膏毒肽含量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α-鹅膏毒肽水溶液稳定性很好,其定量分析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 159x+1 097.4,鳞柄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α-鹅膏毒肽的含量为2 838.8 μg/g干子实体.α-鹅膏毒肽在子实体中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菌裙中含量最高,约占α-鹅膏毒肽总量的51.09%,且在单位组分中,α-鹅膏毒肽的量也最高约至菌裙组干重的0.29%.  相似文献   

19.
 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的缺乏严重影响草地地下碳库的精确估计,本文以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选取6个样地,采集2160份根系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获得小针茅荒漠草原生长季5—9月地下生物量数据,分析了小针茅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小针茅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N”型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8月下旬,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各月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类型.(2)小针茅草原不同层次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同,0~10cm的地下生物量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与总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cm以下的变化曲线逐渐平缓.(3)5—9月生长季小针茅草原0~60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相关性,0~10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4)小针茅草原每月地下生物量和月降水量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都不明显.(5)小针茅草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与地下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总地下生物量受0~10cm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紫红獐牙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TLC,UV1,H-NMR1,3C-NMR数据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紫红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I)、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II)、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III)、1,3,5,8-四羟基酮(IV)、齐墩果酸(V)、獐牙菜苦苷(VI)。结论:化合物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